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与嘉靖争皇位 > 第75章 铺天地先皇出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陈九畴缓缓走出官衙,见大街上挤满了前来挽留的百姓。新任巡抚夏言立在官轿旁,也挤在人群中。见陈九畴从官衙中出来,百姓立刻群情激动了起来:

    “抚台大人,您不能走啊。”

    “陈大人,您走了,肃州怎么办啊……”

    陈九畴眼中含泪,拱手对众人道:“我陈某何德何能,今日能得百姓相留。想我肃州一任,也不过略尽人事,但求无愧于心而已。百姓们厚爱了!”

    一个壮汉上前道:“抚台大人,你的事大家都听说了,朝中有奸佞要害你!我赵老三愿意随大人上京作证,向朝廷言明,大人是个好官啊!”

    陈九畴立刻劝阻道:“陈某在此谢过大家了!大家放心吧,本官的事,朝廷自有公断,绝不会冤枉了谁去。大家都回去吧,都回去吧!”说罢,陈九畴弯腰朝众人施礼,顺便示意一下身边的将领赵载、彭浚、李昆等人。几人立刻反应过来,赶紧上前劝散围在官衙前的百姓们:

    “大人必定无事,大家都回去吧!回去吧……”

    几人着实忙活了一阵,才将犹疑不定的百姓们劝散。

    夏言这才上前与陈九畴见礼,叹道:“久闻陈禹学敬事爱民。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陈九畴赶紧回礼道:“一介罪臣,敢当抚台大人此言。快请进!”

    几人在后堂坐定后,陈九畴叫季师爷拿来事先整理好的一大箱档案,对夏言道:“本官巡抚甘肃之后,一切卷宗档案都在此,抚台大人可要查看?”

    夏言摆摆手说:“不必了。陈大人既已将卷宗分门别类规整好,本官日后按图索骥即可。交割之事,不必麻烦了。”

    陈九畴微微一笑,不再说话。

    季师爷瞥了彭浚等人一眼,众人自觉离开,后堂便只剩下夏言与陈九畴两人。

    夏言捧起茶杯,笑道:“陈大人看起来颇为洒脱,似乎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你觉得自己能安然度过此劫?”

    陈九畴笑道:“陈某落得今日的下场,这都是早已注定之事。既然早已注定,不洒脱一点还能如何?”

    “不知陈大人以为,自己此次回京,前途如何?”

    陈九畴叹道:“陈某痴长抚台大人十几岁,如今见抚台大人年轻有为,意气风发,实在羡慕得很。人与人果真是不能比啊。陈某年轻时,也曾不知天高地厚,得罪过权宦刘瑾,从刑部主事谪为阳山知县。之后起起落落,兜兜转转十几年,并无太大长进,皆因我有一点不如人。”

    “哪一点?”

    陈九畴哈哈大笑:“我看不准朝中局势,也不懂得为人处事,故而索性也就不管那许多了。哈哈哈哈。”

    夏言面色尴尬,也跟着附和地笑一笑。

    陈九畴捻须又道:“像我这样的官,上头没人提携,自己也资质平平,也做过不少错事,也说过不少错话。能做到封疆大吏,平生之愿足矣,夫复何求啊?”

    夏言尴尬道:“陈大人说笑了。陈大人乃直臣、能臣,天下尽知。公道自在人心,此事士林皆以为冤,朝廷又岂能不顾士林公议。”

    陈九畴摆摆手道:“我陈某平生做事,但求问心无愧,却也不愿借所谓士林公议来压迫朝廷。朝廷要定我的罪,我无话可说。”顿一顿,陈九畴又道:“我观抚台大人只身到任,想来不熟悉甘肃局势。若无手足,恐难施为。季师爷是个难得的人才,此人不仅通实务,还通虚务,望抚台大人善用之。”

    “谁?”夏言立刻眼睛发亮。地方大员们的所谓交割,账册什么的都是表面文章,真正的精髓在于破局之道。

    “季师爷名叫季木,浙江会稽人,字元德,是弘治十四年辛酉科的举人。”陈九畴解释道。

    陈九畴在夏言面前随手结了个善缘,这便暂且不提。

    今日是先帝的出殡之日,文武大臣俱身着缟素,早早在北门前排列好队伍。武宗的灵柩就停放在万岁山上,一早小皇帝身穿孝服,随乾清宫众人来到梓宫前跪拜。

    三位辅政大臣蒋冕、王琼、江彬站在群臣之前,六部尚书,大小九卿,以及在京七品以上文武官员悉数到场。京营士卒、大汉将军、宦官宫娥、和尚道士,层层叠叠,密密麻麻,人人都服白衣,在场何止万人。

    一大盆火在灵柩前点燃,烧掉了不少正德生前的遗物。随着礼官的一声“起”,上百人一并抬起正德皇帝的棺椁,缓缓抬下万岁山。小皇帝走在棺材前最显眼的位置,一路来到地安门。

    出了地安门,一路行至康陵,共有一百里的路程。小皇帝自然不能一直走路,太监便请小皇帝坐上马车。不过,朱载酆拒绝道:“朕生前未能在先帝膝下尽孝,如今事丧,更应意诚。”于是坚持步行。

    他这一步行,就拖慢了整个队伍,于是被大臣们言辞劝上了马车。朱载酆坐在马车上抱怨道:“大臣们误我呀。”

    “皇上至孝,却也要保重龙体。先帝岂愿看到陛下以年幼之躯,因事丧而受暑热之苦?”礼部尚书王?擦一把额头上的汗,咬咬牙道。

    江彬哭道:“皇上,先帝有您这么孝顺的孩子,真是好福气啊。”

    一旁的王琼、蒋冕等人,见江彬这番模样,一时也不知他是在表演,还是真情流露。

    江彬这回送走先帝之后,就要带领三大营出征哈密了。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几日,朝廷已从通州运河边的粮仓向陕西前线千里转运军需粮草,团营也在清点人数,厉兵秣马,准备西征。

    送葬队伍一路遍撒纸钱,沿途百姓凡路过者,皆行跪拜礼。每行至一处路祭的场所,便见无数百姓聚集在一起,披麻戴孝,痛哭不已。和尚念经,道士作法,白幡如林,纸钱如雪,排场不可谓不大,气势不可谓不足。

    天色已晚,浩浩荡荡十几里的送葬队伍终于来到了康陵。陵园已经修建好,上百人抬着正德的棺椁,缓缓安放在享殿。小皇帝跪在祖宗排位前,随礼官的指挥,告天告地告祖告山神。礼毕,正德梓宫又被重新挪放到地宫中。

    到此为止,正德皇帝终于安息了,朱载酆也终于“既葬除服”。

    康陵地宫的门暂时不会封死,主要是因为正德皇帝的原配夏皇后还没有下葬。等到夏太后百年之后与正德皇帝合葬,康陵的地宫就会被永久封闭起来。

    朱载酆漫步在地宫中,看着石墙壁上精美的雕刻,将地宫打扮地典雅肃穆。宫人们举着火把,将阴森的地宫照亮,正德棺椁前,一个老和尚正在念经超度。

    “皇爷,这位便是龙泉寺的慧觉大师。”江彬介绍道。

    慧觉大师?

    “是我母亲当年避居龙泉寺时的那位方丈慧觉大师吗?”小皇帝问道。

    “正是。”江彬点头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