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 > 第164章 背黑锅的宦官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黄图安聚集了大量寒门读书人,立即前往了大兴县的县衙门口,群情激愤着抨击周永宁。

    “出来,朝廷今天一定要给我们一个说法,到底还让不让老百姓活了。”

    “今天不关闭了宦官们用来敛财的印刷作坊,我们这些寒门读书人就死在衙门口。”

    “今天过来没有其他的要求,只求朝廷给寒门读书人一个活路。”

    黄图安越听越不对劲了,怎么都是在骂宦官,明明是周永宁干的混账事却让宦官们背了黑锅。

    黄图安心里一惊,这才想明白周永宁撺掇崇祯在二十四衙门推行新政的根本原因。

    这是要让本来名声就很差的宦官们,给他背黑锅啊。

    今天过来只是抨击大明官营厂作的宦官们,还怎么扳倒周永宁,骂错了人。

    黄图安和同窗好友们混在寒门读书人里,跟着嚷嚷了起来。

    “还有那个周永宁也不能放过,就是他钻研出了新式印刷机。”

    “对,周永宁才是引起这一切的祸根,朝廷不把周永宁严惩了我们绝不罢休。”

    “如果不是周永宁钻研出了新式印刷机,宦官们怎么会想到用廉价的印刷作坊敛财。”

    周永宁黑了脸,他就坐在县衙门口不远处的茶馆里,瞅着黄图安等人带着数千名寒门读书人聚集到衙门口闹事。

    听道寒门读书人一句一个宦官,周永宁喜滋滋的听了起来,没有半点阻拦的意思了,最后怎么扯到他身上了。

    东厂档头哭笑不得陪在一旁,虽说他不是大明官营厂作里的宦官,却也是宦官的一员。

    说到底国舅爷闯出来的祸,到最后却让宦官们背了黑锅。

    想到宦官在朝野内外的名声很差,又负责官营厂作的买卖,这个黑锅不背也得背了。

    东厂档头无奈道:“吃了这份官粮,就要给皇爷卖命,背黑锅只不过是本分罢了。”

    周永宁满意的看了他一眼,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能有这个觉悟还算不错,可惜啊,不是所有的宦官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东厂档头却是摇了摇头,反驳了周永宁:“国舅爷还是不了解宦官们,背黑锅看给谁背了,如果是给皇爷背黑锅一个个巴不得背上更多的黑锅。”

    周永宁想了想,是这个道理:“背的黑锅越多,也就越受到姐夫的重视。”

    背了最大黑锅的魏忠贤,可不就是天启皇帝最亲近重视的人。

    只可惜一朝天子一朝臣,崇祯为了获得东林党的支持登上皇位,不得不处置了魏忠贤。

    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魏忠贤和客氏一起害死了天启皇帝的子嗣。

    虽说天启皇帝没了太子,受益最大的是崇祯。

    但哪个皇帝也不敢把害死过皇子的宦官留着,让他活在宫里。

    东厂档头嘿笑一声:“奴婢今天不如帮国舅爷背个黑锅,抓了黄图安和闹事的读书人,再任由他们胡闹下去,还不知道要惹出多少乱子。”

    周永宁美滋滋的说道:“反正骂的是宦官,与本伯爷没有任何关系,闹就闹下去吧。”

    东厂档头听了这话先是一愣,更加哭笑不得了,示意东厂番子们继续隐藏好。

    周永宁说这话必定有他的深意,肯定不是为了让宦官们背黑锅,应该是有其他的想法。

    黄图安带着数千读书人吵闹了没多久,大兴知县从衙门里走了出来,装作一脸的惊慌。

    大兴知县拿出手巾擦了擦脑门上的汗水,慌忙安抚道:“各位学子都是念过诗书的读书人,可不能乱来,有什么话尽管说。”

    两京十三省所有的知县都得到了东林党的通知,配合各地寒门读书人闹事。

    黄图安在鼓动寒门读书人以前,去了一趟县衙,见了知县一面并且商议了详细的章程。

    黄图安和大兴知县对视一眼,哭喊起来:“已经没有活路了,朝廷还想让我们说些什么,还不如索性投了闯贼一起反了算了。”

    这句话是提前商量好,不过是演给老百姓看。

    大兴知县听到这句话,还是免不了心里一哆嗦:“你们家里都有父母妻儿不能这般胡闹,投了闯贼可就要连累整个宗族了。”

    大兴知县说这句话的时候,刚开始还是按照商量好的章程来说,到了后面已经是真心实意了。

    一句投了闯贼造反,着实把他吓坏了。

    大兴知县赶紧拿出汗巾擦了擦脑门,惶恐不安的说道:“本官这就写一份文书送到府衙,把各位读书人的诉求交给知府,弹劾周永宁的胡作非为。”

    一句弹劾周永宁,图穷匕见了。

    黄图安松了一口气,却还是装作不乐意的样子:“万一朝廷一直不处置周永宁怎么办,我们这些寒门读书人家里没有余粮,用不了三天就得活活饿死。”

    大兴知县汗如雨下的不停擦汗,在寒门读书人面前转悠了很久,眼看寒门读书人们不耐烦了。

    大兴知县像是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县衙里也没有余粮,不如这样,本官给知府写一封加急的文书,说是在寒门读书人的强烈要求下打开义仓。”

    这句话一出,顿时让所有的寒门读书人呆住了。

    义仓是储备粮食,用来在灾年赈济灾民,没有布政司衙门的文书任何人不能开义仓。

    少了一粒粮食,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寒门读书人慌了,大兴知县明显是在坑害他们,急忙想要拒绝。

    还没等到他们说出口,黄图安等人按照早就准备好的话叫嚷了起来。

    “反正没有活路了,多活一天是一天。”

    “县衙非要打开义仓,赈济没有活路的寒门读书人,与我们没有半点的关系。”

    “没有粮食吃的灾民需要赈济,难道我们这些没有粮食吃的读书人就不需要赈济了。”

    涉及到义仓,寒门读书人开始人人自危了,不敢在这件事上多说半个字。

    只能任由黄图安等人在那叫嚷,无权无势的寒门读书人,只能选择自保。

    只希望万一出了任何的差错,朝廷查抄了黄图安等人的全家,别波及了他们的家人。

    毕竟在场的寒门读书人没敢说话,一直都是黄图安等人叫嚷着打开义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