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崇祯八年 > 第12章 年轻的闫应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从兵仗局回来的崇祯,此刻正坐在御书房的桌案后。正想着明日早朝,可能会面对的问题。他抄了朱纯臣和陈新甲。自己要有心理准备。不知道朝中那帮老狗会闹出什么事来。只是现在他不那么担心了。现在他已军权在握。要是跳得欢直接砍了了事。

    再说此刻千里之外的洪承畴。这时候洪承畴正在河南信阳。大会诸将,准备对农民起义军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农民军事不妙。就分头跑路,一路跑回陕西。另外一路张献忠和高迎祥会合劫掠了凤阳还烧毁了明祖皇陵。说实话,这些天洪承畴是忐忑不安。他知道以朝中那位的尿性。这回不知道脑袋还保得住保不住。可是他万万没想到啊。就在今天他接到了圣旨。加他兵部尚衔,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军务总揽剿匪之职。他真的有点懵。闯了这么大的祸,居然还给他加官进爵。

    而且传旨的太监还传了陛下的口谕。要他剿匪,不要急于求成,要稳扎稳打。如果有什么难处可以上奏朝廷。这怕不是疯了吧,这还是那个崇祯皇帝吗?洪承畴一时不敢相信。其实他已经准备被朝廷革职查办了。在一阵不敢置信之后。洪承畴现在只有感激涕零。跪在地上朝京城的方向三叩九拜。大声的喊道,谢吾皇,不杀之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为我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另外他也给朝廷上了奏折。告诉朝廷有一路农民军逃回陕西。另外的高迎翔和张献忠。汇合之后可能有向南逃窜,有转向西的可能。

    这些事情在京城的崇祯,还不得而知。天色已经快到傍晚了。王承恩禀报道,皇爷你要找的那个闫应元找到了。哦传他来见朕。不一会儿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看着年轻,但是行为举止却非常得体。微臣闫应元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起来回话。谢陛下龙恩。崇祯打量着这个年轻人。心里有些打鼓,因为实在太年轻了。不知道能不能当得起,守护宣府大同的重任。崇祯问道。朕如若让你去守一边城你能否守得住?闫应元愣了一下。皇上怎么第一句话就这么问。他实在没有心理准备啊。不问他的出生来历,背景什么的。怎么一开口就问他能不能守住边城。

    但皇帝问话他也不能不答。回禀陛下,臣不知道能不能守得住,但臣一定会守到最后一兵一卒直至战死。崇祯点了点头,这家伙看着年轻,但说话还算老成。没有夸夸其谈。不像后世的年轻人就喜欢说大话,真本事没有。看来还是堪当大用。但是他也不想太过于冒险。还是让他去驻守宣府吧。距离京城比较近,有事的话救援也还来得及。就当是培养他了。至于大同,再另找其他人去吧。这些念头在崇祯脑海里一闪而逝。

    接着说朕提拔你为宣府总兵。为我大明戍边你可愿意。臣愿听陛下调遣。很好,年轻人就应该精忠报国。到了宣府一定要注意独口方向建奴趁虚而入同时要防着蒙古人。一定要谨记朕的话不要懈怠。虽然他记得清军要明年才会从独口入关,但是因为他穿越的原因,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蝴蝶效应。所以还是要随时防范建奴和蒙古。微臣遵旨谨记陛下吩咐。朕对你可是抱着很大的希望,你可不要让朕失望。闫应元听了这话,临忙跪地说道,定不辜负陛下圣恩。

    崇祯很满意闫应元的态度。又接着说王大伴。奴婢在。从内库拨十万万两白银交给闫应元。让他补齐宣府的军饷。奴婢遵旨。所谓财散聚人心。让他补齐军饷也好和宣府的边军打好关系,这算是给他的一点点帮助吧。崇祯心里想着。闫应元又跪地道。微臣替戍边战士,谢皇上隆恩。崇祯打趣道,起来吧,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进入角色了。挥了挥手说去吧。好好为大明戍边。微臣告退。

    闫应元出了宫一边走一边想。陛下为什么会让我去做总兵呢。我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他怎么会知道我呢。既然陛下重用我,我就要对得起陛下,一定要好好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只是他永远也想不到。皇帝认识他是因为皇帝是一个穿越者。

    此刻崇祯思想发散。谁去大同合适。想来想去也只能扯洪承畴的后腿了。只能把曹变蛟调到大同去任总兵了。没办法呀,他想来想去实在是想不到人了。现在的曹变蛟是曹文诏的副将。都还跟着洪承畴在剿匪呢。前几天刚下了调曹文诏的圣旨。看来还得下一道调曹变蛟的圣旨。只是希望洪承畴不要以为朕是故意在撤走他身边的人。因为这个时候很敏感。剿匪不成反而被农民军烧了凤阳皇陵。难保不会想成正朕在针对他。可是他却不得不这么做。

    王大伴,八百里加急调曹变蛟赴大同任总兵。另外。传朕口谕给洪承畴,说明朕调曹变蛟赴大同的必要。还有从内库拨银五十万辆给剿匪军?齐欠下的军饷。奴婢遵旨。要是之前的崇祯,肯定不会还要给一个臣子去说明什么解释什么。可现在不是他来了吗。处在敏感时期,他不想再多生事端。以前的崇祯可能会为了面子不愿去解释。可是他不一样面子值几个钱。

    还有就是各地的军饷。他没穿越之前,欠下了很多。现在得补上。就好比21世纪你打工拿不到工资。谁还会卖力的去工作。就是一个道理。没有军饷,军队的战斗力一定会下降。短时间可能有什么问题,长此以往绝对不行。就比如说历史上的崇祯死的时候。山东的左良玉号称有80万大军,就是不来救他。听宣不听调,不给钱就不动,看着他去死。

    说到左良玉,左良玉也不是个好东西。对左良玉的态度,他还要再看看,左良玉到底会怎么选择。如果还是像之前一样听宣不听调,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等他腾出手来再去收拾。这思维一散发开就想远了。崇祯收了收心神回到眼下。

    现在边关基本上都安排妥当了。国内的农民军一下子也不可能全都消灭掉。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张献忠和罗汝才马上就要跑到四川去了。只是四川天高皇帝远,现在大明的情况实在是力有不殆。四川,四川一直在他的脑子里闪动。想到了秦良玉。这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有记载的女将。巾帼不让须眉。对对对秦良玉的白杆兵。崇祯三年,清军大举进攻。皇太极围住京城。秦良玉率军勤王。因为缺乏军饷。她拿出家中资产充作军饷。皇太极退兵以后,秦良玉就回乡了。

    秦良玉是四川忠县人,后世好像是属于重庆了吧。按时间来算的话应该是来得及的。张献忠,罗汝才应该还要好几个月才会去四川。只是秦良玉白杆兵,虽然能争上战,但只有三万人。张献忠罗汝才,虽然是起义农民军,但是有二十余万之众。想到这崇祯叫道王大伴,八百里加急传旨,四川秦良玉。让他配合洪承畴一起剿匪。务必不能让张献忠罗汝才西进四川。另外调拨70万两白银给秦良玉。告诉她50万两,是朕给她招兵买马之用。让她扩充白杆兵。其余20万两是朕赏赐给她的给他的。就当是几年前她进京勤王的军饷吧!奴婢遵旨。

    这些事情处理完后。天已经黑了。要把心思放在应对明天的早朝上了。做皇帝还真是不轻松啊。现在边关,和国内的农民军都安排好了。他就要放眼于民生了。

    不管了,先下班吧。下了班的崇祯皇帝,终于不用再去想那些烦恼的事。终于可以想想风花雪月的事。于是我们的崇祯大帝就去找了周皇后。这让周皇后很是高兴。这陛下自从病倒那天开始。特别的宠爱自己。臣妾参见陛下。爱妃快快请起。以后不必如此多礼。陛下礼不可废。崇祯拗不过她,也就随他去了。陛下,臣妾前两日才告诉过陛下,要雨露均沾,今日陛下怎么又来臣妾这里了。哦,皇后是嫌弃朕,要把朕往外推吗。臣妾不敢,臣妾只是希望陛下能够雨露均沾,才能后宫和平。好啦,朕知道了,朕会听皇后的。今天还是皇后陪朕吧。皇后脸上飘起一抹红晕。不知道是害羞呢,还是因为什么。好了,各位看官。又到省略1000字的时候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