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与嘉靖争皇位 > 第59章 熟读经史贾鸣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坐在文华殿偏殿之上,朱载酆神情萎靡。一阵穿堂风吹过,书页哗哗乱翻。贾咏哼着小曲悠悠走来,一屁股坐在太师椅上,老神在在。

    江然坐在一侧案上,默默读自己的兵书。

    贾咏手捧茶盏,笑道:“皇上今日甚是乖巧,竟然主动读起书来了。”

    朱载酆漆黑的眼珠死盯着贾咏,冷笑道:“先生大才,好手段!翻覆之间,便能改变朝堂格局。只是不知这把手段,在圣贤书中哪一册、哪一页可以找到?”

    贾咏哼哼笑道:“世间的道理,就那么多,书中已尽述。不知皇上还想学否?”

    朱载酆合上书页,正色道:“想学。我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想学。”

    贾咏道:“张永之乱,前因后果,想必皇上已经问过蒋敬之了。皇上刚才问,这些手段在圣贤书的哪一册、哪一页,那今日,咱们就用《三字经》来解一番张永之乱。”

    坐在一侧的江然也放下手里的兵书,靠过来听贾咏讲课。

    贾咏今天也不打马虎眼了:“《三字经》说,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为师要问你,人所同否?”

    朱载酆不解道:“这和张永之乱有何干系?”

    贾咏叹道:“张永之乱,看似偶然,实则早在午门那日起,就注定要发生了。先帝以家奴威压天下人,非长久之道也,久则天下人必拨乱反正,只因‘人所同’这三个字。”说罢,贾咏看着小皇帝,叹道:“不过,先帝的运气还是好啊。”

    “朕不懂。”

    “说穿了,先帝欺骗了张永,皇上您也一直在欺骗张永。张永之所以会反,乃是因为皇上您终究不是张永所立,而是奉遗诏即位。《三字经》说,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皇上之所以与张永产生矛盾,症结也就在此。”

    原来,贾咏说的是权力来源问题。自从即位之后,小皇帝更加依赖手握军权的江彬,而不是卡在司礼监里架空皇帝的张永。张永鞍前马后拥立朱载酆,最后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弟子明白了。那现在,我该怎么做?”

    贾咏笑道:“皇上现在什么都不用做。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朱载酆摇摇头道:“朕现在看不清忠奸,只觉得满朝都是大奸似忠,不敢把朝政尽数托付,深恐百官贪墨不法,民不聊生,百姓揭竿而起。”

    贾咏明白,凡是皇帝,都有疑心病。要打消皇帝的疑心病,只有一剂药可行。

    贾咏笑道:“皇上以为,英国公今日是忠是奸?”

    朱载酆知道,贾咏的重头戏来了。朱载酆并不回话,而是瞥了一眼身旁的江然。江然会意,立刻说:

    “英国公早知张永欲反,既不思谏,也不思防患于未然,而是任由张永起事,可见是个奸臣。”

    “哼哼。”贾咏笑了笑,道:“英国公身为武勋,本就不该进谏。张永尚未起事时,英国公若有所动作,必为张永所察,诬为谋反。身家不保,又如何尽忠?”

    朱载酆皱眉不语。

    贾咏继续问:“皇上以为,那张永的干儿子张怀是忠是奸?”

    江然脱口而答:“自然是奸。张怀出卖他干爹,可谓不孝。不孝之人,忠字又从何谈起?今日他能出卖他干爹,明日就能出卖君父。”

    “哼哼。”贾咏笑了笑,道:“那张怀若是放走了张永,于皇上、于大明而言,都属后患无穷。不论张怀心中所想是大义,还是前程,他出卖张永,都为天下人免了一桩祸事,这便是忠了。”

    说罢,贾咏意味深长地望了一眼那江然,慢悠悠地说:“自古忠孝两难全。”

    江然不以为意。

    贾咏不再理会江然,转而继续问小皇帝:“为师说了这么多,皇上有何收获啊?”

    贾咏的意思很明白,做皇帝的,不要把人心察地那么清楚。论迹不论心。

    朱载酆垂首道:“看来,文武百官还没有彻底放弃我这个皇帝。”

    贾咏吃了一惊,用惊异的眼神看着面前的小童。他以为小皇帝会说一些勾心斗角的阴谋诡计,没想到小皇帝的思路完全异于常人。

    所谓上位者,其视角天生与下面人不同,伴君如伴虎啊。想到这里,贾咏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将来的立场,和他自己最终的安排。

    “皇上能在纷杂之中,体会天下人的看法,可见是用心了。亲政之前,皇上也可以做一些事情了。”

    朱载酆开始反思起来。

    在大明朝,文武大臣都是皇帝的工具,帮助皇帝赈灾、搜刮、平叛、拓疆。可反过来说,皇帝也是天下人的工具,其作用是帮助天下人维持秩序。

    所以,在大明,皇帝是秩序,秩序就是皇帝。

    《左传》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所谓华夏二字,区别于夷狄,本身就代指礼仪、章服,也就是为天下人提供了合理的秩序。

    泰西英吉利人霍布斯也说,利维坦是人造的神,是为防止人类堕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丛林社会之中。

    明末大儒黄宗羲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也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华夏秩序一旦崩塌,必然天下沦丧。

    治国理政千头万绪,朱载酆尚未处理过任何政务,他自问确实离不开这些大臣们,也就不得不给予这些人足够的权力和地位。

    站在皇帝的立场上,今日文武百官众正盈朝,显然触犯逆鳞。可站在大臣的立场上看,皇帝的感受,于天下人而言并不重要。只要朝政能安稳运行,国家能上下平稳,谁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不合格?换掉就是了。

    杨廷和的话再一次在小皇帝的耳畔响起:“雄主,必不能见容于天下人。”

    雄主,不是简单的推翻秩序,而是用新秩序替代旧秩序。

    在华夏体系内部,改革旧秩序,建立新秩序的想法,第一次在朱载酆的心中落地。

    .

    江彬怒气冲冲地跑回家,将家里上上下下全都吼了一遍。之后,江彬提着刀来到梨香院中,却见梨香院内早已人去楼空。

    通州码头上,一艘官船停泊在水边。一辆马车匆匆行来,下车的是一个粗布麻衣的老者,和一个披着斗篷的女人。

    “云娘,此番南下,找个好人家嫁了吧。”丰熙轻轻拍了拍下人递过来的包裹,递给那个女人。

    “大人养育之恩,奴家无以为报。只盼将来,能再见大人一面。”说罢,沈云娘梨花带雨,跪地磕头,身旁随侍的小丫鬟赶紧将她扶起。

    “不必挂念。以后自己顾好自己,这世上,谁又能顾得了谁。”丰熙挥挥手,与那沈云娘作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