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儿啊,爹真的是皇帝 > 第116章 秀才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秀才!”

    “这科举十科之中,不是有个秀才科吗?这个估计比进士要简单的多吧。”

    李晟想了一下,说道。

    虽然李晟对科举制度了解不深,但是进士、举人、秀才这三个耳熟能详的词汇,李晟却也听说过一些。

    连孔乙己都能考中秀才。

    没道理自己连孔乙己都不如吧!

    这可是科举制最低端的存在,自己努努力,应该也是有希望的吧?

    “秀才?你要考秀才科?”

    李世民闻言,神色浮现出诧异之色,愕然的看向李晟。

    房玄龄同样面色古怪。

    “怎么了?”

    李晟见到两人这副模样,不由眨眨眼:“爹,方伯伯,你们这是什么眼神,我进士不敢考,难道还不能考秀才了吗?”

    “没有没有!”

    李世民闻言,连忙尴尬得笑了一声,摆摆手道:“晟儿你这么聪明,想考秀才那自然是手到擒来的!”

    房玄龄看向皇帝,嘴角嗫嚅一番,欲言又止。

    似乎觉得哪里有什么不对。

    但终究,在皇帝的眼神示意下,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

    “什么手到擒来!”

    李晟无语地看向老爹:“能参加科举的,那个个都是人才。你儿子我能勉强挂上一个倒数第一混上去,不名落孙山,就谢天谢地了。”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李世民拍拍李晟的肩膀:“现在咱们先去城外看地,赶紧把手头的事情办了,剩下的半年时间,你就在家用心读书便是了!”

    李晟点点头:“我去喊一下青鸾小姐,咱们一块儿去城外。”

    说着,起身去厨房,帮刁青鸾赶紧收拾了厨余。

    李晟刚进厨房,房玄龄便忍不住看向皇帝:“陛下,让他参加秀才科,是不是有些太难了?”

    “无妨!”

    李世民呵呵一笑,摆摆手道:“以这小子的聪明才智,秀才虽然比进士更难考,但肯定是十拿九稳!”

    “那可是秀才科!”

    房玄龄哭笑不得:“进士科才只考一道方略题,秀才科可是整整五道方略题,难度根本不在一个档次的!“咱们大唐立国至今十一年,秀才科总共才中举八人而已!”

    进士和秀才,在后世人的习惯中,自然是进士最好、秀才最次。

    然而在宋代以前,并非如此。

    才之秀美者为秀才,将进而用之士为进士。

    唐代科举承袭隋代,科举是每年都要举行的。

    但是进士科每年中举者有二三十人,而秀才科往往只有一人,甚至全部黜落,一个不选。

    其录取率,低的可怕。

    而之所以录取率这么低,原因就在于考试题目上。

    秀才科主考“方略策”。

    进士科,则主要考察“时务策”。

    前者要求对经济、民生、乃至军国大事,有足够深,入的看法和论断,难度极高。

    后者更偏向具体的政,治、吏治、教化、生产等问题,难度相对小一些。

    相当于论述题和简单题。

    时务策的难度本来就很高。

    更别提难度更上一层楼的方略策。

    进士科需要考一道方略策,外加五道时务策。相当于一个是5道简答题+1道论述题。

    而秀才科,则直接是五道方略题,外加一道考官临时出题。等同于是5道论述题+一道大作文。

    这其中的难度差别,一窥而知。

    房玄龄之所以担心,就是因为秀才科的难度太大了,根本不是寻常人能考的。

    即便是饱学之士,也宁可选择更简单一些的进士科,而不去选秀才科。

    在李晟原本的时空。

    贞观年之后,因为考取率太低,甚至一度取消了秀才科。

    等到唐中后期,秀才科彻底消失。

    宋代,人人皆称秀才。

    却与唐代的秀才及第,不可同日而语。

    明清,秀才一词,早已从高高在上不可仰望的高级名词,沦落成为科举的入门标准,档次就更低了。

    李晟理解的“秀才”,显然是明清以后的秀才。

    哪里能想到,现在自己所处的时代乃是唐代,秀才科可是难度最高的一科。

    “陛下,我看李晟他似乎,对秀才有些误解……”

    房玄龄迟疑了一下,看向皇帝:“要不要,跟他解释一下这秀才究竟是什么?”

    “呵呵,玄龄,你多虑了!”

    李世民拍拍房玄龄的肩膀,笑道:“这小子的水平,远比你我想象的要高啊!”

    房玄龄一愣。

    这孩子虽然能研制出油印机、青铜雕版法,的确是非常聪明。

    但秀才科的难度,可是放在那里的。

    十五岁的进士,都从来没听说过。

    更何况是十五岁的秀才?

    “陛下,您对这孩子,就这么有自信吗?”

    房玄龄无奈叹息:“万一到时候……”

    李世民眼睛幽幽地看向房玄龄,话锋一转,问道:“玄龄,你可还记得,之前朝廷议论突厥出兵的事情吗?”

    房玄龄点点头:“臣记得。”

    “当时突利派遣使者,送来密信,乃是要求大唐出兵共伐颉利。”

    “当时臣等已经决心出兵,但却被陛下圣眼如炬,阐明草原大雪、河东大旱之利害,而后趁机收服了朔方、消灭了梁师都。”

    “此事如此关键,臣自是记得清清楚楚!”

    “陛下圣明!”

    一说起这件事,房玄龄就有些心有余悸。

    若是当时出兵颉利,再加上草原大雪行军不利、河东大旱内忧纷扰。

    大唐会直接陷入战争深渊。

    好不容易刚刚积攒的国力,将会大大损害。

    幸亏皇帝英明,及时调整战略,才没让国朝受损,甚至顺手收回了朔方城。

    这次的决策,简直堪称神来之笔!

    房玄龄素来号称计谋多端,却对这次决策,钦佩不已。

    不愧是陛下!

    然而,面对房玄龄的赞美之词,李世民却微微摇头。

    李世民缓缓开口:“玄龄,你可知道,如此决策,却是朕在这小酒馆内,听别人说的……”

    一边说,李世民一边看向厨房的方向。

    房玄龄蹭的一下,从凳子上站起来。

    神色惊骇至极,着实被吓了一跳。

    “陛下,您是说,这才千古良策,乃是李晟……”房玄龄不由自主地看向厨房的方向,口中喃喃。

    李世民淡淡点头。

    房玄龄倒吸一口气凉气:“若是如此,那这少年……”

    “所以,你现在知道,李晟报秀才科,朕却一点也不惊讶了吧。”

    李世民轻笑一声。

    “臣……臣明白了!”

    房玄龄嘴角苦涩,一屁,股坐回凳子上,无奈摇头:“李晟若真能提出如此千古良策,区区一个秀才科,的确是手到擒来!”

    他本以为自己已经很高看人家了。

    没想到,还是小瞧了这少年的能力。

    这时候,李晟带着刁青鸾,也从厨房出来了。

    “走吧,去给咱乖儿子,选块儿好地!”

    李世民站起来,笑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