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东晋五胡风云录 > 第115章 关于东晋之我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读者最近给我留言,就本书94——96章中对陈谦救桓冲的个人恩怨,以及私自发兵救洛阳的朝廷制度合理性,提出质疑。

    在下不得不拿出一小段篇幅来讲解一下,关于魏晋南北朝史。

    或许可能读者们对唐宋明清的历史比较熟悉,毕竟这些历史不但文学描述,就连影视剧也满天飞。

    但魏晋南北朝却是一部不同于那些历史时期的特殊存在,在下还是做了大量功课的,也喜欢这段历史,所以才动笔写了两部关于东晋时期的书。

    当然,做了功课也不代表就是正确,毕竟我主要研究的是吕思勉和蔡东藩。

    首先,桓冲秉性忠义,温良敦厚,骁勇善战,忠实晋祚,他虽为桓温的亲弟,但绝对是可以区别对待的。

    虽然桓温设计害过陈谦,但救桓冲,陈谦和司马熙雯义无反顾,正是那段历史时期风气的真实体现,那段时期的历史是天真、执着、单纯和残酷、反目、复杂的矛盾结合体。

    谢尚完全是在利用陈谦,而且遇到事情还想灭口陈谦来消灾,而他的堂弟谢石尽忠尽责,公忠体国,正直无私,还是陈谦最为倚重的得力干将。

    兖州主簿王荟出自琅琊王氏,他父亲是东晋名人丞相王导,他哥哥是廷尉正王劭,正是下令抓陈谦入诏狱的主使人之一,但他一样在陈谦手下任职。

    征西大将军掾属,桓温第一谋主郗超,其父光禄大夫郗?秩锤罩辈话⒑突肝率撇涣搅ⅰ

    中军将军,第一名士殷浩,是桓温的敌对派主要成员,却和桓温从小交好,共骑竹马,有一说“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取自于他俩。

    最典型的是晋元帝司马睿时期,大将军王敦叛乱进攻建康,而他的堂弟王导却是讨伐叛军的总司令,一时间琅琊王氏的亲戚们分成两派。

    ……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出现这种仇人和敌人同时又是亲人或者同事的并存关系,就是我要讲的魏晋风度!

    这种政见不同的宽容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真实存在的。

    所以这段历史令人神往,发人深省,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这种复杂关系,在下认为或许是魏晋时期特殊的一种政治制度——门阀政治的产物。

    《晋书》从第三十卷到第八十六卷都是东晋人物列传,共记载了542人,其中门阀士族159人,他们的子弟门生215人,皇亲国戚105人,少数民族1人(记载的是段匹?),其他62人(注意这个其他,并不表示都是出身贫寒,比如陶潜,就是陶渊明,他曾祖父陶侃也几乎当上了东晋的大权臣,只因为不是门阀出身,子孙沦落到“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地步)。

    这样看来,东晋的一部历史,基本上就是豪门的历史。

    而你在这个体制内,就不能非白即黑,要容纳门阀世族中的人,否则你很有可能会得罪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大批人。

    从司马睿开始的东晋王朝,每一任皇帝都没有真正地掌握过政权,而是由一两个权臣全权代理。而且权臣的权力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受到来自朝廷其他官员的制约。

    这种君主无权,重臣掌权且受到朝廷制约的政权模式,在某种意义上似乎可以看作是中国1700年前的“君主立宪制”。

    对应英国或日本的君主立宪政权来看,皇帝就是女王或天皇,权臣是首相,相应地朝廷官员就是议会成员。

    东晋掌权的诸大臣们手中权力一般是终身制的,王导、庾亮、庾翼、何充、谢安等,但却不能世袭。

    凡是想世袭的必定会遭到来自朝廷的打击。

    所以他们的后世,都随着他们的去世渐渐淡出朝廷。

    再如拥兵造反的王敦,囚禁皇帝的祖约、苏峻,自称皇帝的桓玄,都先后被来自朝廷的其他大臣所扑灭,而这些战乱立功的大臣一般会取代被推翻的权臣的地位,成为新的权臣。

    在这种制度下,大臣要想保住自己的权力,就不得不跟朝廷进行一番讨价还价,并做出种种妥协和让步,即使是温婉的王导、跋扈的庾亮、强大似桓温、睿智如谢安等也经常和朝廷扯皮搞斗争。

    由于这种斗争常常会持续不断,也就促使得能当上大权臣的大臣脑子都不太笨。

    回顾东晋一百年的历史,成为权臣的人无论是王敦、祖约、桓温、桓玄、刘裕等武将出身的,还是王导、庾翼、谢安等文人出身的,或者庾亮、褚裒、司马道子等面人出身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善于搞内斗,不擅长内斗的祖逖就被剔出权力圈。

    这种内斗并不全是坏事,从小处来说使得东晋权力的接力棒始终处在流动的状态,动就有活力,也会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不称职的官员一接近这个权力圈就被刷出去了。

    这使得汉族大朝代多次出现的宦官政治(对比一下汉、唐、明)在东晋从没出现过,也没有出现奸臣政治(对比一下李林甫、蔡京、贾似道、严嵩、和?)。

    从大处说这也让东晋在北方强大的武力压制下始终未倒下,还能够组织起多次有效或无效的反扑。

    对比后来的南宋时期,毫不怀疑南宋的国力要比东晋强大的多,而金和蒙古的实力与南宋的对比也绝没有东晋和前秦的对比悬殊大。

    在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中南宋始终处于弱势,而东晋却始终维持着对北方的攻势,并且越到后期东晋的战斗力就越强大。

    所以,东晋,是个不一样的存在。

    个人之愚见,欢迎读者朋友多方指正批评,会使我更加进步。

    如有不同意见,我真诚地说一句话:你们是正确的!

    你们能看到这里,都是我的上帝,我的老师,真心感谢!

    还望大家继续支持我,继续看我的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