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与嘉靖争皇位 > 第105章 两宫太后搬个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明王朝终于跌跌撞撞趟过了正德十六年,进入了绍治初年。

    正旦大朝上,绍治皇帝在皇极殿赐宴,文武百官、各国使节齐来赴宴。辅政大臣蒋冕和王琼一左一右并列两侧,身后是藩王、宗亲、文武两班按品级排列。原本轻松的正旦宴,却因为宁国公出征而蒙上一层阴影。

    小皇帝头戴冠冕,身着衮服,坐在龙椅上接受朝拜,并向群臣赐宴,整个过程老老实实,并没有故意整什么花活。

    群臣一齐朝贺:“元正令节,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

    太监代皇帝唱道:“上曰: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赐宴!”

    正旦宴半日便结束了。宴会之后的半个月内,朝廷的一切事务都将停止,衙门关门,官员放假,直到过了正月十五才重新开张。

    皇帝下朝之后,便坐在步辇上,被宫人抬着一摇一摆朝坤宁宫而去。如今,夏太后依旧像当初当皇后一样住在坤宁宫,而张太后则住在富丽堂皇的仁寿宫中。围绕正德皇帝驾崩的一系列事件,以及绍治小皇帝登基后的揽权行动,两宫如今势成水火。

    小皇帝首先去了坤宁宫拜访夏太后。夏太后早已穿戴整齐,端坐在坤宁宫的凤椅上。皇帝近前,拱手行礼:

    “孩儿拜见母后。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皇太后,膺时纳佑,与天同休。”

    夏太后回道:“履新之?,与皇帝同之。”

    现场同样有太常寺的礼官和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记录。

    等一切礼仪完毕之后,夏太后屏退左右,开始与皇帝密谋。

    朱载酆笑道:“母后容禀。坤宁宫乃皇后居所,母后现在是大明的皇太后,应该移居仁寿宫,一直住在坤宁宫中甚为不妥。”

    夏太后扶额道:“我又岂能不知,无奈宫里还有那一位。我是决计不愿和她同处一宫的。”说罢,夏太后瞥了一眼小皇帝,笑道:“皇帝也想拿回内廷权柄吧。”

    朱载酆笑道:“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孩儿确实想拿回内廷的权柄,以孝敬母后。”

    夏太后哼哼一笑了之。

    朱载酆又道:“太皇太后恐怕也想找个清净的住处。朕查过宫里的记录,当年英宗即位,太皇太后张氏和皇太后孙氏都在,皇太后搬入了仁寿宫,而太皇太后则搬出仁寿宫,去了清宁宫居住。”

    夏太后摇摇头道:“这些哀家也查过。英宗时情况特殊,当时尚未迁都,燕京不过行在,宫殿不全,一应从简,倒也说得过去。如今大明定都燕京已逾百年,再让太皇太后搬去太子宫住,在朝臣中恐怕说不过去了。”

    清宁宫即后世的慈庆宫,位于文华殿北,是皇太子的寝宫,和文华殿一起组成太子的东宫建筑群。

    明初没有专门的太后宫,自然更没有太皇太后宫。夏太后说了一个现实问题,太皇太后离开仁寿宫,她应该住哪儿?

    总不能让太皇太后一个老太婆住到东西六宫里去吧?那都是皇帝老婆们居住的地方,东边六个,西边六个,再加上中间一个皇后,一共十三个老婆可以拥有自己的宫殿。

    更不能让张太后住到南宫里去,朝臣一定会联想到南宫上一任的主人。

    历史上,嘉靖解决这个问题,是专门为其生母蒋氏在紫禁城原西宫的区域建了一个慈宁宫,但小皇帝绝对不会给张太后修宫殿。

    “要不,把豹房收拾一下,改名为慈庆宫?”朱载酆试探地问道。

    “这……”夏太后惊呆了。这样不好吧?毕竟先帝就死在豹房里。

    小皇帝郁闷了。张太后还有好几十年要活,她若一直住在仁寿宫中,就意味着太后只能住在坤宁宫中,那他以后的老婆就没地方住了。

    老婆没地方住不要紧,这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让张太后搬出仁寿宫,象征着皇帝掌握了内廷的权柄,这是张太后必须搬家的根本原因。她在宏伟的仁寿宫中住一天,内廷的银子就会源源不断向她流去。

    “还有一个办法。”夏太后笑道:“可将仁寿宫以西的大善殿改成慈庆宫,让太皇太后居住。”

    大善殿在仁寿宫以西,与仁寿宫并列,本是皇宫中的一处礼佛场所。夏太后提议,将这所佛堂改成太皇太后宫,让张太后挪地方,问题就解决了。

    小皇帝笑而不语。看来,夏太后早就替张太后看上这处大善殿了。

    “太皇太后好礼佛,住在佛堂正好。”

    ……

    两人谈好计划后,小皇帝携夏太后一并前往仁寿宫中,拜见张太后。两人到时,张太后正在礼佛,并未盛装,也未打扮,对着佛像一动不动,丝毫不理会身后的孙子和儿媳妇。

    “孙儿拜见祖母!冬去春来,万物启发,愿太皇太后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张太后转过身来,冷笑道:“皇帝来了?哀家日日在佛前祈祷,祝皇帝万寿无疆。”

    朱载酆一听这话,浑身腻歪,也不含糊,单刀直入道:“启禀皇祖母。皇祖母既然热爱礼佛,何不移居慈庆宫?”

    张太后吃了一惊,问道:“慈庆宫?那是哪儿?难道皇帝为哀家修了一座南宫吗?”

    朱载酆道:“慈庆宫便是现在的大善殿。等太皇太后移居之后,便将改名为慈庆宫。太皇太后移居慈庆宫后,礼佛岂不是更加方便?还望太皇太后成全孙儿的一片孝心。”

    张太后脸都气白了,起身大声呵斥道:“你们这对母子,敢欺我!”

    夏太后一脸讨好地笑道:“娘,怎么叫欺你呢?我和皇帝都是全心全意为你考虑的呀。”

    “哈哈哈哈!”张太后惨白的脸上浮现出悲哀的笑,哽咽道:“哀家当初真是瞎了眼,怎么给我的皇儿选了你这么个皇后!”

    夏太后忍住不快,依旧如同过去十几年始终如一地讨好婆婆那般,谄笑道:“娘,您何出此言啊?媳妇这十几年可没做过一件对不起先帝的事,媳妇当到我这分上,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你不孝!”张太后怒斥道。

    夏太后冷哼道:“我不孝?我从小学《女训》、《女诫》,三从四德那点做得不如人意?就是当朱家的皇后,我也配人称一句母仪天下!今日的种种,不过是泥人的三分火气罢了。”

    张太后不由骂道:“贱人!敢跟哀家这么说话?来人,掌这个贱人的嘴!”

    朱载酆看着两位中年老女人的争执,一时插补上话,只得在一旁观摩。大概仁寿宫中的宫女太监们都和皇帝一个心态,也都在一旁观摩,轻易不插手两人的争端。

    “你们这些个奴婢,都是死人吗?听不到哀家的吩咐?来人!掌这个贱人的嘴!”

    众宫人面面相觑,谁也没有胆子上前,去打太后的嘴巴子。这打的不是太后,是大明的脸面啊,在宫里混的,谁没有这个眼力见。

    一个老宦官上前劝道:“太皇太后,您就消停消停吧……”

    张太后见自己连奴婢都指使不动,气得抓起一个烛台,就朝那老宦官砸去,吓得那老宦官急忙逃跑,烛台也碎了一地。

    “皇祖母!”朱载酆看不下去了,大声插嘴道:“您不为张家舅老爷想一想吗?”

    张太后突然一脸怨毒地望着小皇帝,阴沉着声音道:“你要怎样?难不成,你要杀了我弟弟?!”

    小皇帝双手抱拳,向张太后拱手行礼:“朕不过是想帮张家一把。听闻衍圣公要退舅老爷的亲,此事竟然还牵涉兴王,惹得士林议论纷纷,不知皇祖母作何打算?”

    张太后怒道:“孔家人痴人说梦!我张家乃皇亲国戚,他说退婚就能退的成吗?”

    小皇帝笑道:“退的成与退不成,就全看太皇太后今日的意思。”说罢,小皇帝弯腰拱手,又是一揖。

    张太后惊了。小皇帝竟然威胁她。

    “你……”张太后喘着粗气道:“你翅膀硬了?”

    小皇帝直起身,面带微笑,直视张太后,并没有丝毫惧意。

    张家和衍圣公的这桩婚事,对于整个张氏外戚而言都极为关键。

    如果孔家因为退婚的意图,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那就相当于对天下人放出信号:张氏外戚依旧兴盛。

    但如果孔家退婚成功,且没有付出多大的代价,那就相当于告诉全天下,张家彻底失势了。届时,像张家这样劣迹斑斑的暴发户家族,必然面临墙倒众人推的局面,恐怕要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

    对于张家这样的勋贵家族而言,面子,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好,哀家搬就是了。”

    ……

    年后这十几天,整个紫禁城都处在巨大的地震之中。张太后居然搬出了仁寿宫,退居大善殿,这对于不少宫人而言,可谓匪夷所思,其心中的震撼溢于言表。

    不过半日,大善殿的牌匾就被换成了慈庆宫。张太后带着自己原先用惯了的一帮老奴,移居慈庆宫,夏太后则风光无两,入住仁寿宫。内廷的风向,很快也就随之而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