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174章 储君之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前来为三皇子殿下送行的人很多,除了三棵树这个小圈子外,宫里的宫外的,朝堂的在野的,都聚在这里。

    眼见着三皇子的车驾远了,送行的人方开始三一群五一伙的散去。

    三棵树雅居众人这一伙,算是人数比较多的一个小群体。

    大伙彼此看了看,最后都将目光放到了段无涯和辛清纯身上。

    是的,在后晋王时代,京师中三棵树的主心骨,就是这两人了,其中辛清纯的分量还要更重一些。

    科举前,大家都是衙内,辛清纯家老爷子虽是翰林,相比起来分量还是低了一些。可是随着乡试、会试、殿试等一步步走过来,辛清纯以三元的名次奠定了自己的位置。

    自身有实力,才是最大的实力。

    何况现在辛家老爷子也是堂堂正四品官员了,还是户部计划司郎中这等权重很大的位置。

    尤其是,自今日开始,这个小圈子里绝大多数人都要进入到各个衙门为官了。大家都是七品,唯独辛清纯,因为状元的身份,起点就是从六品翰林修撰。

    不是有句话这么说的么?官大一级压死人,自古皆然。

    自然而然的,在后晋王时代,在这京师里,从六品的辛清纯成为了这个小圈子里的领头羊。

    辛清纯看着众人望向自己,知道这些人在等自己拿主意,于是毫不客气地说道:“今日是各位上衙的第一天,莫要迟了,先各自去衙里报到,晚间咱们在三棵树雅居聚首。”

    又扭头看向段无涯:“段兄,你今日不需要上衙,咱们且一起走一程。”

    段无涯当然不需要上衙,他还在等着几日后的翰林院馆选呢,他的目标,可是考取翰林院的庶吉士。

    三棵树小圈子里的众人纷纷散去,奔赴各自的衙门报到去了。而段无涯随着辛清纯上了李少悔的马车。

    辛清纯倒不是有多么重要的事情要与段无涯商量,他只知道,三皇子去太原做晋王爷去了,京师这一个小圈子里的人仿佛失了主心骨,若自己再不表个态,那这些人就难以心安。

    其实城头变幻大王旗,那个位子最终是谁坐上去无所谓。辛清纯很明白,现在乾秉帝春秋正盛,现在过早的做了棋子,不是什么好事情。

    再者说,以他穿越者的身份,本想着就是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小衙内,娇妻幼子暖暖一生度过去就好。

    现在过早参与到这种争斗中,那种忽上忽下、变幻不定感觉,会让他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而且他很讨厌那种被人当棋子拨来拨去、完全不能自主的感觉。

    马车里,段无涯一如既往地沉稳,不发一言。辛清纯也低着头琢磨着一些心事。

    一时间,马车里谁也没说话,只听得车轮辗在石路上的声音。

    一直走了许久,眼看着要到翰林院了。辛清纯才抬起头向段无涯瞅了一眼,说道:“三皇子此时离京,在我看来。未尝不是好事儿,退一步海阔天空,现在看着像是吃了一点委屈,却也躲开了一些烦恼。”

    顿了顿,辛清纯放轻了声音,继续对段无涯说道:“比如说,现在还有人非议晋王殿下么?矛头都冲着其他几位皇子去了,皇帝如今春秋鼎盛,无论谁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和热情了,都是今上不愿意看到的。晋王殿下这一离开,无论他本身放不放手,是不是比原来名望更好了一点?”

    说完这些话,辛清纯看了看段无涯的气色。觉得段无涯心情不大好。不由得暗叹一声,少年人毕竟是少年人。即便理智沉稳如段无涯这样的,也难免对三皇子殿下的离京耿耿于怀。

    储君之位,岂是几个少年能凭意气而决的?

    这里面牵扯的人和事,莫说几个少年,就是内阁几位老臣,也不敢轻举妄动。

    越是这个时候,作为三皇子圈子里的一员,都要小心谨慎不敢有任何动作。稍一动作,都是对天子对规矩的肆意破坏,都是臣权对君权的严重侵犯。

    大皇子一系的人欢欣鼓舞了?

    那就先让他们舞。

    这个时候能跳出来舞两下的,要么是傻逼,要么是傻逼中的王者。大皇子尚不是太子,太子之位悬着,乾秉帝就那么看着不动声色。

    和这个巨大利益比起来,三棵树这一帮刚刚踏进官场一步的少年郎,根本不会有什么存在感。就是自己这状元,很显然也是微不足道的。

    想到这里,辛清纯忽然索然无趣,自己还是距离这个游戏太远了,自己所经历的波澜与拨动庙堂的那只手比起来简直是小儿科。

    马车停了下来,翰林院到了,辛清纯意兴阑珊的对着段无涯拱拱手:“段兄,这件事情先放下罢,你且乘车回去,我到衙了,咱们晚间再见。”

    段无涯也向着辛清纯拱拱手,没多说什么话,由李少悔驾着车离开了。

    踏进翰林院,辛清纯迅速转变了心态,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他迅速抛开了莫名其妙的伤感情绪,热火朝天的投入了工作。

    这里天地广阔,起点甚高,作为连中三元的状元,起步便是从六品,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大有可为!

    今日于侍读不在值房,去宫里应差去了,仅余辛清纯和张编撰在值房里。

    编书这种事情,放在辛清纯穿越前的二十一世纪衙门里,那是相当冷门,但在这年头的意义可完全不同,说是最清要的工作也不为过。特别是帮皇家编书的,编什么实录、会典、大训之类的,编完了按惯例都是要立地升官的。

    张编撰在干啥?编书。

    《文昌大训》,是一本给皇家教育子女的教辅类的书。既然是给皇子们编写的教材,那么对参加编教材之人总该给点便利罢?比如说加个侍班东宫之类的名头……

    张编撰便是如此,因此同是编撰,张编撰排名便在辛编撰之前,不仅仅是人家工龄早,实在是人家有个兼职,哪怕东宫现在无主,那也是东宫。

    待到储君位置一定下来,人家张编撰便占有了先天上的优势,说是东宫原班人马也不为过。

    你看看,说是把储君的事儿放在脑后,才送了段无涯走,这就又说起来了。

    身在朝堂,你想清流,哪儿那么简单?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