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魏暴君 > 第313章 孙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王凌看来,钟会推荐邓艾的这几条理由几乎处处针对他。

    尤其是最后一条,不就是说他空有年资,却无真才实学么。

    王凌很想骂钟会一顿,但碍于身份,在这种场合爆粗肯定是不合适的。面对天子的征询,他挤出一丝极其敷衍的浅笑。

    “陇右击退姜维,有功者甚多,何必邓艾?雍州刺史、前将军夏侯霸更合适。邓艾只是听命行事,冲锋陷阵,夏侯霸却是运筹帷幄,居中调度,更有大将风度。转他到并州,更能服众。夏侯霸留下的空缺,由邓艾替补,岂不更妥贴?”

    曹芳笑了笑,没做任何评价,随即将目光转向其他人。

    王凌不是老糊涂了,就是装糊涂。

    在他的规划中,夏侯霸是要接任征西将军的人,怎么可能调到并州去守边。

    就夏侯霸本人而言,他一心想攻灭蜀汉,为父亲夏侯渊报仇,又岂能放弃眼前的机会,去并州。

    王凌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王凌、钟会发言之后,在场最有资格发言的人就是诸葛诞。

    诸葛诞原本有些心动,想毛遂自荐。可是发言之前,他看到了站在天子身边的诸葛靓冲他摇头,坐在不远处的长子侍中诸葛观也向他使眼色,知道两个儿子猜到了他的心思,却不同意,只得罢休。

    这两人都在天子身边,比他更了解天子的想法。

    加上之前对王凌、王广父子的不满,诸葛诞也没客气,赞同钟会的意见,调邓艾去并州更合适。

    说完之后,他又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两个儿子。

    诸葛观没什么动静,似乎很满意。

    诸葛靓的表情却有些无奈,显然并不满意。

    诸葛诞糊涂了,不知道诸葛靓是什么意思。

    诸葛诞支持钟会的意见,影响了很多人,接下来发言的大多支持钟会的意见,有几个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却也不怎么坚决,至少没有明确反对。

    曹芳一一记在心里。

    他注意到了诸葛诞父子的眼神交流,也注意到了张华没有发表意见。

    会议结束后,他留下了张华,先问张华的观点。

    在曹芳面前,张华没有掩饰,开门见山的说,他觉得调邓艾去并州并非上策,甚至是下策。

    不是邓艾本人能力不足——仅能力而言,邓艾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而是并州的形势复杂,对邓艾非常不利。

    太尉王凌虽然没说出口,但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推荐王昶。

    对王昶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现在钟会从中作梗,推荐邓艾,王凌会怎么想,王昶会怎么想?

    如果并州人为此不满,掣肘邓艾,邓艾不仅无法完成任务,还有可能遭受背叛。

    他们不敢明着反对朝廷,还不敢对邓艾下手么?

    邓艾就是一个屯田民,出身孤微,能积累军功,一路升迁至二千石,不知道已经遭了多少人的忌。他本是司马懿故吏,在司马懿被杀后,不仅没受到牵连,反而迅速升官,很容易被人认为是背主求荣,出卖了司马懿,向朝廷请罪。

    对付这样的人,不仅合乎私利,更合乎公义。

    除了朝廷,除了陛下你,几乎不会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

    曹芳很震惊。

    一是震惊于张华的少年老成,能看出钟会这个看似善意的推荐背后隐藏的危机。

    二是震惊于这个时代扭曲的忠义观。

    在士人的眼中,司马懿这个故主竟比朝廷还重要?

    听起来很荒唐,可是联想到之前王昶的表现,曹芳又不能不信。

    至少不能完全不信。

    张华不会骗他。

    曹芳仔细想了想后,又问张华,你觉得谁合适?

    张华说,不必兴师动众,就由现任并州刺史孙礼负责即可。

    曹芳咂了咂嘴。

    他不想用孙礼。

    倒不是不信任张华,而是不信任孙礼。

    孙礼的能力或许是有的,但他是司马懿的死党,远超邓艾的那种。

    孙礼上任并州刺史之前,曾到司马懿府中,向装病的司马懿辞行。两人关系之亲密,可见一斑。如今因为他的出现,司马懿政变翻船,孙礼岂能不恨?

    高平陵政变结束一年多了,孙礼一点反应也没有,眼里哪有朝廷。

    如果说有人将故主之谊置于朝廷之上,孙礼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这种情况下,他岂能将希望寄托在孙礼身上。

    他甚至怀疑,这里面就有孙礼在推波助澜,与王凌、王昶等人相表里。

    见曹芳犹豫,张华知道他在担心什么,又说道,孙礼与司马懿的交情是不差,但他不是司马懿的故吏,只是与司马懿理念相近而已。他与司马懿的交情,要归功于曹爽。

    当初先帝任命曹爽为大将军,担心曹爽能力不够,特地让曹爽辟孙礼为大将军长史,又授散骑常侍,让孙礼协助曹爽。是曹爽不喜孙礼,违背了先帝遗诏,将孙礼外放。

    再后来,曹爽与夏侯玄等人推行改革,搞得民怨沸腾,孙礼担心影响朝政,这才与同样反对改革的司马懿走到了一起。

    他们是志同道合,而不是结党营私。

    最后,张华跪地请求,愿以身家性命担保。如果孙礼辜负了朝廷,他愿与孙礼同罪。

    看到态度如此坚决的张华,曹芳有些诧异。

    张华一向温和,如此坚决的维护一个人,是第一次。

    他倒不觉得张华这么做,只是因为与孙礼同乡。

    他要对付刘放的时候,张华可没什么反应。

    他更愿意相信,张华是同情孙礼的遭遇,相信孙礼的能力,希望他能给孙礼一个机会。

    斟酌了一番后,曹芳吩咐张华起来。

    “孙礼对朝廷真没有怨言?”

    “臣敢断定。”

    “那他为何至今没有对朝廷处理高平陵的表态?”

    “臣以为原因有三,一是他本非司马懿故吏,自然没有必要上书自免;二是涿郡人大多有侠气,不肯乘人之危,背义自保;三是他相信陛下如先帝一般明查,不会误会他。”

    曹芳眼神闪动,沉吟了半晌。“调相关的文书来,朕要认真看看孙礼的履历。”

    张华感激涕零,躬身再拜。“臣这就去办。”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