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我与嘉靖争皇位 > 第109章 百年修得同船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乾清宫暖阁之中,绍治小皇帝和内阁首辅蒋冕、武定侯郭勋两人相对而坐。

    如今局面就是这样一个局面。江彬居然取得大胜,收复哈密。此等功劳,足以载入史册。王党借此大功,已在朝中立于不败之地。王琼的意思,江彬应该继续驻守吐鲁番,这个意见在内阁四人中得到了三人的支持,必然会形成票拟。

    内阁中最有意思的是杨一清。此人自从入阁之后,一向顺着王琼的意思来,却又时不时朝蒋党抛媚眼,自然而然成为了两边争取的对象。

    皇帝斜靠在软垫上,对两人笑道:“王琼说朕心胸狭隘,容不下江彬。什么时候天下事可由气量来定了?”

    蒋冕立刻给皇帝找台阶下:“臣听闻,江彬在肃州,乘三十二抬大轿,睡二十五房姨太太,每顿饭要吃九九八十一道菜,每晚要翻牌子让小妾侍寝。肃州百姓,受其欺压,敢怒不敢言。江彬早无人臣之礼,更无人臣之心,皇上所虑,臣等无不以为然。”

    小皇帝一听这话,也不管其中多少是真,多少是假,只满意地点点头道:“江彬确实有僭越之举,可恨朝廷一时拿他没有办法。”说罢,皇帝看向郭勋,温声问道:“京营究竟有多少可战之兵?武定侯,你可要给朕一个准数。”

    郭勋看了看蒋冕,犹豫一二,单膝跪地道:“回皇上,京营的可战之兵,不下十五万人。皇上大可高枕无忧!”

    小皇帝手里的禁军就是从京营抽调的。从禁军口中,他也得知了一些京营的情况。

    京营自弘治年间便开始腐烂,全赖抽调边军精锐,维持一个体面。里边各种关系户盘根错节,军官们虚报员额、克扣军饷,底层士兵终生为兵,看不到出路,要么逃役,要么混吃等死。真正的精锐之兵,却都做了各个公侯之家的私兵。

    在正德年间,京营被重新整治过,恢复了一定的战斗力。杨廷和当政时期,为了解除正德皇帝提拔起来的那些武将,京营被再次削弱。如今账面上确实有十几万人,但真正有多少可战之兵,却没有人知道。

    在原本的时空中,到嘉靖十年以后,朝廷缺兵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不得已采用募兵制。募兵逐渐成为明朝政权的中流砥柱,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虏南倭的军事危机。但募兵制也带来了严重的贪腐和私兵化,加剧了明廷的财政危机。

    听完郭勋的话,小皇帝冷哼一声,摇摇头不说话。

    郭勋见状,又瞥了瞥蒋冕,蒋冕却没有任何提示。蒋冕深知,小皇帝在宴会后独留下他和郭勋深夜交谈,这是借力打力,要利用江彬做大来要挟自己让渡出京营。

    要问明朝的武勋到后期究竟与文官是不是一伙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武勋本身与文官之间也是矛盾重重。清流文官一贯看不上武勋贪婪暴戾,兼并土地,欺压小民。

    但从本质上讲,土木之变后的大明武勋集团,已经慢慢由开国功臣,转变成了文官的仆从,成为他们从皇帝手中攫取兵权的工具。

    文官攫取兵权,一向有三个途径。一则,文官们自己要掌兵。所以,明朝后期出了很多能带兵的进士,及至晚明,军国大政均已落入文臣之手。二则,武将的地位被全社会打压。俗话说,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地方上一个二品总兵见了五品知州当面下跪也是常有的事。

    三则,传统上执掌京营的武勋也慢慢文臣化了,和文臣融为一体。郭勋自己就有很高的文化造诣,其他勋贵家族的发展方向也差不多。像后世《石头记》中描述的勋贵家族转型的现象,在明朝中期已经大量出现。

    如今出了个江彬这样的异种,更兼循吏王琼掌权,英国公等人当然不甘心,以蒋冕为代表的清流们也很害怕。

    蒋冕道:“能辅佐皇上,乃是臣等百年才能修得的缘分。百年修得同船渡啊。”

    “既是一条船上的人,就不必区分彼此了。”朱载酆笑道:“武定侯,京营究竟是个什么情况,朕究竟还能不能稳坐京师当这个皇帝?”

    小皇帝的话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其语气像是个讨价还价谈生意的商贾。商贾嘛,交易为先,一切都可以谈。

    郭勋心思一动,跪伏于地,颤声道:“回皇上的话,以臣估算,京营的可战之兵堪堪五万。”

    蒋冕眉头微皱,看向郭勋的眼神略微有些不快。

    小皇帝面色凝重地点点头。这个数字和他后世从地摊文学上了解到的差不多。“如果王琼挟兴王,再来一次张永之乱,朕有几分胜算?”

    郭勋赶紧起身,拍着胸脯道:“皇上大可放心!臣提督三大营,必会保皇上安危。”

    “如果王琼鼓动边军造反,来一次靖难之役,你又有几分胜算?”

    这……郭勋与蒋冕面面相觑。

    蒋冕从凳子上站起身,朝皇帝恭敬地拱手一礼道:“皇上何出此言啊?朝廷两派如今虽然不睦,但只要大明还在,大家斗而不破,肉烂在锅里,总还有一分体面在。要是大明这艘船沉了,谁又能得到好处?”

    朱载酆冷笑道:“凡事都要做最坏的打算,才会取得中等的成效。朕听闻有传言,说王琼曾扬言,要是兴王贤明,他不介意辅佐兴王登基。他还说,只要临朝的是个圣君,他不介意死上百万人,也要奉天靖难。”

    王琼有没有真的说过这话,无从查证,但传言一直是有的,如今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蒋冕也无法反驳。

    蒋冕赶紧双膝跪下,颤声道:“兴王有何贤明之处?重阳祭孔,兴王与衍圣公互相勒索,士林对兴王的态度已经转变。在士林眼中,皇上比兴王要贤明得多。”

    之前的兴王不过是蒋冕随手下的一步闲棋,现在的兴王号称有王琼的支持,但也未见王琼对他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可见双方只是臭味相投,并非如胶似漆。

    蒋冕从兴王的形象和皇帝的形象出发进行反驳,显得有理有据,但实际上不堪一击。这对大明双龙,在天下人的眼中,说起来也就半斤八两,两人的名声都不咋地,矮子里面拔高个,五十步笑百步,谁也别笑谁。

    朱载酆沉思片刻,又道:“朕还听闻,江彬此次西征,所到之处,大肆收买人心,走王琼的门路提拔了不少人。有这些人渗透在九边,江彬要是起事,朕恐怕一呼百应啊。”

    蒋冕惴惴道:“吏部正在核查,绝不能容朝廷官吏私相授受,必会妥善处理此事。”

    小皇帝笑道:“王琼入阁前就是吏部尚书,吏部确实需要好好核查一番。”

    蒋冕道:“吏部尚书石?,吏部右侍郎罗钦顺皆正人君子。新任兵部尚书翟銮出身忠臣之家,他们都不支持王琼。如此一来,六部中最重要的吏部和兵部都不在王琼手中,皇上何虑之有。”

    蒋冕所谓翟銮出身忠臣之家,是指翟銮出身于锦衣卫籍。军籍家庭十分喜欢卷科举,这是大明特色的读书改变命运。

    两个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郭勋又听得稀里糊涂,摸不准皇帝和蒋阁老这段不着边际的对话,究竟是在说什么。

    其实,两个人争论的核心,依旧是心照不宣的京营权力归属问题,只不过说话方式东拉西扯,讨价还价而已。

    首先,皇帝和蒋冕两个人都同意,王琼不敬,江彬僭越,哈密又来个大捷,可以预见王琼的声势将直线上升,朝廷均衡被打破。所以,大家现在处在同一条船上,有共同利益,应该同舟共济。

    既然要同舟共济,就要划分各自的站位。这是可以进行谈判的前提,也是谈判的主题:蒋冕让出京营,皇帝像过去那样在朝堂上支持蒋党,打压王党。

    皇帝的策略,就是强烈渲染眼前的危机:江彬要造反了,王琼要靖难了,所以皇帝要揽权。

    蒋冕则见招拆招,反复劝说,虽然江彬僭越,但其实力有限,情况远没有那么严重。大明现在,还不至于要你一个八岁小孩儿高举至尊皇权独当一面。

    皇帝见这招不管用,便开始耍横。

    “既然江彬没那么大本事,那事情就好办了。朕下发一道中旨,不必经过内阁,直接召江彬回京。待其回京之后,解除军权,看管起来。”

    蒋冕立刻劝道:“皇上!现在还不是撕破脸皮的时候。事情没有您想象地那么坏,您何必着急啊。王琼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留江彬镇守边关,此时若强召江彬回朝,江彬必然生疑,拒不奉诏,逼急了,大事就不妙了。不若着令严守宁夏、陕西,待朝廷准备周全之后,把江彬之祸限制在肃州,是为上策。”

    郭勋听到两个人摊开来议论这种大事,不禁心跳加速,脸色发白。蒋阁老真是狠,他是要在朝廷做好万全准备之后,逼反江彬,并将战事局限在肃州境内。可他也不想一想,朝中有王琼做梗,你如何能安安静静地做好准备?

    小皇帝冷笑道:“蒋阁老,以朕观之,你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瞻前顾后。你最大的缺点,也是瞻前顾后。瞻前顾后或许会让你获得最佳的时机,可也会让你白白丢掉不少难得的机会。”

    郭勋听到此话,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蒋冕,心道,皇帝一语中的。既然已经了解了皇帝的心意,蒋冕早就该不择手段除掉王琼了。可惜他一个词臣出身,太过在意名正言顺。

    “师出有名,方能前歌后舞。”蒋冕面不改色,从容应对。

    小皇帝弯下腰,将脸贴近蒋冕,沉声道:“蒋阁老,先帝将朕托付给你,你就是这么看顾朕的吗?”

    蒋冕眼神一紧,伏地朗声道:“老臣无能,愿辞官回乡,颐养天年。可皇上您想过没有,要是没有了老臣,这大明朝,谁来替皇上遮风挡雨啊。”

    蒋冕的言下之意是,自己需要皇帝,皇帝也需要自己,双方谁也不欠谁的。

    “你想走便走。”朱载酆直起身,居高临下地望着蒋冕,戏谑道:“没了你蒋阁老,朕就不信没有人替朕遮风挡雨。”

    郭勋立刻拜道:“臣愿为皇上遮风挡雨……哦不,臣愿为皇上出生入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