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181章 再写中秋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出了圣寿宫,辛清纯依然琢磨着乾秉帝的话语。

    在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里,他只关注一件事,就是乾秉帝说要给高家女诰命。

    关于媳妇的事儿,那就是大事儿。

    现在辛清纯表面看着风光了,整日里行走在皇帝、内阁和各部堂之间,实质上,还是一个秘书的身份,并没有决断之权。

    天天东奔西走的,除了熟悉了各部堂的职能,对朝廷处理政务的流程熟悉了,几乎没什么大的立功的机会。

    无非是跑腿更多一些,做的好了,是你应该的,做的不好了,那是你跑的还不勤快。

    到了内阁,将事项安排回报给阁老,还来不及喘口气喝口水,就有传旨太监到来,是给辛清纯传旨的。

    辛清纯可是刚从皇帝那里回来,这是干啥?命辛清纯加入到编写《文昌大训》的小组里,司值郎的工作照旧。

    这,不是送功劳么?乾秉帝对辛清纯,可真是没得说。

    前文说过,帮皇家编书的,编什么实录、会典、大训之类的,编完了按惯例都是要立地升官的。

    而且《文昌大训》,是一本给皇家教育子女的教辅类的书。

    这本书出来,只要编者一栏写上了辛清纯的名字,皇子公主们读了这书,也算是受了辛清纯的教了。

    好吧,这是个大大的肥差,辛清纯想,如此便承了乾秉帝的情。

    辛清纯谢了恩,琢磨了一下,觉得应该回翰林院走一趟。不能平白得了这个名头,该有的过场还是得有的。

    回到翰林院,辛清纯先来到了张一丰的值房。

    张一丰抬头看见辛清纯进来,嘴角顿时微微翘起:“知道你要过来,没想到这么快就过来了。”

    皇帝的旨意显然已经送达这翰林院了。

    《文昌大训》编写组里,目前有七八人,各自分工了一部分,眼见着就要完成,这时候让辛清纯加入进来,显然是皇帝给辛清纯送的一份福利。

    这《文昌大训》虽然对《三字经》部分内容有所收录,可是明面上,这《三字经》的作者是辛无疾,与辛清纯并无半点关系。

    因此,这就是赤裸裸的送福利了,除非辛清纯真正参与到《文昌大训》的编写中,但是司值郎的工作性质,导致他根本没有时间。

    那么只能,生受了。

    见完张一丰,辛清纯又来到自己在翰林院的值房,于侍读依旧不在屋里,张修撰一个人在值房里,正捧着书喝着茶。

    见到辛清纯进来,张修撰一愣,旋即迅速起身迎了上来:“哈,司值郎来了。”

    张修撰的热情,可不是虚的。辛清纯的圣眷和潜力,任谁都看的出来,如此有着上升势头的潜力股,还不得趁着目前的同僚之谊结交好了?

    在张修撰这里又坐了一会儿,将自己要加入《文昌大训》编写工作的事儿说了,辛清纯这才离开。

    几日的功夫一晃就过去了,这一天中秋节照例是休沐日,但是辛家除了辛清旭,辛无疾和辛清纯都在家待不住。

    辛无疾目前是红袍高官,以他正四品郎中的身份,勉强可以参加皇帝举办的宴会;而辛清纯身为翰林兼司值郎,也不允许他在今日休息。

    更何况,皇帝早几天就透出口风,让他填词呢。

    若论起中秋词,又有哪一首能超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莫说是超过了,就是比肩,纵观前一世的几个朝代,都没有一首可以与之并列的。

    皇帝请客,这场面之大、规矩之多,也不需要再提了。只说到了这献诗献词的时刻。

    皇后见得这中秋热闹,也是高兴,吩咐人传下话来,要在座各位写一写这中秋节的热闹场景,诗词皆可,韵律不限。意思就是大家想怎么写怎么写,不指定韵律,但要合乎韵律。

    前文说过,皇上皇后请客,图的就是个热闹,显示亲臣爱民的气度,所以是允许带家属的,在座一众官员,大都带了家中争气的少年前来,想着万一能遇上个什么机缘。

    所以,皇后即便不吩咐,这些人也是要献诗的,甚至往往都提前准备好,就等着这一刻一鸣惊人。

    可是这个中秋,因为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令多少人望而生叹?

    于是大家纷纷看向辛清纯,这怎么写?你都把中秋词的水准拔到这种高度了,还让我们怎么写?

    辛清纯受到众人眼神暴击,一时间哭笑不得。

    只是,一时间他也拿不出哪首词来能与‘明月几时有’媲美啊。

    另一个平行世界里,苏东坡其实是作过三首中秋词的。

    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第一首。

    即便是苏东坡自己作的后两首中秋词,在地位上,也无法与这第一首比肩。

    第二首:《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东坡写这首词时,时间来到了1080年。乌台诗案已经过去了一年,苏轼差点被杀,好在朋友多,救了他一条小命。

    这一年的苏轼,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你说苏轼能高兴吗?死里逃生以后,苏轼真的感受到了世事的确是一场大梦,人生太短暂了,能够经历几次这样凉爽的秋天呢?

    那么这首悲凉之作,明显不适宜在这场合拿出来。

    还有一首。

    时间一眨眼,又来到了1082年,这个时候的苏轼已经在黄州呆了两年时间。已经完全熟悉了这里的生活,也逐渐开始认清了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苏轼逐渐再次豁达了起来,他走出了乌台诗案的阴霾,也习惯了被贬谪的生活,甚至从中找到了乐趣。

    这首词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苏轼不再低头看地,而是抬头看天。不再是发愁,而是重新端起了酒杯,对着明月干了一杯。他也不再孤单,因为有长空万里、飞云流霞、明月清风作伴。

    所以说,此时的苏轼,已经彻底摆脱了人生的烦恼,思绪进化到了另外一个层次。此时的苏轼,或许才更值得我们敬佩。

    辛清纯见众人纷纷望向自己,也不再犹豫,从侍者手里接过纸笔,微一凝神,蘸墨写了下去: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