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寒门宰辅 > 第三百一十二章 你搞什么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盛很有耐心,对几个老农说道:“水稻就像是马一样。好的种马与好的母马配种,能更大几率的出好的战马。如果拿马与驴配种,有可能得到好的骡子。”

    “而我们水稻呢。天南地北的种子都不一样。但是你们都知道,留下颗粒饱满的稻谷,作为种子。如果我们把一种产量高,但茎秆立不起来,或抗病不好的水稻。与抗病好,茎秆高大的水稻配种。是不是可以得到更加优化的品种?我计算过了,现在一亩水田,平均每年能出产二百斤水稻。如果我们能培育出亩产三百斤的水稻呢?”

    农民们不懂太深奥的道理,但是他们知道马、骡子,也知道瓜果是需要传播花粉,才能长瓜。

    李盛这一解释,他们便明白了。但是听着李盛说亩产三百斤,那真的是将信将疑。

    江南水稻风调雨顺的时候,会多出产一点,灾年会少出产一点,匀一下,平均亩产二百斤。

    而如果一亩田能平均出产三百斤粮食,那简直是不敢想象。

    这种事情,能做到吗?

    几个老农老实巴交,李盛又是乡里的头面人物,“顶级世家”,他们只能把怀疑藏在心中,一个字也不敢说的。

    李盛哪里能看不出来老农的怀疑?只是他也知道,任何变革的事情,都会遭到质疑的。

    事情没有走向成功,谁都会怀疑。

    每亩田出产三百斤粮食,确实是太惊悚了。要是让这些老农知道,有每亩产八百斤乃至于上千斤粮食的品种,怕是要做噩梦了。

    李盛置办的这一万亩田,第一年只拿出几百亩地,作为试验田。其余都正常开垦,出产粮食。

    要是顺利的话,明年就可以优选出品种。后年就可以大规模种植这一万亩,后年秋天,就可以产出每亩至少三百斤的稻谷了,一万亩田,就是三百万斤。

    如果可以把这些稻谷种子,推广向全国,那会带来可怕的效应。

    每家每户,吃得上饱饭了。

    李盛与这几个老农交流了一下,又在村庄内走动了许久。虽然说两位老村长,尽量给他买了成片的田,但是在浙江这个地方,是没有成片的一万亩良田的。

    都是一块一块的,光记录下这些田亩,都是脑壳疼的事情。

    到中午的时候,李盛回到了李家大宅。还没来得及吃饭,他就被关勉叫去了东厢房的客厅内。

    “老师。”李盛老老实实的对坐在主位上的关勉躬身一礼,很是尊敬。

    科举虽然是工具,但也要把工具磨的锋利才行。武力上的事情他是全自动的。

    而文章的事情,却是关勉来教他。

    没有关勉,他恐怕三十岁后都未必能中进士。他是个知道感恩的。这些年对待关勉,一直都很尊敬。

    “坐吧。”关勉点了点头,请李盛坐下。然后关切道:“你最近似乎太关心田亩了。就算你要为李家购置产业,在这两座村庄购置一万亩田,似乎也太过了一点。有那个时间、精力,不如多读书。”

    李盛心下一暖,笑着回答道:“老师放心。我并非是无的放矢。我只是提前了解一下农桑,好为接下来做官做准备。”

    顿了顿,李盛又郑重,认真的说道:“老师。我打算培育出可以亩产三百斤以上的水稻。”

    “噗嗤。”关勉正在喝茶,一口茶就喷了出来。他放下了茶盏,取出手帕擦了一下嘴巴,然后认真对李盛说道:“李盛啊。人不能好高骛远。你老师我也不是一个不懂农桑的死读书。我做官的时候,对农业很了解。知道什么时候开田,什么时候播种,知道怎么照顾农田。但就是不知道,有可以亩产三百斤的稻谷。”

    “我刚才说错话了。多读书是根本,但你也要抽空出门去与村庄内的老农交流交流,多了解农桑。否则你当不了父母官。”

    李盛的心中甚是无奈。

    不管是那几个老农,还是老师都不相信我。

    那几个老农是“敢怒不敢言”,我这老师理直气壮的训了我一顿。

    得。全世界估计都没人会相信我。

    “是。”李盛不再试图说服关勉,拱手应了一声。等亩产三百斤出来的时候,再说吧。

    我要让李东、李西二村,还有老师知道。

    杂交水稻的威力。

    有一句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还有一句话叫做,莫欺少年穷。

    不过,李盛憋在心中也有点不太好受。

    中午的时候,关勉与李盛一起上桌吃饭。小妾们另外一桌子,而且不在同一处房子内吃。

    大户人家规矩多是麻烦,但也是必须的。否则会乱套的。

    吃了午饭之后,李盛把春香叫了过来。他们两个坐在李家大宅附近的凉亭内。

    李盛看了一眼春香,充满了希冀道:“春香。少爷我要是说,我能优选出可以每亩出产三百斤稻谷的水稻,你信吗?”

    “信。少爷就算说培育出可以每亩出产一万亩稻谷的水稻,我也信。”

    春香重重的点了点头,乐呵呵道,头上的丫鬟髻也是随之一动。

    李盛觉得被暴击一万点。

    这臭丫头明显的敷衍我啊。

    李盛已经完全放弃了,等粮食出来之后再说吧。乡村生活,虽然没有在江湖上活动,那般激荡热血,但也别有一番滋味。

    李盛很少出门走动,但是很多人来拜访他。士林之内的名声,不降反升。

    士林之中,他神龙见首不见尾。但是士林内,却留下了他的传说。

    当然。临海四大才子,往来还是很频繁的。王渊、吴用、赵伯禽时不时的会来住上几天,向李盛讨教一下文章。有时候,李盛会开玩笑一句。

    “我都成了你们的老师了。”

    不过三大才子的资质都挺平庸的,哪怕李盛倾囊相授,进步也不是很大。

    能否考中举人,那也是不好说。

    浙江文风鼎盛啊,水平高的人太多了。

    如此冬去春来。

    春天到了,李家的一万亩水田,开始开垦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