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东晋五胡风云录 > 第32章 清算的时候到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建康,天子脚下,京辇神皋,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也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城市,市政建设设施远远领先于世界同一级别的城市。

    丹阳尹桓景为了将功折罪,动员了全城军民加班加点,参加了轰轰烈烈地大扫除运动,把建康在短时期内尽最大可能的恢复了原貌。

    十日后,也迎来了大暴乱后的第一次朝会。

    太极殿上庄严肃穆,鸦雀无声,仿佛掉根针都能听的一清二楚,一股压抑的气氛笼罩在每一个人心头,大家都明白,秋后算账的时刻到了。

    “臣作为中书监,总理朝政,建康出如此之乱,惊扰圣驾,百姓涂炭,臣罪责难逃,甘当受罚。”司马昱低声率先做了检讨,没有了往日之清谈名士大家的风范。

    “会稽王也不要太自责,朕和太后幸无大碍,如何抚恤死难大臣、将士,安抚百姓,是当务之急。”司马聃缓缓道,经历此次浩劫仿佛成熟了许多。

    “陛下放心,臣一定率同百官,处理善后事宜,做好建康防卫,检查疏漏,痛定思痛,把京师建成铜墙铁壁,决不允许此类意外再有发生!”司马昱躬身答道。

    “姚襄远在千里之外的谯郡,数万大军攻入建康,而我们满朝官员皆一无所知,你们食君禄,就是如此为朝廷分忧的吗?”帷幔后的褚蒜子一改往日的温柔,清脆的声音中带着寒意。

    声音虽然不大,但字字诛心,令大殿中每个人惶恐不安,只听得一阵阵????的声音响起,群臣跪伏在地,不敢抬头。

    谁都知道皇帝、太后跳水,身处险境,虎口余生。

    良久,司马聃道:“都起来吧。”

    大家才陆续地站了起来。

    此时,大殿中所有人都看向了站在第三排的中军将军殷浩,他是两天前从庐江郡赶回来的。

    殷浩只得硬着头皮出列,来到丹樨前,躬身道:“启禀陛下、太后,羌酋姚襄生性狡猾凶悍,归降我大晋实因走投无路,暂以栖身,臣有失察之罪,过于轻信此蛮胡,还望陛下、太后降罪!”

    “一派胡言!”一直反对殷浩北伐的五兵尚书蔡谟实在是忍不住了,他大喝一声,在大殿上传出了巨大的回音,震得人耳膜汩汩作响。

    蔡谟怒视着殷浩继续道:“姚襄作为你的属下,千里奔袭,一路下寿春,占历阳,偷袭建康,致使数万建康军民死难,你在哪里?你现在居然说你仅仅是失察?你为何没将姚襄大军南下之事第一时间报给朝廷?”

    蔡谟的灵魂三拷问,让殷浩暂时哑了口。

    一时间,大殿上群臣议论纷纷,饶是殷浩的后台司马昱也是无法为他辩白,只是轻轻摇头叹息。

    “荀羡,你怎么说?”褚太后平静地问。

    荀羡忙从班列中闪出,将早已组织好数日的语言平铺直叙,他躬身道:“姚襄进攻寿春之时,臣奉中军将军将令在淮阴屯田,一无所知,所部也被羌军一部偷袭,败退半路与中军将军会合,臣身为北伐之副帅,有辅佐不利之罪,望陛下、太后降罪!”

    清谈是什么?说白了清谈就是能说会道,玄学哲理,巧舌如簧。

    作为东晋第一清谈名士的殷浩当然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不紧不慢地辩解道:“羌酋姚襄并不是一路从谯郡杀到建康的,此贼诡计多端,他是兵分了几路,提前派人潜进建康,一部去宣化镇,一部偷袭寿春,心思缜密,令人防不胜防,都怪我们太相信他了。”

    这一个“我们”二字,就把所有相关人员都想牵扯在内,法不责众,意思很明白,此次叛乱,不应由我一个人承担所有罪责。

    “暂且不论战略上的事情,请问中军将军,姚襄为何要反?”前排一个厚重的声音传了出来,大家循声望去,是尚书令王述。

    “羌人狼子野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一开始就不赞成接纳姚襄部众归降大晋。”殷浩朗声道。

    话音刚落,只见有一年轻朱袍武将从班列中走出,来到丹樨前躬身道:“陛下、太后,臣有话讲。”

    大家一看,是桓冲,真正的对手——桓家人出来了。

    “桓卿请讲。”司马聃道。

    “中军将军所言甚为荒谬!”桓冲白净的面皮上泛起红晕,怒斥殷浩道。

    “是吗?镇蛮护军何以如此认为!”司马聃诧异道。

    “姚襄已归降四个月有余,谁不知道谯郡羌汉两族相处融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他如有野心,何以治理成这样?”

    殷浩轻笑了几声道:“这正说明此人城府之深,阴险之至,一方面造成安居谯郡之繁荣假象,另一方面着手准备偷袭建康,妄图推翻我大晋统治。”

    “哈哈哈……”桓冲不怒反笑,他转身躬身向上又是一揖道:“启禀陛下、太后,臣前日剿灭羌军时在石头城上擒获姚襄之弟姚靖,其中是非曲直,臣已问明,何不让他上殿来叙述一番?”

    “哦?人带来了吗?”许久未说话的褚太后开口道。

    “带来了,就在殿外。”

    “宣!”

    “是!”说罢,桓冲朝大殿外挥了挥手。

    只见两个宫中侍卫,一左一右架着五花大绑的姚靖走进殿内,来到丹樨前,向前一推,按压住姚靖跪了下来。

    桓冲对姚靖道:“你把姚平北为何要叛乱如实禀报,陛下、太后会为你做主!”

    姚靖抬起头来时,已是泪流满面,他稍微平复了一下心情,叩首道:“启禀陛下、启禀太后,家父心向大晋多年,虽委身于石赵,但从未与大晋正面为敌,在他老人家临终前令家兄率领族人南投朝廷,报效大晋,家兄姚襄秉承父命,率族人老少妇孺二十多万南归。”

    说到这里,姚靖忽然抬高了语调,慷慨陈词:“在谯郡,我们准备永世扎根,为大晋守护北方边陲,但是,殷浩嫉妒家兄在谯郡的治理,先派刺客暗杀家兄,后指使城父魏憬马踏麦苗、掳我族姐妹,最后又派刺客进行暗杀,都被我们捉住并承认了此事,家兄实是忍无可忍,生存无望,才破釜沉舟,做出叛乱之事,陛下、太后明鉴……”

    姚靖跪伏在地,泣不成声。

    此话一出,满朝震惊,就连年幼的司马聃也怒不可遏,他拍案而起,手指殷浩怒斥道:“殷浩!你可知罪!”

    只有姚靖的抽泣声和司马聃尖厉的童稚声音回荡在太极殿上。

    殷浩忙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喊道:“陛下圣明,陛下不能仅听姚靖一人之词啊……”

    第一名士的风姿,诸葛孔明的神采已荡然无存。

    “来人,将殷浩带到廷尉府议罪!”褚太后吩咐道。

    两名侍卫过来,一左一右带着殷浩朝殿门走去,殷浩兀自喊道:“陛下、太后,不能听他的一面之词啊……”

    桓冲向另两个侍卫点了点头,二人将姚靖也带了出去。

    殷浩是司马昱屡次举荐的人,旨在树立一个新偶像级人物,已到达与桓温奋力抗争的局面,现在看来是彻底功败垂成了。

    “唉,没想到殷浩如此之昏聩无能,臣有失察举荐之责,臣愿辞去中书监一职,请陛下、太后降罪。”司马昱此时保不住殷浩了,只得再次承认错误。

    褚太后没有搭理司马昱,她淡淡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严,不要对他用刑,但也要把罪状全部审出。”

    年近五旬的廷尉孔严,从班列中闪出,躬身道:“臣遵旨!”

    孔严是孔子第二十六代后人,掌管东晋刑狱,位高权重,铁面无私,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严苛、严酷,严厉,朝中无人不惧他三分。

    然后,褚太后才对司马昱缓和了语气道:“会稽王不必太过自责,殷浩名气太盛,要论起来,陛下和哀家也有责任,今后在用人方面还需多加考察,你和王彪之一起拟一个合理选拔制度,不能让一个在野之人就这么轻易就做了一方统帅。”

    “臣明白,臣遵旨。”

    “这样吧,罚你俸禄一年。”

    “谢太后。”

    褚太后声调充满了凝重,她又道:“此次建康之乱,造成重大损失,殃及许多百姓,令人人自危,检验出我们的许多弊端……”

    朱焘、桓景、郗昙三人赶忙出列,跪倒在地道:“臣等罪责难逃,请陛下、太后下旨责罚!”

    “还好,你们处事机敏,反应迅速,否则,大晋真就不在了……”

    “臣不敢贪功,实是在广陵公府喜宴之上,左军将军陈谦告之在清溪桥上遇到羌人,臣察觉不对,通知桓景,才能第一时间做出快速应对。”朱焘叩首道。

    “哦……”褚蒜子其实已经知道此事,但偏偏要在朝堂上让朱焘讲出。

    她接着又道:“老广陵公为救圣驾,不顾自己全家安危,派遣陈谦来宫中护驾,父子二人赤胆忠心,为我大晋子民之楷模表率啊。”

    这时,司马聃又说话了,“陈谦在凤寰宫英勇杀敌鏖战数个时辰,应该再赏。”

    “会稽王,你下朝后再和吏部尚书一起核对一下平息叛乱有功之臣,朝廷将不吝赏赐。另外,朱焘、桓景、郗昙降三级,留职使用,以观后效,罚俸一年。”褚蒜子最终拍板道。

    王彪之从班列中闪出和司马昱一起躬身领旨。

    朱焘等人也是一颗心放进了肚子里,满心喜悦,度过了一场浩劫。

    “征西大将军在此次动乱中力挽狂澜,浴血奋战,谢家、武陵王、会稽王也都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哀家甚是欣慰,一起褒奖。功是功过是过,赏罚分明,以儆效尤。”

    司马昱领衔,大家一起躬身道:“陛下、太后英明。”

    “请陛下、太后示下,姚靖及羌族俘虏如何处置?”孔严又道。

    “虽然姚襄叛乱事出有因,但羌人在建康,在宫中烧杀淫掠,为所欲为,罪无可恕,”褚太后厉声道:“将姚靖及其余党三日后押到东市,一起斩首!”

    “臣、遵旨!”孔严一揖到地。

    众朝臣也领略了褚太后的另一面,此女并不全是柔弱温良,骨子里也有她的果断决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