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156章 赤子之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顾爱农五旬的人了,这抓阄的心性起来,居然就抑制不住。

    当下做了两个纸团,放到袖筒里晃了晃,又伸了伸胳膊,伸手进去摸了一个纸团出来,展开一看,是‘尖’。

    顾爱农抓阄到‘尖’,正要提笔点下去,忽然想到,自己看过的其余卷子里,‘圈’是一个没有,而‘尖’才有区区不到五个。

    大意了啊。顾爱农思索一下,摇头一笑,便宜你小子了,于是提笔,圈了下去。

    这一圈下去,在顾爱农阅过的卷子里,就成了头一名。他虽然不喜这篇文章结尾拍皇帝马屁居然拍的文采飞扬,奈何这文章的治国理念深深地合了他的心意,再加上殿试阅卷中一些不成文的规矩,最终被取为头名。

    什么样的不成文的规矩呢?待八名阅卷大臣将所有的文章阅完,就要开始总核名次,由首席阅卷官,也就是顾次辅专司其事。但是前三名即一甲的试卷必须是八个“圈”,稍逊者为二甲。如果试卷中“圈”、“尖”、“点”间杂,即为三甲;有“直”的便排在三甲之后了。

    可是这顾次辅呢,评了不到五个‘尖’,一个‘圈’也没有,这就是打破那不成文的规矩了。

    依照惯例,前三名必须是八个圈,顾次辅作为排名首位的阅卷大臣,一个‘圈’也没有,这前三名怎么评出来?

    可是这时候再返回去改,也不合规矩了,因为这阅卷啊,是在文华殿一个长案上,八名阅卷大臣一字排开,由收管官把卷箱取来开封,将试卷取出打开,一卷一卷地分送到阅卷官面前。

    每位阅卷官收完试卷后,即开始阅卷。每看完一份,便在试卷上写下自己的姓氏不写名字,同时写上优劣符号。待把自己分到的试卷阅毕,再阅评他人看过的试卷。这样逐一轮流传看,每位阅卷官都能看到每名考生的试卷,均写出优劣评语。这种阅卷方法,旧时称为“转桌”。

    顾次辅因为沉浸在辛清纯的文章中纠结,你想啊,辛清纯的文章如此符合他的政治理念,因为拍了几句皇帝的马屁,他都不想给‘圈’,那么那些不太符合他的政治理念的卷子,他又如何能看得上。

    这是因为辛清纯的文章在他眼里先入为主了。

    如此一来,沾光的是谁?是三棵树雅居里参加了顾爱农执政理念及其文学作品研讨会的一众学子。

    这些人,像段无涯等理解的深刻的几人,在顾次辅的笔下,圈的是‘尖’,仅次于‘圈’。其余人凡是参加了研讨会的,也没有低于‘点’的。

    事已至此,也没办法了,顾次辅宦海沉浮几十年,早就做到处变不惊。规矩是不成文的规矩,打破了一次又如何?

    待评定检核完毕,接下来该如何?

    要将前十名晋呈皇帝钦定名次,前三名为一甲即状元、榜眼、探花,第四名为二甲传胪,后六名没有特殊称呼,与再后面的六十人同为二甲进士出身。

    本次殿试取士三百名,那就是一甲进士及第三名,二甲进士出身六十七名,三甲同进士出身二百三十名。

    皇帝评定发下后,再把其余的试卷依照名次列出正式写榜。榜用黄纸裱成两层,称为“金榜”,写毕,加盖“皇帝之宝”,待到宣读典礼时公布,然后,用红线张挂在太和门,悬挂三日后,再交与内阁存档。

    所以,以顾次辅为首的一众阅卷大臣初步排出了前十名,这不是最终名次,只代表阅卷大臣的意见,最终结果要送给皇帝钦定。

    乾秉帝作为主考官,对这一届的殿试很是期待,自己冥思苦想反复修改过的考题,他也迫切地想看到考生们写了些什么。

    看到送过来的前十名的考卷,他不由得就乐了,这些考卷,在阅卷大臣排定名次后,就把糊名取掉了,因此乾秉帝能知道自己看到卷子的考生姓名。

    有人说没有最终排定名次,因何要把糊名去掉,这不是影响科举的公正么?

    这么想就不对了,首先位置就没摆放正确,这主考官是谁?是皇帝啊,说的好听点儿是为朝廷取士,说白了不就是为皇帝选拔人才嘛。

    所以试卷到了乾秉帝这里,是不需要糊名的。

    摆在乾秉帝面前的,是按照阅卷大臣排定的名次摆好的试卷,第一份就是第一名,辛清纯的考卷。

    乾秉帝取过来第一份,先看辛清纯的考卷。

    前面依法治国部分,乾秉帝登基多年,这些老生常谈的内容,他是听的也多看的也多,并不觉得辛清纯的文章有多么出彩。

    待到看到辛清纯写出君臣上下相互约束制衡,帝王应崇尚清净无为而治的时候,他反而皱起了眉头。

    哪个帝王愿意被臣子约束制衡?

    乾秉帝若是想要无为而治,何苦在户部成立计划司?

    越看,乾秉帝的眉头皱的越紧。

    好你个辛清纯,枉我对你寄予偌大希望,你就是这么给我答卷的?

    乾秉帝压住怒火,平复了一下心绪,接着往下看去。

    “恭惟皇帝陛下,毓聪明睿智之资,备文武圣神之德,握于穆之玄符,承国家之鸿业,八柄以驭臣民而百僚整肃,三重以定谟猷而九围式命,盖已操太阿于掌上,鼓大冶于域中,固可以六五帝、四三王、陋汉以下矣。乃犹进臣等于廷,图循名责实之术,欲以绍唐虞雍熙之化,甚盛心也。臣草茅贱士,何敢妄言?然亦目击世变矣。顾身托江湖,有闻焉而不可言,言焉而不得尽者。今幸处咫尺之地,得以对扬而无忌,敢不披沥以献。”

    呀,误会了,这是一个忠臣啊。

    乾秉帝难得的心中也羞涩了一下,这小子,把我跟三王五帝相比,还说我的成就不在三王五帝之下,哎呀呀惭愧。

    看到这里,乾秉帝竟然觉得前面辛清纯大放厥词的部分,竟也不那么讨厌了。

    乾秉帝看着这些恭维之词,想起了在殿试中,辛清纯抬头对自己笑的瞬间,赤子之心,绝对的赤子之心。

    普通臣子岂敢轻易与自己直视?更何况还对着朕笑了一下,说明啥?说明这小子是个赤子,肚子里,没有弯弯绕,那么,他这些恭维朕的话,想必也是真心的。

    嗯,十足真金的真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