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唐:逆子叛国 > 第469章 宁帝李恪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个月后,李恪的船队启程回扬州港,同行的还有李二的船队。

    李二及众嫔妃,皇子、王妃、公主、驸马,官员及家眷全都随船而行。

    离开长安八年,他们终于可以回去了!

    包括李二与皇后在内,都有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茫茫海洋上,李恪的船队航行在前开道,李二及皇室成员、朝廷官员的船队航行在后,船队犁开波浪,浩浩荡荡向东进发。

    李恪立于旗舰的舰首,极目远眺蔚蓝海洋,享受着海风的吹拂。

    “王上,刚刚收到消息,长孙无忌一家,在乘船逃往非洲南部的途中,遭遇巨浪,船毁人亡,全家百余口无一生还。”

    作为“枯叶”的大总管,清允一直都伴随李恪左右。

    “无一生还!?长孙无忌和长孙冲父子两人都……”

    清允点了点头。

    “没想到,到头来死的这么干净!”李恪苦笑一声。

    本来看在长乐公主的面子上,李恪不打算对长孙冲下手的,可没想到他们全家竟然一起跑路。

    这下好了,天道好轮回,全家一锅烩!

    “死就死了吧,这个消息暂时保密,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后,再由海商放出消息。”

    “婢子记下了。”

    目前最要紧的事,是大唐政权的顺利交接,除此之外,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

    在这之后,可以把消息放出,让其流传到皇后与长乐公主那里。

    由于皇室中很多人是第一次乘坐海船远行,很不适应,船队航速较慢,将近一个月才到达扬州港。

    进入扬州城,这些皇室成员与大唐朝廷官员,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一切都让他们感到新奇,一切都让他们感到震惊。

    李二看着眼前的扬州,一言不发,表情上看不出任何波动,但其内心却是说不出的失落,以及浓浓的挫败感。

    在御驾亲征之前,李二也曾多次在大唐各地巡游,当时的扬州什么样,他再清楚不过。

    可眼下的扬州,仿佛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登上火车一路向北,看到的是满眼翠绿的千里沃野,看到的是纵贯南北的安居乐业。

    个别路段,扬州到洛阳的铁路,与大运河是平行的。

    坐在火车上,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大运河里,船来船往,而且都已经换成了蒸汽动力的大型运输船。

    沿途的城镇,几乎每个站,李二都要下车到城内转转,看看这一片繁荣,是表面现象,还是表里如一。

    结果,始终没能挑出来毛病。

    一路上,无论是路上的行人,还是田里的农夫,或者是港口的装卸工,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是幸福的体现,是生活有盼头的体现。

    李二自问,如果他当初没有西征,一直留在大唐,无论再怎么兢兢业业,也做不到自己儿子这样的成就。

    所以他感到了失落,感到了挫败。

    同时他也愈发觉得把皇位交给李恪这个决定,是正确的选择,是最佳的选择!

    陪着李二游游荡荡到了洛阳,李二却不愿意进洛阳城了,他坚决要回长安,回他的太极宫。

    或许是太想家,才急着回他的太极宫;也或许担心李恪突然变脸,把他囚禁在洛阳的紫微宫。

    到底是因为什么,谁又说的清呢。毕竟做过亏心事的人,心里都发虚。

    李恪也只好依了他。

    约定在一个月后,李恪携原属大唐的各道官员,到长安参加李二班师回朝的欢迎仪式,同时也是李二的禅让大典,以及李恪的登基大典。

    既然是禅让大典、登基大典,那么重要的大臣、将领都要到场。

    尤其是欧洲战线上,无论是唐军,还是天宁军都已经推进到了欧洲西海岸,欧洲战事已经结束。

    所有军队都在原地等待班师的召令。

    于是,天宁军以及大唐的将领都汇集于长安。

    天宁军方面有苏定方、薛仁贵、裴行俭、程务挺、王玄策,以及李恪老家底的八大将领雷良发、闻成松、耿思承、伍弘、屠志、赖世宏、单天和、裴山。

    唐军方面有,刘宏基、李大亮、徐世绩、薛万均、程知节、阿史那社尔、契?何力、李道宗、薛万彻、尉迟敬德、张亮等。

    最后,刚好回国休整的刘仁轨探险船队,也收到了消息,刘仁轨前往长安。

    近十年的不断探索,再加上蒸汽船的使用,重要的大洋岛屿、各新大陆的优良海港,都已经插上了宁国的旗子。

    在新大陆建立的各定居点,也在逐渐成长、拓展。

    这一切,刘仁轨居功至伟!

    大典上,李二看着天宁军方面的将领,一个个龙精虎猛、满身戾气,散发着逼人的压迫感。

    而唐军方面的将领,虽然也都精神矍铄、红光满面,但那斑白的双鬓,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英雄迟暮的悲壮。

    当初跟随李二打天下的那批将领,年轻的也四五十岁,年老的已经六十多岁。

    反观宁国将领,年龄最大的也就三十多岁,大部分都是不足三十岁的年轻将领。

    虽然说大唐的老将经验更丰富,可宁国的年轻将领灭国无数,你能说他们战斗经验少?

    两班人马放在一起这么一对比,李二心头猛地一颤。

    也幸亏没有再与宁国开战,不然的话,就看两边将领的岁数,宁国将领熬也把大唐将领给熬死了!

    大典顺利进行,李二禅让皇位于李恪。

    大唐第三任皇帝李恪,接受大唐文武大臣的朝贺,正式开始处理大唐全境政务。

    “唐”的国号保留一年不变。

    第二年,也就是贞观二十一年,李恪改国号为“宁”。

    届时,宁帝李恪,将开始统治这方世界!

    不过,宁国会继续保留“贞观”年号。

    李二自豪的是,“贞观”二字,已经深深打上了他李二的烙印!

    无论如何,后世之人,提到这个时代,提到这个时代的兴旺,这个时代的大治,若要褒奖的话,肯定会命名为“贞观之治”!

    听听!

    夸我的!

    李恪要离开长安回洛阳了,临行前,

    “阿耶,你不会在长安再拉起一个小朝廷吧?”

    “你不是自信吗?还问什么!”李二顿时拉下脸。

    “自信是自信,但我之所以这么有本事,那不还是因为你!你要是有什么打算,我也不太好应付呀!”

    李二听,“噗嗤”一声笑了。

    不管是自己这个儿子真的担心也好,还是故意提一嘴,给他这个做父亲的保留尊严也罢。

    总之,这个儿子照顾到他的感受了,这让他比较欣慰。在苦涩的同时,也有了些许温暖。

    “逆子!我没那么欠!接下来,我要坐着火车,环游大唐,以后就舒舒服服享受生活。”

    打又打不过,治理能力又比不上,还拉什么小朝廷?那不是没事找抽吗!

    “阿耶,几年之后,你不会也给我再折腾出一大群弟弟妹妹吧!”

    李二老脸一红,“逆子!滚!”

    全书完

    最近更新有点慢,主要是在构思新书。新书依旧是大唐主题,时间设定也是在贞观前后。

    各位兄?N,有什么建议和意见,或者对新书有哪方面的期待,欢迎提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