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逆子叛国 > 第344章 暗流涌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二看到自己儿子在前面撒丫子狂奔,不想被笑话,那就只能奋起直追。

    对于这一局面,其实李恪是乐于见到的。

    毕竟,作为一个打工人,李二如今的工作越出色,将来李恪接受大唐时,唐宁之间的差距就越小,对于两者的融合就更一利。

    这些零零碎碎的信息,其实是李恪故意传递给唐俭与段纶的。

    如果李恪不愿意他们获取宁国的任何信息,在他们扬州登陆时,就会进行严密控制。

    以混元卫、游隼的监控能力,可以轻松办到。

    另外,徐世绩等人已经带领唐军向西打到了小亚细亚半岛,与拜占庭帝国的战事,推进速度下降,毕竟离人家的国都越来越近了,人家不拼命才怪。

    在李恪看来,大唐如今搞到手的,将来都是自己的!

    因此,大唐西进遇阻,那就必须支持一下!

    武器管够!

    也好让大唐尽快平推拜占庭,拿下君士但丁堡!

    毕竟进入欧洲后,还有太多国家,如果靠宁国自己一点点打过去,那要到什么时候了?

    有便宜老爹带着他一众威震四方的小伙伴们给自己打工,不用白不用!

    在唐俭、段纶以为悄悄获取大量宁国信息时,却不知李恪正利用大唐的军事力量为自己开疆拓土。

    而这其中,李二就是最强工具人。

    “既然火炮甲胄都已经到港,不必运来昆阳入库了,朕会派人到港口接收,而后直接送往前方唐军手中!”

    李二自然知道,前方的唐军与拂?的战斗,推进速度放缓是因为这些顶级武器装备的缺乏。因此,也不用统计入库什么的了,直接送到战场上去!

    打发走唐俭、段纶两人,李二又叫来的程知节。

    如今,所有武将尽出,要么是投入到西拓的战场中,要么是在边境镇守,要么是到各地平叛。

    如今大唐控制的地区太广,种族构成太复杂,李二又是用强权实行的大一统的政策、制度。

    如此一来,难免就会遇到一些个别地方的抵抗。

    好在李恪在逼唐西迁的过程中,故意放水,没有把大唐的军队尽数消灭或者俘虏,而是追着、逼着他们向西转移。

    这一下就给李二送来了数十万身经百战的唐军兵士。

    当数十万唐军出现在李二面前时,他当即就明白了那个狗儿子的意图。

    这是让他在外面好好打天下,别再想着回老家了!

    虽然很生气,很愤怒,但又能怎么样?

    当然了,补充了数十万唐军,西征唐军原本捉襟见肘的兵力,得到了及时补充。

    从那以后彻底开挂。

    可在短时间内控制了庞大的面积后,来不及细细梳理,自然会有个别地方进行反抗企图脱离大唐控制。

    因此段志玄、契?何力、刘师立、公孙武达等将领就开始了四处平叛。

    重量级的武将,独留程知节在京,负责国都的守卫以及前面军队的物资供应。

    程知节入殿后,李二直接吩咐道,

    “唐俭段纶回来后携带了一批宣威炮等兵器甲胄,即刻派人前去港口接收,不必卸下船,继续雇佣宁国海船西行,”

    “尽可能到达最西港口,然后再停靠卸货!宁国海船是蒸汽船,这样能节省很多时间!去安排吧!”

    “这么快回来了?蒸汽船?那是什么?”

    程知节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李二哄了出来。他也不好拉着圣上问东问西吧,只好赶紧去安排事情。

    之后,准备去找唐俭、段纶问个明白。

    如果西部前线的唐军收到接受武器装备,从将领到兵士,必定会激动蹦起来。

    相应的,对面的拜占庭可能就要颤抖了。

    对于大唐与拜占庭的战事,李二没有过多花心思在上面。

    刘宏基、李大亮、徐世绩、薛万均等等,大唐立国战争中的虎将,如今都集中在那里。虽然之前的推进速度放缓,但那是相对于使用振威炮、宣威炮来说的。

    在冷兵器时代,这批将领的拓展速度,依然是很惊人的!

    如今,这些武器装备再次抵达后,唐军必定再次进入狂飙突进状态!

    对与这次唐俭与段纶出使宁过,李二是相当满意的。

    不仅获得了用于战事的专项资金,还解决了因货币短缺造成的商业发展缓慢问题。

    另外就是获得宁国的先进交通工具。

    李二心情大好,让周给事抱着那一摞报纸回到了后宫。

    皇后来了后这几年,多次提起大唐故土,都目露思念之情。虽然她没有说过,但李二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于是,他把那些报纸带去后宫,给皇后看看,也算是让她了解一下故乡的事情吧。

    来到皇后的立政殿,太子妃崔氏刚好也在。

    见李二来了,崔氏行礼后赶紧退下了。

    “娘子,太子妃来你这里是何事?这么久了,怎么看起来还是很怕我的样子?”

    李二对这个儿媳也很头疼。

    每次照面都是毕恭毕敬,但却没有更多的话。平时带着孩子深居简出,也没有丝毫要求。整个皇宫里,似乎是最没存在感的。

    “唉,他不是怕夫君你。争储让他失去丈夫,她担心再失去儿子。”皇后说完,摇摇头。

    “难道?有人开始坐不住了?”李二自然听出皇后这话的含义。

    “外面已经有人传消息给她,准备上奏正式册封皇太孙,在试探她的态度。”皇后继续道,“她十分害怕,于是就来妾这里,想让我告知夫君,警告一下那帮人。”

    《礼记》中有说:嫡长子死,应立嫡长孙。

    而礼记,几乎是这个时代所有人的行为准则。所以说,崔氏的儿子依礼应当是皇位的第一继承人。

    崔氏虽然不愿意自己儿子再陷进夺嫡争储的漩涡,可其他人不那么想啊!

    尤其是崔氏背后的世家大族。

    虽然他们被李恪驱赶来投奔李二,作为李二护佑他们的条件,他们必须退出政界。

    为了生存他们同意了。

    可岂会甘心!

    几百年的世家传承,都没有脱离朝堂,他们也不绝不脱离!

    迫于形势,如今也只是暂时隐忍。

    在李二这里没机会了,无需多虑,毕竟还有下一代啊!

    那么,本就是世家女的崔氏,她的儿子,就成了世家扶持的对象。

    相对的,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群体自然是支持皇后的又一嫡子,也就是晋王。

    如此一来,已经有了两个阵营产生。

    “哪些人,竟然还不死心?由谁继承大统,是由朕说了算的,不是由他们说了算的!”

    听了皇后提到这些,李二的好心情立马跑没影了。

    其实,朝中早有苗头。只是还不明显,如今竟然闹到后宫了,李二才真正怒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