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东晋五胡风云录 > 第39章 洛阳城下显神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三日后,太和二年的六月初十。

    黎明时分,晋军大营中炊烟缭绕,鸡鸭呼应,号角不断,战马嘶鸣。

    吃罢早饭,陈谦穿戴整齐,出了大帐,会合了早已等在门口的幕僚、将领,翻身骑上了紫骅骝。

    习惯性地前后左右看了看,周边身后皆是精神抖擞,整装待发的战士们,然后催马向大营门外奔去。

    洛阳东门城头上,身材壮硕,一脸黄须髯的慕容筑双手扶着城头垛口,向晋军大营望去。

    熟悉的首阳山并不高大,背风向阳的山坡上和山坳里都点缀着成片的灰白色帐篷,各色旌旗在淡淡的晨光中来回摇摆。

    一条长长的晓雾将首阳山郁郁葱葱的树林拦腰束住,使山边的淡淡白雾与军帐颜色混杂一起,而夹杂在里面的红旗和鳞片似的朝霞相映分外显眼。

    数十面红旗在向前移动,渐渐冲出了薄雾。

    映入眼帘的晋军骑兵也慢慢清晰了起来。

    马匹的铁蹄踏在大地上,纷乱而有力,在首阳山和洛阳城之间的平原上发出隆隆震响。

    在橙红色和玫瑰色交相辉映的霞光中,有一员晋军大将,银盔银甲,殷红战袍,手里提着黄澄澄的大砍刀,催着紫骅骝,不疾不徐地走在了队伍的最前列。

    此时,鲜红的太阳从首阳山上慢慢地露出了一个弧形的边儿,随后露出半圆,照的银色铠甲和马辔头上的银饰闪着刺眼的亮光。

    只见晋军大将来到距洛阳城有约莫三里的地方停了下来,后面晋军骑兵一字排开,勒马站在了他的身后。

    骑兵后面是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步兵,有抬着云梯的,有推着投石车的,还有十几辆高大的吕公车,井然有序,蓄势待发。

    城下晋军止住前进脚步后,一时间鸦雀无声,静得有些骇人。

    仿佛是海啸前平静的水面,地震前祥和的天空。

    晋军大将在阵地前突然大吼起来,催动紫骅骝从北到南,来回折返,边跑边吼。

    城上的慕容筑听不清他在喊些什么,只听得,随着他的嘶吼,晋军阵地上爆发出山呼海啸地叫声:“厚!厚!厚!(象声字)”

    雄壮有力,势不可挡,震撼天际。

    令慕容筑心跳加速,扒着城垛口的手微微有些发湿。

    洛阳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而城北邙山上的晋军他早已发现,这又阻断了他北渡黄河逃回邺城之路。

    南面过了洛水就是伊水,再向南就是茫茫熊耳山、伏牛山,可以说没有船支,基本是个绝地。唯一出路就在西门,可以抵达函谷关。

    他早在虎牢关失守后的当天,就派人飞奔长安向苻坚求救,现在都没有回音。

    恐怕秦国现在已是自顾不暇,五公造反的战火已经烧遍了整个关中大地。

    正在他胡思乱想之际,只见晋军大将催马向前,来到距城下一里远的距离,勒住紫骅骝。

    慕容筑现在看清了他的面目,剑眉细目,脸色微黄,鼻直口方,颌下髭须,神采奕奕,英气逼人。

    他仰头向城头大喊道:“我是大晋太尉陈谦,集三州兵马二十五万,收复故都,上天有好生之德,我也有!城上的慕容筑听着,我与尔两个选择,其一,举城投降,饶尔不死,愿意回邺城,我派船相送,愿意留下,与晋军同等相待;其二,给你们留下了西城门,可以入关中,我绝不追杀;若负隅顽抗,只有死路一条,犹如此旗!”

    喊罢,陈谦把马缰绳轻轻一提,那紫骅骝颇通人性,跳了一下,然后缓步向北,跟着四蹄腾空奔驰起来。

    只见他勒马折回,再向南跑来,一边从身后取出弓一边奔跑。

    待奔驰到东城门口时,陈谦从马鞍后桥的箭壶里取出两支箭来,左手举弓,右手搭箭扣弦,动作十分安稳顺畅而又快如闪电。

    城上城下两军军兵只听弓弦“崩,崩”地响了两声,箭来不及看清,但见洛阳城头上那面巨大的黑底红边的“燕”字纛旗,扑簌簌地从十几丈高的旗杆上掉了下来。

    而且直接从城头落到了城下的护城河里。

    一时间,两军十几万人马都已经惊呆了,这是在战马跑动中射的绳子,绳子有三根手指粗,他这是用两箭射在同一处才射断!

    片刻工夫后,晋军阵地上欢声雷动。

    一时间,战鼓声,号角声响成一片,惊天动地。

    陈谦露的这一手,把慕容筑和手下鲜卑军兵的信心彻底被摧垮了。

    他们鲜卑人在辽东,以狩猎为生,论骑射功夫天下第一,毫无争议的列北方诸胡之首,神箭手比比皆是。

    而城下这位名闻遐迩的大晋太尉,箭术却是令人匪夷所思,闻所未闻,更不用说见了。

    陈谦收回弓,催马回了本军阵地,等待着慕容筑的答复。

    城上的慕容筑展开了激烈地思想斗争,他们鲜卑部族的精神领袖,战无不胜的慕容恪都被城下这个陈谦打的一败涂地,被迫受辱签订盟约,回到邺城一病不起。

    自己跟慕容恪、慕舆根比,实力和水平那是相去甚远,更何谈跟陈谦比?

    坚守不出,无非是多耗些时日,自己和手下六万鲜卑将士将白白送掉性命。

    投降?这不是丢慕容氏的脸嘛,有何颜面回到邺城面见陛下,面见宗亲,部族父老?

    虎牢关比洛阳险峻十分,也在三四日之内被攻破。

    而傅颜的文韬武略,在整个燕国至少排在前五名的搴旗虏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不用说打,五万大军连坚守都不过五日,不也逃了吗?

    想到傅颜,他眼前一亮,他不但丢了虎牢关,而且全军覆没,光着屁股跑回了邺城。

    我要是带着六万大军,毫发无损的回去,岂不是立了功?

    洛阳毕竟是座孤城嘛,谁来也守不住,能保全了六万人马就是保全了革命火种!

    人在困难时刻,自己说服自己妥协的理由总是很充分,而且愈加有理。

    想到这里,慕容筑回到箭楼里,命军兵取来纸笔,开始挥毫写道:

    大晋太尉陈谦在上:

    本王慕容筑也是吝惜双方将士生命,欲止刀戈,熄战火,撤出洛阳城。望太尉不要食言,令城北邙山人马撤下,并在河阴郡渡口安排船只,我将率军东返邺城。

    写罢,吹干,抽出一支箭,将纸卷在箭身上,用绳索紧紧缠绕。

    然后,走出箭楼,来到城头,张弓搭箭,向晋军阵地射去。

    晋军阵地上看得分明,有亲兵取过箭矢交给了兖州别驾张玄之。

    张玄之打开一看,俊脸上眼角眉梢漾开了笑意,双手递给身边的陈谦道:“太尉神勇,卑职敬佩万分!”

    陈谦接过信来,扫了一眼,淡淡地道:“如此甚善。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兵者不祥之器也。”

    陈谦引用了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一章来诠释了自己对打仗的厌恶,对杀戮的不屑。

    吉祥的事情以左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为上,偏将军身居左侧,而上将军身居右侧,充分说明行军打仗就是以丧礼的仪式进行。

    遂吩咐亲兵,飞马报知邙山上的庾希,慕容筑已献城,令其在河阴黄河渡口将自己来时的船统统留下,并来东门与主力中军回师。

    然后令张玄之在马上执笔书写,自己口述道:“慕容将军此举本太尉甚是欣喜,识时务者为俊杰,我已令邙山大军撤离,河阴渡口的船足够贵军东渡黄河,两个时辰后可出发,后会有期。”

    写完,令军兵去城下,学着慕容筑的样子,将信射上了城头。

    不大一会儿工夫,城头上本来刀枪林立,衣甲鲜明的鲜卑军兵消失了,随之无数面战旗也卷了起来。

    显得空空荡荡,竟然还有些许飞鸟停落在了城头,看起来颇有异样。

    一个时辰后,洛阳东城门大开,城内隐隐有人影来回奔走。

    这时,洛阳城北方向烟尘大作,传来隆隆马蹄声。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