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佣兵为王 > 第59章 铁甲船海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干船坞中,马如龙围绕着这艘35米长的渔船,上下检查各处的焊缝。

    毕竟这是他制作的第一艘渔船,完全检查无误后,开始组织人员为渔船除锈,上防锈漆。

    3天后,终于迎来了渔船下水的日子。

    马如龙站在船甲板上,摸着身旁的桅杆。这些后加装的配套工具,像桅杆,滑轮组,栏杆等都是烤黑后再涂漆,进行了二次双重防锈。

    这艘渔船的重载排水量为66吨,高速航行载重35吨。

    船帆还是用了中国传统的硬帆。要说硬帆就要先说说西方软帆。

    西方软帆优点:帆面的面积大,吃风也大,强项是速度和负载有很大的优势,有多个调整点可以调整帆,根据情况微调航向,好处有利于海军和避免岩石,适合远洋航行。

    缺点:操作复杂,人员庞大,升帆提升时间长。自16世纪以来,西方大船的帆就由方帆、拉丁帆和斜桁帆组成。

    有许多模块和复杂的程序。滑轮只能用来调整绳索,不能直接升起帆。维护维修成本高极高。

    中国硬帆优点:操作方便,升降可通过滑轮吊装,所需人员少,升帆提速快,航行时间短,特别适合近海及内河贸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护成本低。

    缺点:由于只有一个支撑点,帆的面积是有限的,而大量使用的木质骨架也限制了吃风的能力。因此,航行速度缓慢,跨洋航行效率低,不适合海洋贸易。

    硬帆只能升到顶部,不能根据情况调整帆力,不利于海战中时常灵活转向。

    马如龙的渔船虽然用的是硬帆,同时他在船头的三分之一处,设了左,右,前三处钢滑轮和重心处设了一处钢滑轮组。

    共四个滑轮组,外加一个30米高的铁管,这些都是用于竖起降落伞包的,利用海面30米处的风力,将降落伞,像放风筝一样放出去。

    初步测算在一百米时,至少能额外增加510节的航速,对于现在大多数帆船只有10节不到的速度,可谓是超跑级别的了。

    很快渔船便航行出来,脱了船坞。在海面上,马如龙命令开始放拖网。

    随着齿轮转动,拖网一点点放入大海。

    接着开始放风筝伞包,很快巨大的海风便将伞包吹上了天,大约100多米后,马如龙开始命令水手,搅动船头的三个滑轮组,控制降落伞上的不同受力点。

    改变伞的角度,主缆绳已经被重心处的滑轮锁住。三个辅助滑轮,更像是稳定调整角度的作用。

    10多吨的船体,被伞包拖着左摇右摆的,十分不稳定。

    而此刻船上的方向舵,调向得能力也受到了制约。好在自己提前有所准备,加大了方向舵。

    随着更大的舵面进入水中,配合船头上的三根调向滑轮,渔船的调向的能力慢慢凸显出来。

    马如龙边指挥一众水手,边思考船前的微调滑轮组要和方向舵配合,具体怎么配合的效果更好,这个就需要不断的试验了。

    一众年轻的渔民,此时却是,眼中惊喜连连,这渔船真快啊,还拖着网呢,而且船上的机器还没有开,现在都比他们普通的硬帆快。

    这要是没有拖网,又再开动机器,那还不要飞起来。

    至于航线不是很直,操控有些复杂。

    谁还在意这个,也没人说这个鱼群是直线游动得啊。捕鱼嘛,船走的歪扭也无所谓了。

    不到一个时辰,马如龙就让人开动机器,开始收网了。

    齿轮转动很快,几十条,数百条,陆陆续续的,收入了鱼舱内。

    接着便是拖网稍作整理,再次放网。

    临近傍晚,渔船上打着灯,开着蒸汽机作为动力,回到了渔港,有了渔港上的灯塔指引。渔船很容易的开了回来。

    此时的渔港上站立着上千人,都是收工后来目睹铁甲船的。

    几百个分鱼工,已经严阵以待,平时只有几十人的洗鱼、分鱼、腌制,更多的人是去拖网。

    现在有了机器,他们也没有离开,大部分转成了,鱼加工。这次可是超过了4万斤呢!

    所有的鱼全部都会被马家庄买入,之前的王百户,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中风了,现在口歪眼斜,不能说话,还有点痴呆。人没死但却是彻底废了。

    外人都是认为这是王百户,坏事做的太多了,着了天谴。

    只有当时过来找马如龙的,两个老渔民心中隐约明白,因为当时马如龙说的太肯定了。

    “明天王百户不会再来找麻烦。”

    结果呢,第二天就传出来王百户,着凉中风了。

    天底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啊,当时两人也是以为这是天谴,后面随着时间推移,马家庄的各种稀奇东西的出现,两个老人也就明白了,这哪里是天遣,这是马老爷施展了神通。

    尤其后面知道马老爷一晚上,大战几十位美娇娘之后,坊间都开始传言,马老爷原来就是三神庙里的海龙王,修得了道行,幻化成了人身。

    否则哪里会有那么多的不同,大明人都是竖立写作,而马如龙教授的是横向写作。而且和大明人用的字也不同,更加简化。

    大家一开始学习,许多人就私下讨论,有现成的文字,为啥还要学习这些缺胳膊少腿的文字啊?大家都是不解,直到一个老秀才上香时,看到壁画上的龙爪后,新解释便流传出来,而且大家也更为信服。

    老秀才的观点是这些文字根本不是大明的文字,或者不是我们人族的文字,因为从没有见过这种很像大明文字,却又不是大明文字的字。

    这个字,应该是其他非人种族的文字,文字来源于我们人族,但是他们的爪子书写起来太麻烦,所以就给简化了。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缺胳膊少腿的字了。

    一开始大家不以为然,后来见识多了,反而相信了。因为这些东西完全是一个严密的体系而不可能是一个或几个简单的个体创作。

    周边许多人已经开始,供奉马如龙给他们的纪念银元了。在他们眼里这可是活蹦乱跳的神仙啊。有许多小娘子已经开始幻想,睡了马如龙是不是能延年益寿。

    只是这次马老爷用了铁甲船,一开始大家还担心,马老爷不赏饭了。结果很快就有人通知他们,马老爷愿意出每人每月2两饷银雇佣他们。

    海上的水手每月补贴1两,船长、大副和海上的护卫自然是由影部的人暂时担任,归熊夫人管理。

    虽然是渔船但这个是妥妥的明代高科技啊。要技术保密的好不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