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东晋五胡风云录 > 第140章 王坦之的谋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司马昱浑如刷漆的剑眉都快拧在了一起,吐字缓慢而又清晰地道:“这可不符合朝廷的当初派他去兖州的意图了。”

    王坦之和江?明白,大人物从来不说自己的意图,都打着朝廷的旗号,朝廷不就是他嘛。

    江?跟着道:“重熙和万石都曾给我来过信,怨言颇多,一个江卣的典牧署就牢牢地掐住了豫徐二州的命脉,令他俩威望尽失,甚至无法做到令行禁止。”

    “唉,要是仁祖、令则还在就好了,可惜啊……”司马昱又想起了谢尚和荀羡,禁不住扬天长叹。

    “殿下勿忧,我倒是有一计能让豫徐二州再次盘活,摆脱陈谦的控制。”王坦之一双好看的桃花眼,水汪汪地看着司马昱道。

    “哦?”司马昱眼前一亮,压抑住内心的激动,“你说说看。”

    “陈谦虽然都督三州诸军事,但豫徐二州有独立行动的职权,并不受他的制约,殿下可令重熙、万石举兵北伐,绕过陈谦,如此一来,可以彰显朝廷对豫徐二州的掌控话语权以及重视,二来,也可让世人明白,二州不在陈谦的控制之下,重树他二人在辖区的威望。”

    “不可如此啊,文度,”江?在王坦之的对面摆手反对道:“重熙,尤其是万石,并不是带兵打仗之帅才,自保尚且不敢有十足把握,他们北伐,那不等于与虎谋皮嘛。”

    司马昱思忖了片刻,手抚黑髯道:“文度,思玄说的没错,那慕容恪、慕容评他们杀的人比郗昙、谢万见的人都多,这不是去送死嘛。”

    王坦之轻轻一笑,卖了个关子,端起茶盏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道:“殿下,北伐非要打仗吗?完全可以不打嘛,只是让他们大张旗鼓的发兵,遇敌即返而已。”

    “哦、哦哦”司马昱明白过来了,心道此计倒是可行,只是在世人面前展示豫徐二州的各自军力和自主权。

    江?也回过味来,补充道:“还得拨给豫徐二州粮饷,以壮军威才好。”

    “嗯,如此,文度,你来起草中书监令,命他二人整肃人马,大规模誓师北伐,别让豫徐二州的军民以为淮北三郡只有陈谦,没有别人了!”司马昱拍案吩咐道。

    王坦之躬身领命。

    “唉……郗昙、谢万二人难堪大用啊,身为一州地方大员,竟被陈谦玩弄于股掌中,还得朝廷来给他们树立威信。”司马昱仰天长叹道。

    江?心道,你这是既想利用陈谦来抗衡桓温,抵御北方胡人,又怕他做强做大,失去控制,这世间哪有此等好事啊,既让狗看家,又怕狗咬人。

    一个柏杰的专用蜡封竹筒摆在了陈谦的桌几上。

    信件上面简短地写道,过些时日,郗昙、谢万将大规模誓师北伐,豫徐二州合兵一处,绕过兖州,进攻鲜卑燕国的甄城郡(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另,太后从夏季开始时,身体不适,移居台城以外的避暑行宫,至今未还。

    陈谦将信扔进了旁边的炭炉里,倚在座榻靠背上,暗暗爆了句粗口,闭上眼睛思忖起来。

    这是谁给司马昱出的馊主意?

    现在北方胡人国家都在偃甲息兵,励精图治,增强国力,而你却要出兵主动进攻,打破这个难得的大好局面。

    况且还是两个菜鸟,郗昙虽有些本事,但谢万他能打仗吗?

    这如果激怒了慕容鲜卑,大举兴兵,战事又起,自己的兖州不也跟着受了牵连?

    打仗,他倒是不怕,但绝不是现在。

    有心上表劝止,但人家司马昱根本就没有正式命令给他,明显是故意越过他这个都督三州诸军事的兖州刺史。

    喝了口桓冲送给他的磨坪贡茶,平复了有些恼怒的心理。

    自言自语地叹道:“慕容鲜卑也是你们敢去碰的吗?真是哪胡不开提哪胡啊……”

    眯眼瞧见褚歆那肥胖的身躯进了前院,向中堂蹒跚而来。

    不大一会儿,褚歆裹挟着的寒风跟着他重重地脚步声,进了大堂。

    “卑职参见特进。”

    “幼安,过来坐。”

    陈谦微笑着伸手指了指身边的座榻。

    褚歆谢过后,摘掉身上的羊皮大氅,递给亲兵,过来坐下。

    陈谦先故意说了一些公务方面的事,然后进入正题。

    “听闻太后身体不适,已移驾避暑行宫?”

    “哦,是有这回事儿,那还是夏季,太后去了南郊建兴郡(晋置侨郡)的衍庆宫,后给我来信说身体有些不适,想来年再回凤寰宫中。”

    “哦……太后凤体可否康健?”

    “信中说无大碍,御医要她多休养。”

    陈谦放下心来,也不好多问,转移了话题。

    “幼安,最近忙于公务,未与你单独面谈,在办学方面有何困难吗?”

    陈谦知道他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所以除了做自己的别驾之外,还令他主办兖州的学堂,意在提高境内百姓的识字率。

    “夫学者所以清澄性理,簸扬埃秽,雕锻矿璞,砻炼屯钝,启导聪明,饰染质素,察往知来,

    博涉劝戒,仰观俯察,于是乎在,人事王道,于是乎备。进可为国,退可保己。”褚歆虽然没有胡须,但手抚下颌,侃侃而谈,“特进在兖州辖区郡县设立学堂,教习文化,惠及万民,功德无量,卑职定将全力为之。”

    前面他引用了葛洪的“勖学”中提到的学习的重要性,后者表了自己的决心。

    来到谯郡也有大半年了,别驾是时刻跟在刺史身边的僚属,他追随陈谦几乎走遍谯郡的郡县、矿山、田地……

    虽然累了个半死,但不得不说陈谦确实是他从未见过的大晋官吏。

    虽然他不会作诗,不会写文章,没有俊美的面庞,不符合当代名士形象风范。

    但他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深入基层,事必躬亲,与士兵、农民、匠人同食一锅饭。

    待人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每夜工作至子时过后。

    此为陈谦还有个特点,越是底层的百姓、官兵、士子们,他越是客气,毫无官架可言,这颠覆了他的认知。

    每每给他姐姐褚蒜子写信,言及陈谦,称之为大贤,极尽溢美之词。

    陈谦安排自己的办学堂,讲学、考核、提拔有学问的人,恰恰又是他的喜好。

    相比较在建康的秘书监里,跟一帮书呆子整天谈天说地,跟名士们一起游山玩水,无所事事,内心充实了不少。

    觉得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心中也产生了自豪感,有了自豪感自然而然地就会树立了理想抱负。

    他暗暗也动了要做伊尹吕望、管仲张良那样的千古名臣念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