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175章 柯亭论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辛清纯来的晚,《文昌大训》这等大活儿,轮不到他插手了。

    说起来也是,自从辛清纯入了翰林,头一日熟悉了熟悉环境,隔日便接到了与蒙古使团比试的差事,几日里没有怎么上衙,待到制作出天雷二号,灭了蒙古使团的威风,自己又得了乾秉帝的关照,一下子处在风口浪尖上。

    如此过了几日,又逢上三皇子殿下封了晋王要离京。

    你看看这一堆的事儿,直到今日,堂堂从六品的翰林修撰,手头居然还没有差事。

    看着兀自忙碌的张修撰,辛清纯叹了一口气,踏出值房的门,来到了翰林院中庭甬道上面,左右看看,一时间也没个去处。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此时正是暮春初夏的季节,杨柳春风夹杂着花香扑面而来,令人陶醉往返。

    辛清纯负手立在甬道上,暗暗感叹,这就是翰苑风流的味道么?

    这翰林院不比其他部院衙门,并不开门办公,门口也不会有人来人往的场景,说的文雅一点叫做孤芳自赏。

    你看,正合了辛清纯此时的味道。

    他倒是想忙碌呢,可是张一丰还没给他安排事情做。这翰林院日常工作是干嘛的?

    在这衙里,主要工作就是看书、编书、写文章、起草诏书,至于侍从皇帝了,那事儿就多了。你说辛清纯这初来乍到的不等着张学士吩咐,自己能找到什么事做?他要是闯进别人房间,说一句“我来帮你写诏书”,还不得被当做另类耻笑?

    因此辛清纯继续负手在甬道上走东走西,一来是他确实一时间找不到事情做,二来借此排遣一下三皇子殿下西去太原的烦闷。

    你看看,他还是放不下。

    就这样东走走,西走走,毕竟入职时日尚短,对这翰林院的格局还算不上是熟悉,入职当天由张一丰带着到各值房转了转,便再也没有四处走过。

    左右无事,不如就四下里走一走,总归翰林院就这么大,算不上熟门熟路但也知道东南西北,如此走来走去,远远望见柯亭那里有一圈人正把酒临风。

    这可把辛清纯着实的惊讶了一下,抬头看了看天色,这不正是上衙的时候么?怎么还有人在这里喝酒?

    其实是辛清纯想差了,若论起士大夫们的闲适,本朝可以算得上是士大夫们的天堂,翰林们的骚客雅集,这很正常,莫说别人,就是当朝的几位阁老,也总是偷出时间来这柯亭中坐一坐呢。

    向前又走了几步,方才看清楚,那在正中倚柱而坐的,不是文华殿大学士顾爱农又是谁?

    别看顾爱农是大学士,跟翰林院可关系不大。

    翰林院里也有学士,有掌院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等官职。

    而本朝大学士定员为六人,共“四殿”、“两阁”。也就是中极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

    翰林院学士为正五品,而大学士则为正二品。

    走近了一些,辛清纯认真听去,发现正在讨论经义心得,想转身离去吧,可是顾爱农在殿试时作为阅卷大臣取了自己头名,怎么说也算是自己的老师。若不是顾爱农,辛清纯在乡试的时候怕是也要出意外。

    自从科举结束后,辛清纯就彻底把四书五经抛之脑后,一门子的心思,再也没有在这上面关注过。

    可是顾爱农在,他也不好躲开,只好硬着头皮走了过去。

    顾爱农看到辛清纯,很是高兴,这少年他喜欢,于是主动招呼他进圈子坐下。

    辛清纯盛情难却,只好入了伙,但听着实在是无趣的很,也不想搭话。

    听着听着,他的感觉只有两个字,枯燥。昨晚又没有睡好,一早天不亮就起来去送三皇子殿下,体力消耗很大,刚才在甬道中吹着和煦的微风走动时还好,此时安坐下来,就感到极其困乏了。

    所以辛清纯在人群后面坐了一会儿,不由自主的打起了盹,有经验的都知道,这根本控制不住,瞌睡可是有惯性,停都停不下来。

    不过席间这么多人,又不是在皇帝面前那种正经场合,只要不太出格也就没人会注意,或者即便注意到了也就是一笑了之。

    但是,他是辛清纯。

    连中三元可不是侥幸就能得来的,又是新鲜出炉的状元郎,还是前侍读学士辛无疾的儿子。

    更重要的,他是次辅顾爱农喊进这个圈子里来的。

    若想不被人注意,怎么可能?

    于是,席间就有人频频向辛清纯看去,这样一来,就又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于是探讨经义的人渐渐少了,大家纷纷把目光盯向了辛清纯。

    顾爱农见状,哈哈笑了起来,环顾众人道:“今曰经义说得不少,诸君不觉口干舌燥、头昏昏乎?不若各品香茗,唱诗词以怡情。”

    众人纷纷曰可,这样一来,辛清纯便醒了过来,四下一看,见众人大都盯着自己。

    丢人了。辛清纯慌忙起身,便欲道歉并解释,谁知道顾爱农又抢在他前面说话,这次却是对着辛清纯。

    顾爱农对辛清纯道:“近日于坊间得了一本《春江花月集》,闲时翻开一看,叫我颇感惊喜。若不是这本书,我还不知你是这春江花月社的社首。我看你遣词立意,多有精妙,时常令人耳目一新。”

    辛清纯忙躬下身子,连呼不敢当。

    直起身子,复又微微躬身道:“老师谬赞了,小子闲来无事胡乱吟诵几首,入不得大雅之堂。”

    顾爱农抚须笑道:“如今已经是初夏时节,眼看又是一年春过也,我等岂能不解风情,辜负这诗家风景。辛清纯你当年在康县,可是作出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等佳句。说说看,近来又有什么佳作,在此与诸君共赏?”

    不得了,顾爱农身为内阁次辅,居然连自己在康县的事儿也知道。这首诗虽然刊在《春江花月集》内,可没说是在康县作的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