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金榜盘点:开局点评古今十大美女 > 第123章 巅峰执政能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这些村庄,却都不是那种以前几十人,几百人的村庄了。

    经过特殊规划之后,这些村庄多则上万人聚集,完全可以组成一个小县城。

    少则数千人,全都在一起种田生活。

    渐渐的大家也都适应了这种制度,人毕竟也都是群居动物,之前也就是从未有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工作的时候罢了。

    现在反而还觉的很新鲜。

    再一个,周围可以开垦的野地非常多,房玄龄规划的十分大。

    聚集地中超过万人的,周围的野地必定多余万人好几倍能够开垦的极限。

    千人的,自然也会多余很多空地。

    而那些就是给这些聚集地未来子孙后代们开垦使用的。

    而且房玄龄还跟她们说好了,从现在开始,你们开垦了多少地,种出多少粮食我不管。

    我还帮你们购买农具,材料,甚至灌溉的水源等等,帮你们规划一切。

    我这边没有什么苛捐杂税,你们都是种田为生的,那我收税就收粮食。

    毕竟我们需要支援前线打仗,如今还是乱世,你们种地就安心种地,地免费给你们种,但收成就收你们所有地的三成。

    有人民大惊,三成?西汉最重的赋税也是一成啊……

    房玄龄自然知道跟这些没文化的农民解释非常麻烦,干脆就说道。

    “我这三成,是你们每年的收益三成。”

    “也就是说今年收成100担,我要30担。”

    “明年收成30担,我要三担。”

    “你们越努力,剩下的就会越多,当然,若有收成不好或者天灾,我这边一样会酌情少收。”

    百姓们不懂太多的道理,但算账还是会的。

    以前是一刀切,我这块地100担,无论收成好坏,人家就按照10担收。

    但现在房玄龄要根据每年的收成收,反正也不至于交税吃不饱饭,也就算了。

    房玄龄太知道人民在想什么了。

    他们害怕的是什么?是忙碌了一年吃不饱饭,养不起家。

    实际上,若没有杂七杂八的苛捐杂税,哪怕五成也足够养家糊口,可惜各种苛捐杂税让人民苦不堪言罢了。

    房玄龄这手一刀切,实在太像未来的屯田制了。

    站在历史的高度,在战乱年代,屯田制非常适合,当然,那是军屯,只不过房玄龄是把军屯转化为了民屯,用的民力更多而已。

    于是最初的一年,积累了一些粮食。

    突然,有些农民就发现,我去年种了50亩,收获100担,交了三成,留了70担。

    我今年努努力,我要多种10亩……

    于是,第二年收获了120担,交了三成,这次竟然留了80担……咦?

    有人气不过,说他随便开垦农田,不按照规划来。

    房玄龄淡淡的说道:“你周边有的是地,你有能耐也随便开垦啊,但如果开垦出来却种不了,让他们荒废了,还不让别人用。”

    “那就不行了。”

    “有能耐你也多种十亩。”

    于是,第二年大家发现,每个人都多种了不少。

    反而能留下的更多了,最重要的是,房玄龄竟然不管他们开垦别的地方。

    实际上,房玄龄之所以这样规划,就是让他们自己发现可以多种地。

    这么多地,人口又不够,全都荒废着难道就是好的?还不如免费给农民们种,到时候税收会更多。

    于是一年又一年,积累了大量的粮草。

    房玄龄不仅拿粮食当税收,还拿钱买粮食,买农民的手中粮食,当然,这价格就是房玄龄自己定价了,于是连物价一起稳定了。

    农民交了税,剩余的粮食也多,卖一些手里也有钱了。

    这时候,到处的人口流窜到北海,渐渐越来越多了,但他们没赶上第一波分田啊,聚集在城里倒是饿不死,但他们也要享受啊,整天无所事事可不行。

    然后就发现,城内突然开了很多提供工作岗位的制造厂,他们收很多东西,比如制造箭矢的羽毛啦,木头啦。

    还有的收人去修城墙。

    这些东西一般都是平常徭役强制去做的,众人没有积极性,反正又不怎么发钱就管口饭吃,我不干活躺尸不一样吗?

    但现在……你砍了多少木头,用了多少时辰,付出了多少努力。

    收木头的根本不管你这套,你有多少我就按多少价格收。

    给自己挣钱,谁不积极?

    哪怕少,但农闲的时候就是在家躺尸尽量少吃饭,现在有地吃饭还有钱挣,乖乖……

    一点一点,各种军事设施,建造的厂子又起来了,除了是在城里,比较污染空气以外,没有引起其他的坏处,反而让人们努力的去干活。

    当然,李世民势力也有徭役,但所有的徭役都变成了修城墙。

    很多聚集地距离城池有些远不想来。

    房玄龄大笔一挥。

    “没关系,我规划你们聚集地也需要修建小城墙,还需要修建官道,你看你们冬天进城打工多不方便,我帮你们。”

    “你们的徭役,自己建路,自己修防御设施……”

    古代的人民都很有意思,他们似乎对把自己圈起来情有独钟。

    别看是几千人的大村子,哪怕几十个人的小村子,都有很多用栅栏围起来的。

    现在说是服徭役,但大家谁不知道,这就是房大人心疼他们,故意给他们福利呢,给自己村子修城墙,谁不乐意?

    给自己村子修官道,难道道路不是自己走的?更加积极了。

    但你得有材料吧……于是农民们就来找房大人要材料。

    “没有,不过市集有卖。”

    “但你要是来城里干活,材料免费提供,毕竟这是你们自己的城墙,自己出钱造,都免你们徭役了,别得寸进尺。”

    人们一听有道理啊,那就买吧,反正为了自己。

    于是,人们手中的钱又没了,买材料了。

    没钱咋办?进城打工。

    如此循环,城墙道路也修好了,手里有余钱了,房玄龄考虑了一下,这不行,手里有钱可不行。

    于是,房玄龄开始搞娱乐设施,比如青楼啦,饭馆啦,茶馆啦,说书馆啦。

    进城的土包子们一看,我靠……这还了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