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与嘉靖争皇位 > 第63章 战群童圣人讲学(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焦洵哑口无言。王守仁的道理还只在朱熹的层面,尚未使用阳明心学大杀器,小焦伯爷就辩不下去了。

    王佳上场,对王守仁拱手行礼道:“阳明先生,得罪了。”

    王守仁笑道:“无妨,请出题。”

    “权宦张永之子张怀为博前程,出卖乃父,致使张永被擒。张永被擒,则天下少了一桩祸乱。请问张怀所为,是对是错?”

    台上的贾咏立刻脸色不虞。心道,好小子,竟拿王守仁来压老夫。

    王佳心想,自己肯定没本事和大名鼎鼎的王阳明辩论,待会儿看看王阳明怎么说。不论王守仁说是对是错,自己就立马认输。

    王守仁面色严肃,脸上有些不好看,拿出师长的架子训道:“此事谈何对错?利益使然而已。张永、张怀之辈,其聚也为利,其散也为利。为利而聚者,如秃鹰相扑、分食鹿肉,虽有父子之名,其实并无父子情义,也就谈不上孝悌之义。张怀出卖张永,恰如食尽鸟投林,也谈不上忠君之义。此事与忠孝二字都不搭边,谈何对错。”

    王佳疑惑道:“先生所言,小子不敢苟同。张怀虽胸中无正道指引,可误打误撞做了一件于国有利的好事,难道不是恰好做对了事吗?”

    王守仁摇摇头说:“故对错之论,与此事不在一个界中。所谓是非心,乃是善恶之知。所谓至善,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张怀之事,只见其私,而不见其之无私。试问老虎下山,捕食了一匹狼,有人会说老虎做得对吗?只因狼会吃人,老虎将其捕食,便以对错论之,岂不谬乎?”

    王佳知道王阳明在使用心学的观点,却并不想和他辩论心学,只道:“小子受教。”王佳自动认输,这一局依旧是王守仁胜。

    朱载酆听糊涂了。王阳明似乎认为,所谓对错必须用“天理”来度量,也就是要符合人心中的道德感。所以,张怀干的事情,只配谈损益,不配谈对错。

    文华殿中还在辩经,内阁中,蒋冕、王琼、杨一清、王宪四个阁臣齐聚一堂,商议近期堆积的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安排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提督厂卫。几人商量了一下,最后蒋冕拍板定下了司礼监典簿宋兴升任秉笔太监,提督东厂。这件事不能走正常的流程,得要小皇帝配合。朱载酆暂时也不想开启特务政治吓唬百官,所以事先就让掉了这个位置,以换取心腹魏德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第二件事,则是康陵那边的工程又要了三十万两银子。这也是拖不得的事。自从今上即位后,武宗的棺椁就移到了万岁山,腾出乾清宫给新皇帝住。现在,先帝每日都在万岁山上躺着,吸收天地灵气、日月精华。

    第三件事,是向百姓退还前昌国公张延龄所占的四千多顷民田。这些田地大都是京师附近地方的上田,一顷大约一百亩,张延龄这么一个暴发户,几十年间就占了四十万亩的田地,足足是后世徐阶徐阁老家的两倍。其侵占民田的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想也能想到。

    对于这件事,蒋冕非常重视,亲自过问,并安排了自己手下比较干净的党羽去做。

    第四件事,则是哈密边事。

    陈九畴再次上书陈说边事。这一次,陈大人学乖了一点,不再鼓吹收复哈密,而是着重强调河西走廊的作用,开始要兵要粮。

    陈九畴说,河西走廊的作用不可忽视。河西走廊隔绝南面的青海各部与北面的蒙古各部,使蒙古势力无法深入青藏高原,这就削弱了蒙古。如今河西三镇地瘠人少,三面受敌,难以有效守御,请求朝廷调兵拨粮。

    如果河西不保,则贼人兵锋直达宁夏。宁夏南面受敌,就会成为一片飞地,最后不得不弃守。这样,河套再无收复的希望,关中就成了边疆了。

    陈大人这话当然是在危言耸听。但作为地方大员,向朝廷表明自己的态度也非常重要。陈大人这封上疏,意思就是自己绝不退缩。

    王琼、杨一清、王宪三位阁老,都有过督师西北的经历,对甘肃局势自然心知肚明。即便是清流出身的蒋冕,读了那么多史书,也不可能不知道西北局势兵凶战危。

    从前哈密在明朝的控制之下,三面的夷狄都威服于明军。如今哈密丢失,若不赶紧对吐鲁番展开有效打击,夷狄会以为中国软弱,欲壑难填,进犯肃州。自古就有“守江必守淮”的道理。如果嘉峪关外的卫所不去争取,单纯依靠嘉峪关这座坚城,是无法抵挡住贼寇的。

    “到处都要花银子。可银子又从哪儿变出来?最后还不是要从百姓的手里扣。”蒋冕叹道。

    文华殿内,辩经还在继续。

    王佳下场之后,宁阳侯家的十六岁的小侯爷陈维藩傲然上场,心道,终于轮到我啦。陈维藩抽到了第三题,小皇帝还非常体贴地将标准答案写在纸条上以供参考。陈维藩花了一刻钟才理解了这题答案的逻辑,不由非常激动,跃跃欲试。

    “王部堂!在下陈维藩,家父乃宁阳侯陈继祖。在下也有一题要问王部堂,不知部堂大人还能答否?”

    王守仁笑道:“陈小侯爷,请出题。”

    第三题是一道经济学中经典的题目,叫做囚徒困境。朱载酆不相信王阳明能靠心学破解这种死局。

    “今有两名县官,名唤甲乙。时年京察,甲乙二官皆在考察之列。若甲向考官行贿百两,而乙不行贿,考官欣喜于甲而羞怒于乙,则甲列为上等,来年加官,而乙列为末等,来年罢职。反之,若乙行贿百两,甲不行贿,则乙来年加官,甲来年罢职。若甲乙皆坚持不行贿,则考官惧怕,均列为中等。若甲乙皆行贿百两,则考官满足而去,二人亦皆列为中等。请问王部堂若是甲,您行不行贿?”

    这道题背后的逻辑是:百两贿金,两个官员都出得起。如果乙选择行贿,则甲行贿要比不行贿更好,因为不行贿要丢官,行贿至少保个中等。如果乙选择不行贿,对于甲而言,同样是行贿比不行贿好,因为行贿能得晋升,而不行贿只能得中等。

    所以,不论乙是否行贿,甲都应该行贿。

    也不知道王守仁有没有考虑道这几个等级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见王守仁微微一笑,想也不想大声答道:“便是丢官罢职,本官也绝不行贿。”

    听到这句话,朱载酆突然觉得,王守仁应该是没有想清楚这道题在考什么,出现了审题错误。

    却听王守仁笑道:“此题所考的之问,不过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例子”

    朱载酆惊讶地睁大眼睛,却听王守仁道:“晚唐五代之世,武人乱政,天子与武将互相猜疑,实类此例中甲乙两官之境地也。然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重用文臣,倡导文教,从此以后,赵宋再无武将篡位之忧。”

    “若本官是甲,不论乙选什么,本官都不行贿。如此,可取信于乙,两人同得中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