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207章 昌邑威武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升级后的红衣大炮如此威力,让莱州府一众官员都惊掉了下巴。

    这超越时代的武器,带给莱州府一众官员的震撼,是巨大的,尤其是巡检司一众官兵,那眼睛里,恨不得冒出光来。

    那就留下这些炮,辛清纯想到。

    接下来,交代了随行来的工匠,将红衣大炮的使用方法教给昌邑县巡检司几个机灵的小卒。

    在潘国林幽怨的目光下,辛清纯率先一步下了岛。

    钦差,翰林修撰、内阁司值郎、将作监博士兼按察副使辛清纯,怎么可能会理会一个疑似贪官,小小的五品莱州知府的感受?

    红衣大炮,六门,我就留在昌邑县了,你咬我啊。

    关键是这三山岛,确实也是布防红衣大炮的理想之处。

    下了岛,辛清纯与鲁小明耳语几句,带着莱州府一众官员,来到昌邑县衙。

    既然来了这昌邑县,辛清纯就要给自家兄弟,捧捧场子。

    此时,潘国林已经知道小小的昌邑县令与此次前来的钦差辛清纯的关系。

    同科进士,在蠡县有交集,都是春江花月社的社员。

    知道了这些关系,辛清纯为何离开莱州府到了昌邑县,就解释的过去了,因此,潘国林看向鲁小明的目光,都带了一些柔和。

    你看,这官场上,哪有什么秘密可言。

    许多事情,都是一点就破,大家也心知肚明。

    到了昌邑县衙,在破旧的县衙正堂,辛清纯开始感慨。

    “昌邑县不容易啊。”

    只这一句话,鲁小明神色黯然,潘国林的汗可就下来了。

    在潘国林辖下,昌邑县本就是他最不关注不放在心上的一个县。

    鲁小明来到昌邑县半年,根本就没有拜访过他这个上官,虽说中间隔着一个平度州,可是你好歹是一县之令,没多有少的,你得来我这衙门看看啊。

    你居然一次都没有。

    这就很让我不开心了啊。

    潘国林如此想,是官场上的常态,也恰恰说明了鲁小明新官上任,于这官场文化一途上,还有待学习。这不怪潘国林,换了任何人在莱州知府这个位置上,都会这么想。

    但是此时潘国林知道了鲁小明与此次来到莱州的钦差辛清纯有旧,就换了一种神情。

    “钦差大人明鉴,整个莱州府,都不容易,在莱州府为官,苦啊。”

    起了个头,潘国林就莱州府的不容易,开始????碌亟衅鹂嗬础

    莱州府苦吗?放在后世,在辛清纯穿越来的那个时代,莱州府富的流油。

    有港口,就有贸易,后世的莱州,不知道得了大海的多少红利。

    但是在这个时代,由于海禁的原因,莱州府确实是苦,不说别的,起码移民就越来越多。

    这里说的移民,不是外地移来莱州,而是莱州移到外地,比如说青州。

    莱州靠海,百姓们却不能享受到大海的红利,土地还很贫瘠,你让百姓们怎么活?

    辛清纯调研考察了几天,如何不知道莱州贫穷的原因,他只是欲给自家兄弟抱不平罢了。

    当下截住潘国林的话头,辛清纯就昌邑县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发展的意见。

    第一是要加强兵备,当着潘国林和指挥使的面,要求莱州方面的军事力量向昌邑倾斜。

    这是赤裸裸的人情利益输送,但是潘国林等还不能说啥,毕竟辛清纯的职位在那里摆着,按察副使,巡视兵备,可不是一句空话。

    第二就是要求莱州府放权,允许昌邑县临海居民下海捕捞海肠等渔获。

    这就有点儿违反政策了,朝廷说了海禁,作为钦差的辛清纯,居然要求莱州府放开昌邑县的渔民下海,多少有点儿过了。

    辛清纯咋想的,不想当了?并非如此,自从脑子里有了开放海禁的念头,他就仔细地研究了太祖对于海禁的各种指示。

    先说最初一道太祖圣谕,是禁止私自出海的,当时天下初定,建朝初期,前朝残余势力退往沿海岛屿,却贼心不死,一方面在国内拉拢一些人培养党羽,另一方面勾结海寇欲卷土重来。

    所以太祖爷下令禁海,以隔断贼子与大陆的联系,使其不攻自破,这是基于当时形势的一种对敌方略。

    再说太祖第二、第三道圣谕,是禁止‘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禁止入海捕鱼’,此段时间正是朝中某要员案发,其罪名之一便是私通倭寇,此道圣旨正是针对此案而发,乃是鉴于国内的紧急状态,而特别的颁发的。

    《太祖实录》,太祖高皇帝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苟不禁戒,则人皆惑利而陷于刑宪矣。故尝禁其往来。”

    太祖爷圣训的真意是‘他老人家认识到通过海路,也可以与番邦交通,如果不禁止老百姓通过海上贸易私下贸易,恐怕都会不思劳作,纯事商业。因此太祖曾下令,可直接逮捕‘不事劳作,专事商业’之人,忧心触犯法令之人太多,所以曾经禁止往来。

    为什么说是曾经呢?只要看看后面一条谕令即可,二十三年,‘诏户部严交通外番之禁。上以中国金银、铜钱、火药、兵器等物不许出番。’很显然是‘严’而不是‘禁’,只是禁止关系国家安全的物资出番,言外之意,茶叶、丝绸、瓷器等,还是可以卖出国去的。

    暗弱如前朝南宋小朝廷,之所以可以和蒙元金辽对峙百五十余年,皆靠海上之利焉,南宋的皇帝都能想到,圣明如太祖皇帝更是了然于胸。

    所以在外无海寇叛逆之患,内绝乱臣贼子之忧后,前面的禁令自然解除,开始允许可以为大明换来巨利的物品出海,只是不许出售要害物资罢了。

    太祖建国二十七年的时候,太祖爷曾说‘敢有私下诸番互市悉治重法。’是什么意思?

    太祖爷禁止的是私下与诸番互市。言外之意,只许官方互市。这正是太祖爷圣明,想出来的两全其美之策,既可以得到海上贸易之巨利,又可以避免百姓通番忘本,荒废了农事。

    建朝三十年时,太祖又言‘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显然是对上一条的重申,太祖爷的最终意思也就再明显不过了,只能由国家进行贸易,不许私人擅自进行。

    所以,这才是辛清纯结合了穿越前上一世的了解,对本朝太祖的所谓祖训给出的最明晰的答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