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东晋五胡风云录 > 第33章 书圣的绥靖建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七日后的太极殿上,孔严将审理殷浩一案的供状,当众奏禀。

    一切皆已明了,殷浩确以嫉妒之心将姚襄逼上了绝路,使其孤独一掷偷袭京师,造成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根据吏部尚书王彪之的提议将殷浩贬为庶人,流放到东阳郡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永不录用。

    魏晋时期,对待名士,尤其出身士族的名士,这已是最严厉的处置了。如换在我大清,那可是凌迟之罪,家属宁古塔,属下将领一概斩首。

    按照一个心照不宣的老传统,这次大叛乱的重大定调结论,得给那个手握重兵的荆州桓温送去一份。

    果不然,几日后,桓温的奏章到了。

    给事黄门侍郎谢万手捧奏章在太极殿上念道:“……臣闻殷浩因一己妒忌,不顾大局,逼反姚襄,但只处罚殷浩一人,臣不敢苟同,自殷浩北伐以来,先有许昌一战两万大军全军覆没,兖州刺史蔡裔阵亡;后有八万大军被姚襄击溃丢失寿春、历阳重镇,冠军将军刘洽及三千士卒被溺死淮河,损兵折将;更有建康遭此大难,陛下、太后九死一生,死难将士、百姓多达数万,造成全面损失难以估算,仅仅处罚一个殷浩,不足以平民愤,正官场之风气,如朝廷不加以处罚其他相关人氏,恐我大晋国威不在,必被人所耻笑……”

    听到这里,司马昱英俊面庞涨的通红,脑中如遭重击,后面的话听不清了,只听得这个相关人士,不就是指的他吗?

    是他司马昱一再邀请闲云野鹤的殷浩出山做官,并培植成以他为首的清谈派主将,用来对付日趋做大的桓温荆州派系。

    “渊源不起,当如苍生何。”不就是从他和刘?础⑼?鞯让?靠诶锎?榻?蟠蟮氐穆铩

    殷浩北伐,也是他一力支持,摒弃众议,毫无保留。

    自己不好亲自出口反驳桓温的奏章,而他的亲信党羽刘?础⑼?鞫家言谇凹父鲈孪嗉滩」剩??颐白诺米锘肝碌奈O粘隼刺嫠?床的兀

    正胡思乱想间,大文豪,尚书郎孙绰出来了,他虽然不是清谈派,但更不是荆州派。

    “启禀陛下、启禀太后!建康之难论起过失,那必将兴起一场大狱,牵连人士太多,恐令朝局动荡,人心不安,且太后前日已示下奖惩措施,并明令有司今后选拔任用大臣的策略,臣建议此事到此为止的好。”

    “嗯,尚书郎所见甚是,但……”褚太后也是这个意见,但如何答复那个桓温呢?桓氏子弟都在朝堂,他们的对话不几天就到了桓温的耳朵里了。

    “陛下、太后,臣认为这样比较合适。”

    大家循声望去,“哇!”是不大爱说话的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王羲之。

    大书法家王羲之本不爱做官,在卸任江州刺史后,就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司马昱和殷浩四年前将他生拉硬拽出来,是想利用他的名望,壮大清谈派在朝中的势力,抗衡桓温。

    但王羲之也看透了这点,并未真正的加入到清谈派阵营,整日里吟诗纵酒,写字会友。

    清瘦矍铄的王羲之接着道:“殷浩北伐时,臣曾修书给他,不建议此时北伐,但他置之不理,咳咳。”

    顿了顿,他又道:“现殷浩非但北伐损兵折将,还逼反姚襄,说明一点,战场非儿戏,任重道远,也非一腔热血就能横扫中原收复河洛的,臣建议还是由征西大将军主导北伐,才是稳妥之策。”

    王羲之这番话大家都明白了其中的含义,殷浩北伐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阻止桓温北伐嘛,现在既然殷浩倒了,为了平息桓温的怒气,只得把北伐重任交给桓温,才能息事宁人。而桓温来奏章,明明这是兴师问罪的意思,交权吧,谁让殷浩是草包一个呢。

    看看司马昱默不作声,其他人也没有反对意见,褚太后做了批示:“谢万,拟旨!封桓温为征北大都督、使持节,主持北伐大计,桓冲在建康之难中,奋勇杀敌,护驾有功升为鹰扬将军、西阳太守,随军效力;广陵公陈谦栉风沐雨,忠心护主,封安东将军;建康之难善后事宜,不宜再扩大事态,到此为止!退朝吧。”

    桓冲出列跪倒谢恩,众大臣一起躬身恭送司马聃、褚太后起驾。

    会稽王府,司马昱感叹道:“渊源如此不堪,甚负我意,陷我于被动中啊!”

    “殿下,征西大将军等的就是这一刻,也只能采用王右军之法,安抚他了。”坐在下首的荀羡夹了一筷子鸡丝青笋,边吃边道。

    “来,再饮一杯!”司马昱举起杯子和荀羡、谢尚又喝了一杯东阳酒,不觉已是有些晕眩。

    “殿下今日喝的可是有些多,哈哈。”谢尚笑道。

    “仁祖,你现在和桓家联姻了,看你精神不错啊。”荀羡看着对面谢尚揶揄道。

    “唉?老荀,你可别这么说,我外甥女还是当朝太后呢,论起来我还是和陛下近一些的嘛。”

    看着两人拌嘴,司马昱心事重重地长叹道:“姚襄不除,难以泄我心头之恨,他怎么敢如此大胆偷袭京师,险一险得手,令朝廷颜面扫地,奇耻大辱啊……”

    “殿下意欲何为?”荀羡问。

    “我想让仁祖去收复寿春,令则,你去历阳做后应。”

    “这……”谢尚一听要打仗,不由得犹豫起来。

    “我去历阳倒没问题,一定做好仁祖老兄的后应,保证粮草辎重齐备。”荀羡看着谢尚左右为难的样子,心里暗笑。

    司马昱独自喝了一杯酒,夹了一筷子鲈鱼塞进嘴里,脸上已是微红,他斜睨着谢尚道:“仁祖,你忌惮什么?”

    “殿下啊,我可不是桓温,我去打姚襄不是以卵击石嘛,再说,我手里也没有良将啊,能征惯战的都在荆州。”谢尚颇有些为难。

    “难道朝中就没有一个良将吗?除了桓温那六州之外,你随便挑。”司马昱豪放地道。

    谢尚也自顾自的饮了一杯酒,不断思忖着,忽然眼前一亮,对啊,怎么把他忘了,但是……

    司马昱看见谢尚欲言又止的样子,询问道:“怎么,想出来了?”

    “有倒是有一个,但他现在不能出山。”

    “是谁?我去请他。”

    “新任的安东将军,广陵公陈谦。”

    “哦……”司马昱也一时犯了难,魏晋一脉都是以孝治天下,举孝廉都是做官的一种方式。

    荀羡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笑道:“听说这陈谦枪挑姚襄手下大将伏子成,一人愣是在凤寰宫守了两个多时辰,厉害啊。”

    “那是,我还亲眼见他一刀就把苻菁斩成了两截呢。”谢尚接着道。

    “但是我听说……”荀羡两只大眼睛忽闪忽闪地一脸神秘压低声音道:“那晚宫中只有两人到早晨才出现,一个是太后,一个就是……”

    “别乱说!老荀你什么时候变得如此不堪。”谢尚不悦道。

    褚蒜子可是他们谢家的总后台,这是不容得半点亵渎的。

    “你看看你,老谢,你紧张什么,也只是听说嘛。”

    “令则,此事真不能乱说,事关皇家之事,言至于此啊。”司马昱也严肃起来。

    荀羡性格一贯如此,他坐直了身子,哈哈笑着,举起杯子来道:“来来来,喝酒,不说了,不说了。”

    三人举杯饮罢,司马昱手抚短髯眯眼道:“难道就没有别人了吗?他现在丁忧在家,朝廷重臣,为人表率啊。”

    “殿下,这个夺情起复,也是有祖制的,国家危难,匹夫有责嘛。”谢尚肃然道。

    “就没有别人了吗?”荀羡边吃边道。

    “有倒是有,但无人能及陈谦,你一直不在建康,也不在前方,没看见他的武艺着实不凡。”

    “这样,明天我进宫跟太后再商量商量,若是普通人倒罢了,老广陵公殉国,陈谦这么早起复,影响太大了。”司马昱为难地道。

    “殿下,我可说好了啊,陈谦不出来,我绝不带兵北上收复寿春。”谢尚笃定地道。

    “温玉不起,当如苍生何?”荀羡眼珠滴溜溜地乱转道。

    “哈哈哈……”三人一起大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