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 第1154章 :山河有序,万物有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山河有序,群星运行;万物有时,各安所命。

    面对皇帝执拗的追问,一行大师语焉不详,也没有透露玉环的下落,只说他这些年四处游历,观天察星,依旧未能参透牡丹的来处和归途……

    不过他倒是另有所获。

    所谓日行盈缩、月行迟疾,僧一行通过观察黄道游历,参透了天文历法演变的妙义,发现了当下所用的《麟德历》纬晷不合,岁差渐大……

    李三郎一听,深有感触。

    说起来,这《麟德历》乃是李淳风于高宗麟德年间所编,要说这位天文数术宗师最精占候,可《麟德历》启用不过五十余年,就错漏多出,推算日月蚀往往不验,这让三郎十分恼火。

    所谓观象授时,历法是从天文推算而出,一套历法如不能精准预报天象,实在有损皇帝天威。

    《礼记》有云,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自古以来,正朔是天子权力的象征,是“受命于天、奉天承运”的表现。

    所以,三郎早就有意修竣历法,以明正朔,只是太史局并无可用之才,只得暂时搁置。

    如今一行禅师的这番话,让他忽然就有了最好的人选。

    要知道,僧一行是当世密宗大师,牡丹七星续命之时,北斗法的玄妙他是亲眼见证过的。

    而一行禅师不但佛法精深,还精通历法、天文、数学、五行——实在是罕世之才。

    当年父亲李旦就曾倾心仰慕,数次征召入朝,奈何大师数次以病推辞。

    自从牡丹去后,三郎也一直在寻他,可大师行踪不定,不得其踪,如今这个难得的机会,三郎自然不想放他离开……

    如果把他留在朝堂,牡丹之事的疑问即可慢慢解开,还能有助大唐国祚……

    于是,李隆基当即下令,将一行大师安置在光太殿,命他带领太史局组织历局,修竣历法。

    或许是因为牡丹之事的困惑,或许是深知历法关乎国体民生——向来不问世事的一行大师,此番竟然没有拒绝。

    他只有一个要求,不窥天机,不逆天命,日后皇帝不要再苦苦追问牡丹之事。

    于是,皇帝也不好再追究玉环的下落。

    反正伊人已逝,即便找到玉环,也不过徒增伤感而已。

    至于武落蘅以牡丹魂附受宠一事,一行大师没有戳破,只说了一句——若不入轮回,将魂归泰山。

    李隆基闻言,心头五味杂陈,却又豁然开朗。

    其实他本就无意立武落蘅为后——虽然他一直想立一位武姓的皇后,却并不是武落蘅。

    既然那些大臣们一直以武?缀臀ず笪???敖渌?婪逗箦?烧?⑼馄葑ㄈǎ?遣蝗绯沟锥暇?蠊?氤?玫牧?担?院笥啦涣⒑蟆

    反正牡丹已去,他的皇后之位就永远为她空着吧……

    得知皇帝的心思,武攸绪欣然而笑。

    他知道,自己虽然断了落蘅被立后的可能,却也挽救了她的性命。

    所谓防盛满、避灾祸,只要落蘅日后安分守己,不生妄念,定能一生无虞。

    辞别皇帝和僧一行,武攸绪放心的回了嵩山……

    ——

    不久之后,嵩山传来消息,六十九岁的武攸绪病逝归西。

    这位武家唯一知进退、有分寸的人,归隐多年后,最后得了善终。

    李三郎悲痛之余,看着悲悲切切的武落蘅,这个武家唯一幸存的女子,心里生出了几分怜惜……

    其实对于落蘅的冒名顶替一事,李三郎早就有所察觉,但他只是对她有所冷落,并不想追究其罪。

    他知道,落蘅早就对他情根深种、倾心托付,之所以如此是情深所至,也是为了纾解他的心结。

    何况这些年的陪伴真真切切,牡丹走后,陪在他身边的人就是落蘅。虽然她不是牡丹,却是和牡丹唯一有关的人了……

    所以,他不会立她为后,也不会亏待于她,这样对牡丹也算一个交代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