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金榜盘点:开局点评古今十大美女 > 第110章 战略目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唐太宗,李世民,果然不凡啊。”

    “硬是在没有丝毫蛛丝马迹的情况下,以预感和时局感受到了赵匡胤的存在。”

    “赵普恐怕都未想到这一点,忽视了……”

    “假的始终是假的,再像真的也会有所破绽。”

    “赵普始终压着青州的军报,让王莽忽略此事,却没想到弄巧成拙了。”

    “不过这只是小小插曲。”

    “如今占尽优势的还是宋太祖赵匡胤。”

    “得赵普一人,领先天下群雄,赵普此人的智慧实在可怕。”

    秦始皇眼神发冷,紧紧盯着金榜的形势,不由自主的说道。

    “若跟宋朝对决,赵普此人必杀。”

    “必须想办法以雷霆之力扑杀赵普,不惜一切代价。”

    “此人太过危险了,行事如天马行空,战略更是直指要害。”

    “天下如同棋盘一般受其摆动,若非李世民确实机敏,此次必败无疑,没有丝毫悬念。”

    汉武帝艳羡的看着赵普。

    “这赵匡胤真是好命啊……”

    “此乃逆天神人,竟然跟随了他。”

    隋文帝身边的苏威说道:“陛下不必忧虑,臣必定竭尽全力跟赵普对弈,哪怕不如,也必不会被他太过压制。”

    朱元璋这边倒是轻松不已。

    毕竟有刘基对弈。

    朱棣就更不慌了,转头看向一直注视着赵匡胤那边的姚广孝。

    “怎么?内心中的火焰升腾了吗?”

    “和尚啊和尚,这天下竟有人跟你如此相似啊,没想到赵普竟是这样。”

    “隐藏在历史中的能者,果然数不胜数。”

    清朝位面,皇太极沉默,多尔衮傻眼,雍正凝重。

    “我大清有人能与此人比拼吗?”

    “这并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天赋啊。”

    “真正是天地如棋。”

    “本以为谋圣张良,仅用话术达成目的就足够可怕了。”

    “可赵普此人,更加离谱……”

    ……

    李靖,徐世绩,李世民三人带兵准备四散开花。

    有人说,军事战争,都是集中全部兵力攻击一点,战争无小事,分兵作战殊为不值。

    这点说的确实没错,但这只是单纯战争的理解。

    这一场战争的发起,首先要确定敌我双方的实力,还要考虑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发动这场战争,能够获得什么,获取的是否大于付出和危险。

    只要收获大于付出,这场战争就值得赌一把。

    这才是上位者应该考虑的事情。

    为何有人只可为将,有人天生为帅,就是因为如此。

    李靖在初期攻打琅邪,三千人对付樊崇的实力都不足,李靖宁愿先进行攻城拿下琅邪。

    第一是为了后方的根据地。

    第二是为了有足够的粮食进行作战,琅邪城内,即便再穷,几天粮草还是有的。

    第三是攻打琅邪,也有了军队转圜的余地,万一前线战事不顺,可退入坚城,等待支援到来,也就是后路。

    这样,琅邪攻城战获取的利益就大于付出,值得攻下。

    李靖是站在战争战略方面思考,不仅仅是战场。

    同理,李世民如今的计划看似粗糙无比,分兵作战,对局势十分不利。

    实际上,也是基于上位者来制定的计划。

    第一点也是最关键一点,机会难得。

    王莽此时捉襟见肘,天下烽烟四起,新朝军力正朝着各个方向开进,青州并没有多少兵力镇压。

    李世民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争取利益最大化,分兵作战,一旦成功胜利之后收获也大,这是不争的事实。

    第二,时间紧任务重。

    谁都不知道农民军们是否能撑住新朝进攻,这个时间段有多久,李世民也不敢推测。

    所以只能用最坏的推算进行定计。

    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进行利益最大化。

    第三,李世民之所以一直延缓自己的发展,就是怕新朝的注意力转移过来。

    如今好不容易抓住机会,哪怕王莽注意到青州李世民的强大,也没有足够的兵力镇压,这乃天赐机会,不可放过。

    有了这三点,之后才是考虑战争是否胜利,兵力是否充足。

    因为在发动战争之前,就已经决定了收获和付出的比例,这才是帅才所需要思考的。

    当收获大于利益的时候,哪怕胜率微小无比,也值得赌一把。

    比如,李世民定计之后,最差不过三路军全都战败,从而退守北海。

    但李世民手下全是精兵,哪怕攻不下城池,损失也不会有想象中的大,野战,李世民军不会输给新朝士兵。

    另外战争发生在北海琅邪势力之外,会造成大量的难民,这些难民当然要前往北海这个和平之地生存。

    人口也能造成另类的增长。

    至于最倒霉的战败身亡……

    就景尚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面对李世民,徐世绩这样的天纵之才呢?将领的基础就如天壤之别。

    所以,在分析了一系列的局势之后,李世民才定策分兵。

    这才是上位者所需要考虑的事情。

    战争只要发动,本身就没有百分百胜率之说。

    百战百胜,也是根据局势进行的取舍。

    另外进攻战和防御战还有所不同。

    南宋抵挡蒙古进攻,胜率几乎十比一,是的,是南宋胜率十比一,吓人的比例。

    那是因为南宋如果一旦失败,就会被灭国。

    南宋只能凭借城池坚守,根本不敢出击,蒙古进军失败就撤回老巢,南宋也不敢野战。

    如此的胜利,又能耐蒙古如何呢?

    同样的道理,李世民也是主动出击,就是想到了这些。

    与其王莽新朝腾出手进攻自己,还不如自己把握战争的主动权。

    成功……那就更不用说了,三路分兵全都成功的情况下,李世民瞬间以三州之力抗衡新朝。

    哪怕新朝反应过来,此时也已经晚了,李世民已经乘势崛起,加之民心稳定,能发动的军民更多。

    哪怕硬碰硬,也有了一战之力。

    可以说,看似莽撞不懂军事的行动,实际上也是经过李世民深思熟虑的。

    实际上,历史上以多胜少之战,都是在这种基础上决定攻势的。

    ps:小弟不是军事人才,榜单和史实还能讲些道理,毕竟这只是逻辑问题,但涉及到战争,也只能想当然去思考。

    战争的发动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这里只是简略说明一下,但就这也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才研究出来的。

    我自己都知道十分不严谨,但咱就是写小说嘛,这种局势爽就够了,似是而非的解释一下,让大家不明觉厉,请各位军事大佬轻喷。

    咱真没什么军事才能……

    实际上,写到这里才明白,马谡和赵括并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比我强,我这纸上谈兵都觉得困难无比,怎么想都破不了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