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197章 备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说了这么多,作者只是想表明,强大才是硬道理,正因为大明水师强大,世界各国才畏惧臣服,明朝出现了“万国来朝”盛景。而大明水师也确实没让世界各国失望,自建立到解体,三百年从无败绩,即使到了明末,仍然能战败入侵者,这样的军队,实为中华民族之骄傲!

    而辛清纯穿越而来的这个平行世界的明朝,正是出于‘海禁’期间,海军已经解体,但是福船依然有部分保留着,图纸还在,建造船只的基础还在。

    这也成为乾秉帝敢于思索半日就决定宣战的底气所在。

    名为工部侍郎王岩主管,实际为辛清纯说了算的将作监,也接到了兵部下的望远镜和红衣大炮的大量订单。

    自从送了一个放大镜给刘健,刘健又带到了宫里,将作监能生产望远镜一事,已经不是秘密。

    帝国向倭国宣战的消息,对辛清纯和罗然来说,十分的振奋。

    二人早就想到了望远镜在海战中的作用,因此,兵部还没有下单的时候,辛清纯就已经下达了全力进行望远镜生产的命令。

    于此同时,将现役中的红衣大炮各拖了两门过来,正在组织工匠进行研究。

    现役中的红衣大炮分为战炮、攻炮和守炮。战炮一般比较细长,主要用于远射,便于野战;攻炮主要用于攻城,既可直射也可曲射;守炮一般放在城墙上,用于炮击接近城墙的敌人,因此炮身较短。

    此时的红衣大炮,弹丸是由石、铁、铅等材料制成的球形实心弹,虽奇巧绝伦,形制及使用方法多种多样,但缺陷也很明显,是以直接撞击目标而起破坏作用的。

    红衣大炮在设计上确实有其优点,它的炮管长,管壁很厚,而且是从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处两侧有圆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为轴可以调节射角,配合火药用量改变射程;设有准星和照门,依照抛物线来计算弹道,精度很高。

    红夷大炮最突出的优点是射程,对重型火炮而言,射程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环节,即使现今也不例外。目前明朝正在使用的这一批红衣大炮,经不断改进,使有效射程达到1500米,最大射程到2.5公里。

    辛清纯哪里懂什么火炮?穿越者系统又没有提供相关技术。但是他对现代炮弹的形状和炮筒里的膛线是清楚的。

    他知道,将圆形炮弹设计成锥形,然后把炮筒里做出膛线,使之高速旋转,可以提高炮弹的穿透力和打击距离。

    至于剩下的,就交给这些工匠和时间吧。

    谁叫自己,穿越前不是一个军迷呢。

    作为一个普通人穿越了,若是没有穿越者系统,真的是啥都造不出来啊。

    对倭宣战后,朝廷目前依然是实行的海禁的政策,但是重组海军是势在必行的,于是各方势力,也在这个时候纷纷跳了出来。

    此时不同以往,这是乾秉帝乾纲独断的举国对倭宣战的命令,在这种大背景下,以往那种零零散散的被动防守式的抗倭,只能算是小打小闹了。

    海岸线那么长,因此,由谁来挂帅,谁来为将,成了各方势力关注并争夺的焦点。

    这其中,尤以现任的沿海各地的总兵、将军等最为活跃。而京师中,也有一股势力,对宣战后的将帅之位表示出十分的关注。

    沿海各地的将军、总兵对即将组建的海军进行关注,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或者是因为责任,或者是因为利益,或者是身系着某大族的利益,被推出来,不得不为之。

    可是京师这一股势力,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居然是大皇子一系。

    虽说三皇子被封了晋王,离开了京师,可是大皇子现在并没有被封为太子,还没坐上储君之位,这么积极地想掌握海军军权,是想做什么?

    纵观历朝历代,都没有这么骚操作的,大皇子身边的人,吃相太急了吧。

    似三棵树圈子里这些三皇子一系,自从三皇子封了晋王,这些人又选了官,双方都开始谨慎,多了一些顾虑,这段时间少有来往。

    结交藩王可是受当权者忌讳的。

    辛清纯借着为刘首辅调制眼镜的由头,隔三差五的就往内阁跑,却没听到关于东南有价值的信息。

    是的,目前玻璃制作技术日臻成熟,不同规格的镜片打磨出来不少,刘健大人已经戴上了将作监制作出来的本朝破天荒的第一副眼镜,看书视物不再费力,因而整个人的精神都焕发起来,不仅他自己高兴,乾秉帝也是对此大加赞赏。

    至于放大镜,也做出来不少,送至宫中五十副配楠木托的精品,由乾秉帝分配或者赏赐,一时间,将作监的风头无俩。

    虽然望远镜的原理和玻璃磨制技艺已经掌握,但是望远镜的制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一帆风顺。

    主要还是一个焦距的问题,手工打磨的镜片,难以在曲度上达到统一,于是需要不断的尝试调配,难以达到量产,直到现在,也不过制作出来区区两架,还是不能达到辛清纯满意的那种。

    其实,以这个时代的工艺技艺,这两架望远镜已经不错了,但是作为一个穿越者,无疑辛清纯的眼界是很高的,罗然只能不断的激励匠人们继续改进完善。

    这一天,辛清纯来到值房,继续给选官至东南沿海一带的同年写信。

    根据罗然统计,并由杜嘉在吏部文选清吏司查档确认,辛清纯这一科的同年,选官至东南沿海的同年,一共七人。

    其中三人任了知县、一人任府推官、一人任按察司经历、一人任安抚司俭事(正七品高配),还有一人,勉强与沿海沾边,去了南京任留守司都事。

    这七人在东南沿海,必定会逐渐融入到当地的官场、豪族之中,现在辛清纯用不到他们,不代表将来用不着,总之作为同年,日常联系的紧密一些,也是应有之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