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佣兵为王 > 第56章 造船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马如龙近来可是忙坏了,拼命的研发了好多东西,现在回头一看,我滴个乖乖,这些日子忙乎的东西,居然一个也不能外卖。

    自己忙乎这几个月,有点头疼啊,自己累个半死,一分钱没赚到,还花了10多万两白银。

    当务之急,还是增加收入啊。

    马如龙边在院子里溜达,边思考从哪里突破。

    对了,自己起家是靠鱼,鱼的内脏里的油脂提炼,然后用油脂做了肥皂,做了玉芙蓉嫩肤液。还用油脂的副产品,合成做了炸药。

    之前不增加油脂的产量,是因为没有动力船,要做动力船,木船又不合适。

    现在有钢铁,自己可以造海船了。

    先造个渔船,200料的,大约相当于后世66吨的渔船,船体长度35米(正常应该是32米附近)。整体偏向流线型些,便于破浪。

    蒸汽机马如龙用100匹马力,一番测算下来,蒸汽机整个配套要接近2吨重,真没办法,得尽快去挖石油了,蒸汽机的体积太大了。即使优化,最后也要1.7吨附近。

    这个蒸汽机主要是两个作用,一个是收拖网,一个是让船航行,给船提供动力。

    收拖网也就是将鱼拉到船上,这要单独在船尾增加传动轴。

    马如龙边想边计算,鱼舱必须要能装下20吨,也就是4万斤,现在每次拖网都在7,8千斤以上。

    不排除在海上机动时拖得更多,1万斤确实很有可能。

    马如龙边想边勾勒出船的大体形状。

    具体的配重,重心还是要交给数据机来计算,这样也更快。

    很快数据机,就根据马如龙的设想给出了5款符合要求的船型。

    马如龙看了看,还是选择了那款更加流线型,尾部带有一个塔吊的船型。

    接下来马如龙又开了没日没夜的工作,一边让下人们按照自己的要求建造干船坞。

    船坞是一种建在水域岸边供修船和造船用的长方形水工建筑物。

    它的建造方法是修建一个三面封闭的深水池,另一面与河道或海相通,装上可以启闭的闸门,并在池底安放一套支撑架。

    引水灌满深池,把需要修理的船驶进池中正对着支撑架。然后关闭闸门,抽干池里的积水,船便悬空在架上,这样就可以施工修理了。

    这种船坞是固定式干船坞。

    《船坞》记载北宋中期在汴京修建的一座船坞。这个船坞可以容纳二十多丈的龙船,在当时应当是很大规模的了。

    有文献记载,我国第一座船坞是在北宋太宗时(公元976—997年)由一位名叫张平的船官建造的。

    在西方,直到1495年,英皇亨利七世才在朴茨茅斯修建了欧洲第一个船坞。

    这比我国已经晚了五百年,较之沈括的记载也晚了四百余年。

    当然明末的这个时候,大明造船技术已经在远洋海船上开始落后西方了。

    马如龙现在就是需要建造一个干船坞,而下人们正在海边一块土地上挖土。

    而马如龙也没有闲着,船舶用的传动轴,自己要浇筑,再锻打,增加强度。

    还要浇筑龙骨,马如龙这边带领着一些铁匠研究,浇筑的事宜。

    另外的近千人也在积极的掘土,整平。夯实填充水泥。

    半个月后。。。。。。

    马如龙和一群船匠,站在巨大的旱船坞中(按照马如龙的设计,是可以同时开工建造两艘最大5000料也就是1500吨级的船),指挥着龙门吊(这才是马如龙自己钢铁厂炼的钢,设计承重100吨。)

    将各个钢骨吊装到位,本来马如龙是想着直接焊接的,毕竟自己船上就有近百台二氧化碳焊接机,主要都是人家当地人订购的,战乱地区,一是军火,二是各种金属焊接切割工具。

    因为不管是维护还是制作防护设施,或是维修,都会用到焊接机和切割机。

    现在近一半的库存设备,都搬到这个船坞里了。

    而前两天马如龙将电流调到500安培时,发现自己炼制钢铁根本承受不住,除了大规模不规则的熔化之外,还有就是出现断断续续的虚焊现象。

    这明显是自己制造的钢铁质地不均而造成的。

    毕竟是土法迷你小钢厂,缺少许多专业人才,钢铁中其他的杂质还是太多了。

    要提纯钢铁,自己的转炉是不行了。短期自己也不会上电炉,一是太费电,二是没有专业人才啊。

    还是退一步吧。不确切的说是半步。

    只见旁边的两个匠人,用火钳从焦炭炉内,夹出来一个男人小腿粗细的,一尺多长的烧红铆钉,顺着钢骨相连的孔洞穿了过去,

    接着便有人扶着塔吊下的液压钳过来,通过挤压彻底将两块龙骨铆接在一起。

    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烧红铆钉被从焦炭炉中取出,先后铆接在钢龙骨不同的结合位置上。

    一切都铆接好,马如龙再次用二氧化碳焊接机,在龙骨结合处,全部点了一遍火焊。

    这种改进型的焊接机,焊接时会自动激光除锈,释放二氧化碳,隔绝氧气防止焊接时金属氧化,造成焊机不牢。

    马如龙现在焊接不是为了焊住,而是防止海浪颠簸船体,用来减少龙骨产生摩擦震动。增加铆接的生命力。

    龙骨全部接好,接下来就是,钢板焊接了,这个就没问题了,马如龙直接将电流调到了180安培,200安培下,焊接熔钢都在12毫米,所以,低电流对钢品质的要求也低了。

    设定好程序,焊接机自动运行一边除锈,一边吹二氧化碳隔绝氧气,一边焊接。

    工匠们只是负责将钢板拼接好,机器上的扫描吸附设备便会拖着电缆,一路焊接下去。

    工匠们虽然惊讶,但也都能适应,因为自家的老爷太神奇了,之前听说老爷能够一夜鏖战30位夫人,许多人不信。

    但第二天陆续看到各个夫人的贴身丫鬟,都是喜上眉梢,庄内的家丁,下人才知道,老爷确实不是一对30,而是一对24,6个年龄小的要等到过了16岁。

    而且当时第二天早上,这些夫人还都起不来床。马老爷却大清早的就去工坊捣鼓新东西了。

    接下来这几个月,他们一辈子甚至祖上几辈子,都没有见过的稀奇东西越来越多。现在已经不再震惊了。都是默默的跟在马老爷身后学习。

    而马如龙给他们的船舶制造的书籍,也被奉为造船至宝。积极认真研究学习!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