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与嘉靖争皇位 > 第81章 镇国府捐银助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肃州官衙内,新任巡抚夏言接见完前来拜会的布政使、察使司、各州县亲民官及卫所千户。忙了两日,夏言精疲力尽地瘫在书房里喘气,心道,这一方诸侯真是不好当。

    不久,仆役来报,说季先生来访。夏言早已经将陈九畴的推荐抛诸脑后了,问道:“又是哪个季先生?”

    “是陈大人的师爷,季先生。”

    夏言终于想起来了这号人物。“哦,快快有请!”这位季先生不像其他人一样赶早前来拜会,反而是最后一个来,可见端着几分架子。

    季师爷缓步迈入官衙,轻车熟路来到书房,进来后便朝夏言拱手行礼:“草民季木,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人,见过抚台大人。”

    夏言摆摆手道:“陈九畴临行前曾向本抚举荐先生。据他说,先生有功名在身?”

    季师爷道:“草民有举人功名。只因科举一途再难进益,便一直为人充当幕僚。”说罢,季师爷掏出了陈九畴的介绍信。

    夏言随手接过信,并不拆开,只道:“季先生有什么要教我的吗?”

    季师爷见状,自知夏言的面试开始了,便笑问道:“不知抚台大人可有登阁拜相之心?”

    夏言立马抬起头,惊道:“你怎么这么问?”

    季师爷哈哈大笑:“戏言耳。就当我没说。”

    夏言看了看左右,随侍一旁的仆役立刻会意,退出屋外,随手关好了门。夏言起身,厉声道:“季先生到底想说什么?”

    季师爷找个凳子坐下,缓缓道:“季某一介布衣,所谋者不过衣食而已。几十年来,走南闯北,颠沛流离,也算见多识广了。”

    夏言这才收起轻慢之心,起身拱手道:“本官身边正缺先生这样的大才,不知季先生有何可以教我?”

    季师爷捻须道:“抚台大人这个官,说好当也好当,说不好当也不好当。肃州地处边陲,三面是敌。如今满速儿磨刀霍霍,欲兵进河西。朝廷派宁国公带京营步骑一万人西征,此战之成败,全在抚台大人手中了。”

    夏言缓缓坐下,眉头紧锁,一言不发。季师爷见状,继续解释道:“如今摆在抚台大人面前的有三条路,其中两条是活路,一条是死路。”

    夏言问道:“活路是什么,死路又是什么?”

    “这第一条路,便是全力相助宁国公,打败满速儿。满速儿虽然张牙舞爪,但其实力远远匹配不上他的野心。只要抚台大人与宁国公通力合作,满速儿必败。此为一条活路,却会让抚台大人丢官罢职。”

    夏言听罢,深以为然,点点头道:“季先生的意思,本官明白。宁国公有定策之功,位列辅政大臣,如今又军权在握。如果再让他大败吐鲁番,开疆拓土,只怕日后,朝廷会有萧墙之祸。本官若相助于宁国公,恐怕不能见容于朝廷。”

    季师爷轻哼一声,继续道:“这第二条路,便是将宁国公的军情泄露给满速儿,致使朝廷大军出征失败,宁国公狼狈收兵。这也是一条活路,能让抚台大人加官进爵。”

    夏言不可思议地睁大眼睛看这位季师爷,如看妖孽。夏言惊道:“如此毒计,本官岂能为之?”

    季师爷微微一笑,解释道:“抚台大人为国家计,以一战之败,息萧墙之祸,自担罪责。朝廷诸公,岂能不补偿抚台大人。”

    夏言怒道:“这便是季先生所谓的登阁拜相之道吗?”

    季师爷笑了笑,并不接话,而是接着说:“这第三条路嘛,便是与宁国公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抚台大人统领肃州本地边军,固守河西走廊,严守嘉峪关一线。宁国公自领京营出沙州与吐鲁番野战。如此,哈密之胜败,也与大人无关。”

    夏言皱眉问道:“若本官与宁国公井水不犯河水,哈密之战会是何结果?”

    季师爷笑道:“西北说小不小,说大却也不大。若无抚台相助,宁国公与满速儿只在伯仲之间,克定哈密并无可能。京营大概会在沙州以北和满速儿恶战几场,取得一点军功,却也无大的建树。”

    夏言眉头微舒,问道:“季先生以为,本官若行第三条路,会如何?”

    季师爷道:“大人若行第三条路,必死无疑。”

    夏言大惊道:“这是为何?”

    季师爷哈哈大笑。笑罢,季师爷反问道:“不知抚台大人,是姓蒋还是姓王?”

    夏言怒道:“本官姓夏!”

    .

    江彬领大军西行时,特意过宣府一趟。一时间,宣府城大街小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江彬穿着大帅军服威风凛凛,横刀跨马,领着一队亲兵,驻跸镇国府。

    当晚,宣府大小官吏,连同佐近十里八乡有头有脸的人家,纷纷前来镇国府拜见江大帅。包括前两年去世的都督同知张浚家,本地乡绅孙家,韩家,杨家,倪家,熊家,以及前些日子晋级为安平伯的刘家。这些乡绅家族大多都有族人在朝中做官。

    不过,在江彬面前,所有人都明白,他们不过是一群蝼蚁。

    江彬举杯笑道:“大家今晚肯赏脸来,本帅甚是高兴啊!俺们都是同乡,在朝中就应该互相提携照应。大家伙都不必客套,吃好喝好啊!”

    在场所有人中地位最高的安平伯刘组首先上前敬酒,举杯道:“江大帅是我们宣镇的榜样。如今朝廷让江公爷领兵西征,此战必定势如破竹!我刘家愿意进献白银一千两以资军用!”

    江彬笑道:“好!安平伯果然懂事啊!”

    有刘组带头,其他各家也都纷纷慷慨解囊,有的捐五百两,有的捐七百两。官吏们也不得不表示一下,各个都忍痛割肉。

    江彬哈哈大笑,对手下五军营都督都督桂勇吩咐道:“你去拿个纸笔,在场众人有哪家子弟在朝为官,想要升两级的,或者还没有入仕,等着考功名的,都记下来,本公替你们想办法!”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一齐起身赞道:“多谢江大帅提携!”

    江彬哈哈大笑,“俺早就说过了,大家都是同乡。今日俺们发达了,不提携同乡,难道还提携外人吗?”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桂勇便将纸笔传递给在场众人。安平伯刘组结果纸笔,笑道:“本伯倒是有心,无奈家中实在没有成器的后辈。日后若有其他事,再来麻烦江大帅吧。”

    说罢,刘组将纸笔传递给身旁的韩家。

    韩家哗啦啦写了一大摞名字,尤嫌不足。桂勇忍不住提醒道:“韩员外,你就出了五百两,想要大帅提携你家几个后人啊?”

    韩家的这才不情愿地将纸笔传递给身旁的孙家。

    孙员外接到纸笔,笑道:“我家小儿世芳,前些日子受了点惊吓,此生不愿再考功名、出仕为官了。现已弃儒从商,我孙家便再没有成器的后辈,只能白白错过这大好的机缘啊。”

    桂勇道:“就算儿子不成器,没有旁支子侄?”

    孙员外苦笑着摇摇头,将纸笔传递给下一位。

    不久,江勋上前道:“爹,银子都点出来了,一共一万三千两。”

    江彬大手一挥,对许泰大声道:“本帅不要银子,全部赏给底下的将士们,每人一两,让兄弟们今晚吃好喝好。从明日起,军中禁酒,谁再喝酒,军法处置!”

    “得令!”许泰立刻下去传递帅令。

    主桌上,江彬上坐,宣府知府,总兵,安平伯三人作陪。刘组举杯再敬江彬,问道:“大帅,不知皇上现在如何了?”

    江彬笑道:“皇上现在好得很,刘伯爷勿忧。皇上一直感念你的恩德,托本帅给伯爷带一句话。”

    刘组赶紧起身,战战兢兢单膝跪下,道:“臣洗耳恭听。”

    江彬笑道:“皇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刘家也不容易,望伯爷行善乡里,务必照顾好蔡婆婆。刘家剩下的两个儿子,要好好读书啊。”

    刘组闭上眼深吸一口气,长叹道:“臣谨遵圣谕。”

    江彬扶起刘组,笑道:“大家都是自己人。刘伯爷的一千两,本帅就不收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