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东晋五胡风云录 > 第142章 慕容恪来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慕容?y点了点头道:“那就分兵两路,狠狠打击来犯之敌。”

    “陛下,不但要打击,还要打进去。”

    慕容恪此言一出,满座皆惊,难道这是要大举南进了吗?

    只听慕容恪胸有成竹,继续侃侃而谈道:“陛下,此次臣弟要亲自统兵南下,趁着他们内乱,收复豫州全境。”

    一时间,慕容子弟,鲜卑悍将们面露喜色,摩拳擦掌。

    大晋,听说是民殷物阜,美女如云,早该如此了嘛。

    按照传统规矩,抓来的晋人可以留作奴仆也可集市买卖,一打仗,就是来了财富。

    “太原王,你看要不要朕御驾亲征,朕很想去见识一下江淮富庶之地。”慕容?y也跟着兴奋了起来。

    “中原初定不久,陛下不可以妄动,有您坐镇邺城,才能令我们西面的氐秦和背后的拓跋代国不敢有所行动。”慕容恪劝阻道。

    “好吧,太原王,那你来安排吧。”慕容?y点头应允。

    “我亲统六万大军,阳鹜、慕容臧为辅,攻击谢万的豫州部;慕容彪率军两万会同青州刺史慕容尘部,进攻郗昙的徐州部。”

    阳鹜、慕容臧、慕容彪赶忙出列躬身道:“遵命!”

    “武昌王,你那边击败郗昙便可,不必深入追击,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并不能横扫淮北,三州取其一已是足以。”慕容恪俊美的脸上充满了凝重,盯着慕容彪正色道。

    “这…….好吧,”慕容彪一听出兵的人有他,刚刚的兴奋被这句话扑灭了,只得勉强应承。

    看着慕容彪有些不悦,慕容恪补充道:“别忘了,兖州还有个陈谦,我西路大军若攻入豫州腹地,防止他来个‘釜底抽薪’断我退路。”

    对慕容恪既大胆而又不乏周全的计划,众人无不心悦诚服。

    慕容恪接着下令道:“各有司迅疾给南下大军备足粮草、器械,辎重一应物品,三日后,大军出征!”

    文武百官齐声道:“遵命!”

    甄城郡毗邻黄河,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据说华夏大地的先祖们华胥、伏羲、女娲、颛顼、尧、舜都曾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同时它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春秋时期著名的“城濮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谢万身穿白色狐皮大氅,风度翩翩,手把玉如意,站在中军大帐外,观望着对面燕军营盘。

    这时候,太阳升得更高了,平原上的一切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燕军营盘位置坐落于甄城城外,人数众多,穹庐连绵,旌旗飘扬,烟尘四起,密密麻麻纵横十余里。

    谢万心下有些骇然,但保持着镇定,毕竟他得到司马昱的指令是和郗昙会师于甄城郡,“王师北上,宣示军威。”

    用现在的话来说——“军事演习”。

    宣示嘛,就不一定非要开战,也不知道郗昙现在到哪了?谢万心中默默地念叨着。

    忽然,远处的鲜卑大营中,一阵震撼人心的鼓声响起。

    营门打开了,一队一队排得非常整齐的骑兵鱼贯而出,清一色的内罩铠甲外裹白色貂皮衣帽,像一片白花花,整整齐齐的芦苇荡一般。

    比谢万想象的要多,看了近半个时辰还没走完。

    忽然,有一匹快马从远处奔驰而来,到了近前,看清是一名斥候。

    他来到谢万跟前,翻身下马,跑步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躬身道:“报……报西中郎将,大事不……不好。”

    谢万最不愿意听到的就是这种禀报,一定没有什么好消息。

    “快说,快说嘛。”他不耐烦地催促道。

    斥候稳定了一下情绪,急切地道:“徐州先锋官诸葛攸将军在泰山被慕容彪击败,北中郎将四万大军损失惨重,如今全线溃败,已向下邳撤退。”

    “什么?”谢万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同时也后悔自己来到甄城太早了。

    现在他可真沉不住气,凤眼圆睁,张大嘴巴,半晌说不出话来。

    旁边幕僚挥手令斥候退下,看着一脸惨白的谢万,躬身道:“西中郎将,我们该如何是好,还望早下决断啊。”

    谢万仍呆愣着看向远方,鲜卑军队中,一名银盔银甲的上将军,胯下白龙马,猩红色战袍被风吹得高高荡起,在上百名武将、幕僚的簇拥下出了大营。

    这时,战鼓更响了,雄浑而又悲壮的牛角号声四起。

    响声中包含着浓厚的杀气,似乎是地狱里的修罗突然降临人间,那银色的身影带来一股深重的血腥味,无边无际充斥于天地间。

    随着这帮人从鲜卑大军中间走出,两面红色大纛渐渐地看清楚了,一面上面写着金色的“燕”,一面上面写着金色的“太原王”。

    “是他!”谢万身边的幕僚失声惊叫:“是慕容恪!”

    慕容恪,五胡十六国时期风华绝代第一人!

    慕容恪——是男人都知道这个名字,此人平生百战未尝一败。

    他如果在那个时代自谦是武力值第二,那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了。

    就是他的存在,才使猛人桓温,牛人王猛这些枭雄智者们对慕容燕国望而却步,偃旗息鼓。

    就差一点了,与鲜卑燕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实现双边贸易了。

    他十五岁领军时,因为长相过于柔美不足威贺敌人,又年幼难以服众,所以他每次打仗都要带上狰狞的面具。

    但最后,慕容恪喜欢戴面具沙场冲锋一事,被附会到北齐的奠基人高欢之孙、鲜卑人高长恭身上。

    高长恭也是一位长相秀媚的男子,他曾被封为兰陵王,这就是后来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的由来。

    这种戴着面具边跳边歌的舞蹈,在唐以后发生的另一次胡人入侵后,被出逃海外的汉人带到了日本,逐渐演化成了日本的“能剧”,中原大陆这种艺术反而绝迹。

    谢万的表情不再僵硬,换上来的是恐惧,他的鼻子头上冒出了汗珠,在冬月的寒风里,暖阳下,闪闪发光,异常明显。

    “慕容恪怎么会来?他怎么可以来嘛!”谢万喃喃地道。

    他心道,我们就是搞一场军事演习嘛,何至于劳烦您亲自来……

    但是,作为全军主帅的谢万,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一些的。

    于是他把责任推给了郗昙。

    “没想到徐州兵如此不堪一击,耽搁了前来会师的破敌良机,此次北伐——”

    未等他说我,就被手下豫州第一猛将,振武将军胡彬,粗声粗气地打断了。

    “快下令,到底是打还是撤!”

    幕僚也劝道:“撤吧,西中郎将,看起来徐州之兵是不会来了,眼下对面军力远胜于我方。”

    “对,对,撤!胡彬,你率本部人马在后掩护,后队变前队,速撤之!”谢万忙吩咐胡彬和手下中军官道。

    ……

    胡彬心中大忿,为什么是我断后?你先跑路?

    几名中军官打马飞奔到各营传令去了。

    未等胡彬反应过来。

    谢万已拨转马头,自顾自的向南跑了。

    对面的慕容恪已经来到两军阵前勒住马,他攒眉凝神看向晋军大营。

    身经百战的他,一眼就瞧出了端倪,晋军有撤退的迹象!

    他怎能放过这种稍纵即逝的战机?

    但足智多谋的他有一点是弱项,就是高估了对手,因为他不大了解谢万,只知道他是个大名士。

    平生谨慎的慕容恪还是对身后众人道:“传令下去,一起呐喊冲锋,再验证一下晋军的动机。”

    顿时,一阵惊天动地的吼声传来,数万鲜卑铁骑愤怒地晃动着刀枪,冲三里外的晋军大营大声呐喊起来:“杀……杀……杀……”

    然而,那些鲜卑骑兵虽然情绪激动万分,却没有一人脚下移动,包括他们的战马。

    人要做到令行禁止容易,连马都能训练的如此如臂使指,慕容恪治军之神妙,真是盛名之下其实无虚。

    听着鲜卑大军中发出了冲锋的呐喊,地动山摇,再加上接到了谢万的撤退令,晋军各部军心更散了。

    大家来不及收拾帐篷、粮草、辎重,军械,掉头就向西南方向的豫州地界跑去。

    慕容恪一看,晋军如大海退潮一般向后逃去,不再犹豫,手中令旗一举,大喊一声:“追上去,活捉谢万!”

    整个平原上的鲜卑骑兵如同脱了缰的野马一般,呼啸着冲向了晋军。

    和晋军的退潮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海啸一般,一片白色巨浪排山倒海地扑了过来。

    伴随着冲锋陷阵的呐喊声,铁蹄声,一支支利箭从耳畔呼啸而过,遮天蔽日地落入溃散的晋军中。

    只见人仰马翻,哭喊哀嚎响彻天空。

    振武将军胡彬,先后跟随过谢尚、陈谦、荀羡,后从徐州调往豫州,效力于谢万麾下。

    他极力保持镇定,躲避着漫天箭矢,指挥着本部人马掩护大军缓缓后撤。

    不多时,鲜卑骑兵先头部队已经接触上了后军。

    为首一员大将手持黑色铁枪,黑衣黑甲黑战袍胯下乌骓马,在一片白色浪潮中分外显眼,向一团黑云一般飘了过来。

    胡彬极力镇定下来,虽然他早对谢万的所作所为不满,但一来是看在谢安亲赴汝南劝解的面子上,二来军人天职使然,他不能后退,若是他后退了,那全军即将覆灭。

    胡彬已经身上插了三支箭了,仍奋力砍倒了几名身边的鲜卑骑兵,挥大砍刀迎向了鲜卑黑袍将领,只看见他后面的大旗上写着:乐安王。

    他知道了,这是燕帝慕容?y的庶长子,勇冠三军的慕容臧。

    胡彬手下几百骑兵就像大海中的孤礁,瞬间被奔涌而来的海潮所包围,经几下巨浪的扑打后,淹没在了白色海水的汹涌波涛中,无影无踪。

    一时间,四万晋军互相踩踏,争相跑路,溃不成军。

    谢万耳边听着“嗖嗖”的箭矢声,军兵们的惨叫、咒骂声,再也顾不上什么其他人了,也顾不得自己的名士风范了。

    他的大白马是贵霜帝国进贡来的最优良品种——卷耳马。

    理所当然的跑到了四万晋军的最前面,如果是参加香港的赛马会,毫无疑问是第一名,

    本来就对谢万不满的众将领们眼睁睁地看着谢万绝尘而去,心里那个恨啊,恨不能追上去一刀把他咔嚓掉了事。

    无奈,谢万的马太快了。

    鲜血四溅,染红了通体雪白的貂皮大氅,第一次参加战争的谢万,精神崩塌了。

    他一路带着残兵从豫州北面第一个郡,也就是陈谦的老家颍川郡,逃往制所汝南郡。

    得到喘息机会,刚刚休息了一夜,前线下来的溃兵报告,鲜卑骑兵在后面追上来了。

    谢万二话不说,收拾细软,弃城继续南逃。

    三天后又到了弋阳郡,跟汝南郡一样,还是如此情形,伤兵溃兵骂骂咧咧地跟了上来,吵嚷着要见西中郎将。

    有人密报谢万,鲜卑人还在后面追赶,大约有八十里的距离。

    谢万顾不得休息,八十里,一个时辰的事儿,于是继续逃命至庐江郡(制所在今安徽庐江县)。

    这次他不再等消息了,干脆直接在濡须(今安徽无为县)上船渡江,跑回了生他养他的祖国怀抱里。

    半月内,豫州七郡九十四县尽没,插上了燕国大旗。

    建康大震!

    一时间,京师谣言四起。

    “鲜卑人要过江了……”

    “江北三州尽没,以陈谦、谢万、郗昙皆已阵亡……”

    “鲜卑细作已经渡过长江,深入大晋境内了。”

    “陛下在暗中准备迁都吴郡了……”

    ……

    会稽王府,大堂上,灯火通明。

    司马昱来回踱步,外面北风吹着树枝发出一阵阵哨声,搅扰的他越发不安,不知是热还是烦,不住的用衣袖擦着额头。

    “清湛若神君”的雅号在他身上已是毫无踪影。

    “我就说文度的策略还是有些太过激进了嘛,万石就不是个能统兵进攻的人……”

    “哎呀,思玄啊,现在说这个有什么用?豫州尽失,想想慕容恪万一渡江怎么办吧。”

    王坦之也是一脸无辜,“殿下、思玄兄,我当初的策略也是让他们去燕境走一圈即回,谁知这郗昙、谢万如此不堪,尤其谢万,还未交手,就一溃千里,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