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儿啊,爹真的是皇帝 > 第107章 中书舍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虞世南想收李晟为弟子。

    当然不是心血来潮。

    除了李晟之前的那些的小发明,表现出来的才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虞世南看中了这孩子的心性品质。

    居功而不自夸,有才而不自矜,是谓之有气度。

    愿意将自己的东西,主动拿出来分享给朝廷,是谓之有忠心。

    身为凡俗百姓,却能有如此心性,是谓之有志气。

    如此有才、有气、有忠、有志的少年,虞世南自然是见猎心喜。

    仿佛在李晟的身上,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虞世南虽然出身名门,却并不和同时代的其他人一样,终日享乐。

    他不已出身为傲,反而奋发读书。

    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艰苦学习。

    少年时,和兄长虞世基,拜在南朝著名学者、国子监博士顾野王门下,专心学儒经。曾连续读书十几日,连头发都顾不上洗,招来家人嫌弃,却被顾野王赞叹,终于学得真传。

    虞世南又学书法,先后拜徐陵、和尚智永(王羲之的七世孙)为师,尽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真传。

    李世民之所以对王羲之的作品,不加余力的大加推崇,虞世南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虞世南的书法,承前启后,堪称宗师。

    后世,以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家。

    在李晟原本的那个时空,《兰亭序》原本早已失传,只留下三大唐代摹本。其中最有名气的,便是虞世南的摹本。

    正是因此有如此心性,虞世南才能在隋末看清局势,避身自保;才能在玄武门之变中,站好队伍。

    如今,他看到了一个跟自己十分相似的少年,自然心生好感,起了提携之心。

    毕竟,虞世南自己年纪已大。

    一身才学,却还没找到一个传世弟子。

    现在遇到如此美玉良才,岂能错失?

    便是因此在堂前失礼,也在所不惜啊!

    “虞夫子,您若是这么说的话,朕倒是……”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打算说可以帮忙提前引荐李晟。

    毕竟,虞世南的学问,在当世已经算是水平第一流的。

    便是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大臣,在学问的造诣上,也绝对比不上虞世南。

    堪称当朝第一。

    否则,李世民也不会想让对方,去担任太子的老师了。

    李晟能拜入虞世南的门下,绝对是一件大好事。

    “陛下!”

    “臣有话要说!”

    这时,又一道声音,打断了李世民的话。

    虞世南顿时大怒,扭头看去,顿时一愣。

    因为说话之人,并非是哪个不长眼的小辈。

    而是中书令——房玄龄!

    虞世南可以凭借辈分,压制杜正伦这种小辈。

    但房玄龄,可就是不是能凭借辈分名望能压住的。

    毕竟,这位可是实打实的,大唐第一宰辅!

    三省六部,以三省,长官,品味最贵

    其中,因为李世民曾经担任过尚书令的缘故,品味最高,为正二品,但为了避讳李世民,长期空缺,并没有人能真正担任。

    尚书令以下,中书令、门下侍郎,为正三品。

    而门下侍中,自玄武门之变后,一直由皇帝大舅哥长孙无忌担任。

    今年三月份,长孙无忌刚刚辞职,所以门下侍中现在也是空缺。

    于是乎,在贞观二年五月的现在,三省,长官只剩下一个中书令:房玄龄。

    可以说,房玄龄就是现在大唐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因为正一品、正二品,全都是虚衔,根本不掌握任何实权。

    换成其他皇帝,恐怕早就如芒在背、如鲠在喉了。

    李世民却能让房玄龄,独自占据这个位置。

    可想而知对房玄龄的信任。

    虞世南虽然资格老,却不觉得自己的资格,能压得住房玄龄。

    “玄龄,你又想干什么?”

    李世民看着房玄龄,哭笑不得道:“难不成,你也想要李晟这小子,入你中书省?”

    “陛下圣明!”

    房玄龄朝着皇帝拱拱手,看向虞世南,笑眯眯道:“虞夫子,您要收徒没问题,但是这人,还是得来我们中书省,才能经受真正的历练啊!”

    虞世南嘴角一扯,翻一个白眼。

    中书省恨不得把一天掰成两天来用,这少年进了中书省,哪里有时间跟自己学习?

    “陛下!”

    房玄龄解释道:

    “秘书省,也三省不同,需要的是像虞夫子这样的,文学博达之人。”

    “但微臣以为,这少年虽然有才,但似乎并不以文学为善。”

    “所以进入秘书省,并不十分合适!”

    李世民闻言,顿时一笑:“这倒是。”

    他瞬间,就想到了李晟在国子监的时候,写的那一手蚂蚁爬一样的丑字。

    这小子虽然的确有才,但正如房玄龄所言,才学并不在文学上。

    反而似乎更精通庶务。

    得到皇帝的肯定,房玄龄底气顿时更足了。

    房玄龄继续道:

    “既然不善文学,如秘书省虽然也可以,但恐怕还是不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所以,微臣以为……”

    可调之入中书省,担任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交接六部文书,不仅同样能接触天下文书,更能有效锻炼庶务。”

    “臣恳请陛下,下旨恩允!”

    说完,房玄龄躬身长拜。

    中书省,乃朝廷三省六部之一。

    也是三省中最繁忙的核心。

    下设有中书令、中书侍郎、中书舍人、通事舍人、知事舍人等职。

    其中,中书令、中书侍郎,都是朝廷大员。

    等闲不能直接上任。

    而通事舍人、知事舍人,却又接触的只是一些普通杂物、迎来送往,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唯有中书舍人一职,承上启下,极为特殊。

    相当于中书省的一颗螺丝钉。

    虽不起眼,却缺之不可。

    中书舍人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将宰相们定好的政策,抄录文书后,分别交接传递给尚书六部。

    因此,中书舍人分设六人。

    相比秘书监,无疑更加接近朝堂核心。

    乃是进入三省六部,担任朝堂大员的跳板。

    房玄龄让李晟担任中书舍人,明显就是朝着培养宰辅的方向去的。

    “中书舍人?”

    虞世南闻言,顿时眉头大皱:“这可是堂堂的正五品,岂能如此轻易授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