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佣兵为王 > 第55章 水泥妙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着盔甲的大量产出,马如龙并没有停手,这两天的时间马如龙一直在想,给自己的护卫队装备什么武器。

    首先武器不能太招摇,毕竟自己护卫队不是军队,要是拿着长刀穿着盔甲,别人肯定以为这是要造反了。

    所以兵器不能太长,但是冷兵器时代不长不占优势,打起来就吃亏了。

    最终马如龙选择一种棍刀的兵器,这种兵器外形是一个圆棍。

    完全反接全长:76.8cm

    刃长:49cm

    接长:125.5cm

    管径:3.5cm

    刀厚:0.4cm

    刃宽:2.5cm

    棍刀的管径直接由2毫米的钢板卷成嵌套两层焊接而成(两层为了配重,这样动能好),接口处内挑丝口。刀柄上下皆挑丝口,平时反接就是一根短棍。用时正接就是刺刀了。

    刀身单边开刃,冲压出血槽。

    远攻兵器,钢弩。之所以不用火枪,第一还是太招摇了,第二装填速度慢,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马如龙可以制作弹簧钢片,

    高回弹的弹簧钢片,可以大大加大回弹距离,让同等磅数的弩不次于弓(回弹距离不够,弩的射击距离就会大大减弱),同时可以通过弩臂制作的小滑轮组,降低拉动时力量。

    马如龙调整炼钢配方比重,很快就制作出来50吨的弹簧钢片。

    接下来马如龙开始了研发弩箭,其实古代就有用石箭的历史,马如龙现在就是在投机取巧,因为箭头是消耗产品,而水泥有个特性就是硬度好,容易塑型,缺点是脆。

    马如龙先实验的是破甲箭头是钢的,箭身尾翼都是水泥掺入细沙,凝固后用钢弩射出去,发现飞行不稳。后修正尾翼角度后,将细沙研磨细腻再加入,成功解决。

    只是射击击中标靶的瞬间,箭身就碎了,水泥四溅,这样就消减了动能冲击,想了想,马如龙在破甲头后面留了一个细长钢尾,水泥灌入后,相当于建筑物里的钢筋。

    再次射击,发现即使达到两石的力量,破甲头已经进入标靶后,水泥才开始破碎脱离。

    大弩臂,保证高回弹距离,箭头的初速度高达每秒100多米,箭重120多克。已经超过大多数手枪,箭头是三菱破甲头,杀伤力不次于燧发枪了。

    试验成功后,马如龙以此开磨具,让工人开始大规模制作这种水泥破甲箭头了。

    那边机器在钢板上冲压出破甲箭头,这边只要将破甲箭头放入模具,然后浇灌水泥。凝固后,拿出来,用砂轮打磨掉多余的水泥渣就好了。

    一人一分钟不到就能完成一个,100人一天能做几万只弩箭。只是模具不够,最终只留下20人保持每日5000枚的合格品的制作要求,

    不合格也不是不能用就是打磨水泥多了,造成尾翼不稳定,这些用于50步内的猎杀是没问题的。

    70步误差自然就大了,两种箭头分类存放,训练近距离速射时可以用第一类。

    远距离的训练就要用第二类了。

    滑轮,马如龙也偷巧了,不偷巧不行啊。将来几千件弩机的滑轮,还不得累死他,所以他直接开模具,用两毫米的钢板冲压出两个圆片。

    圆心弧度向外突出,然后两个中间打孔,方向相反就是一个轮子了。

    然后让工匠铆接在滑轮箱内,中间有点缝隙也没关系。大功告成。

    打孔,铆接这些工匠们都没问题,看着每天几百件,2石的重弩完成,马如龙感觉自己都要飘飘然了。

    重武器,还是老老实实的,选择掷弹筒和60mm迫击炮吧

    前者轻便灵活,300米射程,5米半径杀伤,射速快,一分钟30发。

    后者,两人操作,1500米射程,15米半径杀伤。也还是可以的。

    工匠们能帮忙制作外壳,马如龙自己则组织人开始制作硝化甘油炸药了。

    这东西太不稳定了,有了铁矿石脱硫的大量硫磺,制作了硫酸,接着有火硝石一起做成硝酸。

    接下来指导大家,在水槽中放入铜盆,里面是利用硝石制成的冰,通过铜盆将水降温后,在低于20度的水里,合成硝酸甘油(温度稍高就极不稳定),接着加入硅藻泥和木浆。让其钝化稳定。

    接下来用4毫米钢板卷成直径5厘米的铁柱,加热煅烧,至1000度附近,放入磨具,冲压拉伸,收口。淬火,让其变硬变脆。

    接下来是弹壳内部,涂抹石蜡,防止长时间炸药和铁氧化,不稳定。

    掷弹筒直接用了爆炸延时引信。(不能再写了,否则容易出事。)

    马如龙也指导工匠,制造了一大批,颗粒的黑火药的迫击炮弹,这种炮弹有效半径也就5米吧。将就着用。重要目标,用硝酸甘油的,普通的用黑火药吧。

    掷弹筒训练弹全是黑火药的,实战时还是用硝酸甘油。

    突然间马如龙想到了,还有飞雷炮啊。哈哈哈

    马上用机器做了,两毫米厚的飞雷炮筒,过去汽油桶都能飞100多米,我这可是2毫米厚,高温冲压而成抛射飞200米应该没问题吧,哈哈。

    一个是300毫米口径,一个是600毫米口径的,哈哈。果然一测试没问题250米轻松飞到。

    接下来马如龙进行了破坏实验,不停地加大药量,最后在测试550米的距离时炮管报废了。

    马如龙明白了,大约300米最佳,接下来马如龙开始制作射程尺,也就是多少角度时多少米的射程。射程标记成100米,150米射程,200米射程,250米射程,300米射程。中间是每10米一个小杠用作标识。

    接下来改造弹头,用布包裹,下面用木板密封太简陋了。

    马如龙有钢铁啊,直接用冲压机冲出来弧形铁饼,两个一扣,整个样子就是个后世的坦克雷,不过这里可是飞雷弹。

    加工好,还要加热,淬火让它变硬变脆。

    再放入炮筒内,试射后,发现精准度提高了好多,而且距离也飞的更远了。

    转眼一想马如龙也就明白了,现在的飞雷弹是流线型的了,就像飞盘了,以前那种包袱状飞行,根本不会稳定,打着转飞,自然距离、精准度都不用想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