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221章 如此催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宋子彬现在的心情如何形容?

    这个季节本没有春风,但是那拟任官员的一纸公示,吹绿了他的人生。

    而拟任为将作监检校的二人,也是被这巨大的惊喜砸到了脑袋上,彻底晕乎乎了几天。

    吏部接到这两个从未听过的官职名称的任命,也是懵了。

    将作监匠正?

    将作监检校?

    从来没有的官职,你将作监给造出来了。只听说将作监可以造望远镜、造大炮,现在连官职居然也可以造出来了?神奇啊。

    这事儿,王齐科就办着有些费劲了,还是辛清纯跑了几趟,才将这事情搞定,莫看这九品小官,他还又一次搭上了顾爱农的人情。

    至于邸报上的宣传,辛清纯亲自捉笔,将宋子彬等三人的事迹作了三篇锦绣文章。

    他要造势,一篇文章哪里能行,必须要邸报连续三期都刊登了将作监的变革,才勉强能达到目的。

    邸报是哪儿出的?本朝设立有专门出《邸报》的通政司,专门管理《邸报》的出版发行。

    通政司使张广超,乃是一个迂腐守旧之人,辛清纯在这邸报上连篇累牍地大肆报道将作监,他哪里肯?

    这张广超惯于拿祖制说事儿,前文提到关于海禁的廷议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开海禁的官员,辛清纯对这等官员,反感的很,可是要宣传工匠精神,转变各个阶层的意识形态,离开邸报,还真不太现实。

    邸报,说白了就是发行传抄至各州府,贯彻宣传朝廷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的情报,是风向标,也是灯塔。

    宋子彬这等九品小官的任免,寻常时候,怎么可能登上邸报?王齐科出师不利沉沙折戟,回来后将通政司的态度一说,辛清纯才考虑到这事的不易。

    对于张广超这等迂腐之人,辛清纯在担任内阁司值郎时就见识过,软硬两手都不好使,但是邸报的公信力和传播范围,又使辛清纯舍不得放弃这最优的宣传阵地。

    说不得就每日里磨在通政司。

    通政司,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及军情、灾异等事。

    设有通政司使一人,正三品,掌受理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左、右通政各一人,正四品,受理内外章疏和臣民密封中诉之件;誊黄右通政一人,正四品。

    提起这个,并不是要强调通政司的职能,而是借着这职能强调一下,通政司衙门里,四品及以上官员,计有四人。

    辛清纯每日里磨在通政司,这通政司衙门里就多了一个身着绯袍的官员。

    绯袍,就是阶层的象征,是力量也是震慑。

    职级小的官员,见了年轻的从四品将作监博士,无法像对待普通官员那样敷衍和拖延,只好每日里好生伺候着,同时不断地上报给张广超。

    张广超虽然迂腐,但并非对官场往来一窍不通,说不得一边坚持‘原则’,一边安排誊黄右通政作陪。

    誊黄右通政也并不是无事可做啊,相反事情还非常多,一日两日尚可,可是这辛清纯跟准点上衙似的天天来,就令他头疼万分了,说不得频频向张广超诉苦。

    张广超有什么办法?撵又撵不走,晾着也不合适,于是又安排了左、右通政轮番陪同,到了后来,那左、右通政和誊黄右通政竟搞出一套类似值班表一般的存在,辛清纯每日里来了,看看值班表,今日轮到谁来陪同了,不用争执争辩,主动的就上前招呼了,这番操作,直看的通政司一众小官频频发笑。

    这,成了通政司的一景。

    也亏得辛清纯将将作监的分工明确,罗然和王齐科每日里很忙,他正清闲着无事可做呢。

    他这里笃定了主意,张广超也是个拗执的性子,耗着呗,不信你辛清纯敢跟我耗上一年。

    是的,他打定了主意,甚至做好了长期消耗的准备。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正月十五夜。

    这一天,惯例是乾秉帝和皇后请客。上元节呐,京师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灯会。

    惯例,官员们把一些迎来送往的事情都推一推,这一天得给皇上和皇后。

    皇上皇后请客,请大家宴饮观灯。

    想当年辛清纯尚是秀才的时候,就有幸参加了上元节宴饮,如今绯袍加身,更加有资格参加。

    这一天,将作监里抬出了一盏硕大的花灯,通身玻璃制作,端的是璀璨玲珑,在这以纸灯为主流的灯会上,犹如霸王般的存在,用鹤立鸡群来形容,都有些弱了。

    这盏灯,辛清纯动用了关系,摆在了灯会最显眼的位置,乾秉帝御辇一到,第一时间就将皇帝吸引,在鹰骑将附近百姓清场后,乾秉帝携皇后抬步来到这盏‘琉璃灯’面前,吃惊地看着这硕大无比的花灯,一时无言。

    这时候,辛清纯顺势上前,将这‘琉璃灯’的制作技艺与乾秉盛世巧妙结合,介绍的那是天花乱坠,只听得皇帝和皇后喜笑颜开。

    趁着皇帝开颜,辛清纯这才向皇帝讨了一个乖巧,将将作监革新的想法和意欲引进人才的想法和盘托出。

    大意是说,尊敬的皇帝啊,咱这将作监,可是要为大明江山的稳固服务的啊,现在将作监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急于招募天下有志能工巧匠,为皇帝您的社稷江山服务,可是天下这么大,臣的声音这么小,想为您吆喝,天下也听不见啊。您看这事儿这么办行不行?臣跟您讨个旨,请通政司那里配合一下,在最近几期邸报上,我帮您吆喝吆喝,只有借助咱朝廷的力量,臣为国鞠躬尽瘁的愿望才能实现啊。

    乾秉帝:朕操,辛清纯这小子一心为朕的江山社稷着想,实乃大大的忠臣,而且这将作监确实了不得啊,你看面前这花灯,简直巧夺天工了啊,这等忠臣能臣,得扶持啊。

    更何况,这小子是帮我吆喝啊,好,真好小子,朕允了。

    搞定了这事儿,辛清纯开始频频造访翰林院,为啥?段无涯等三人答应了写一些讴歌工匠的文章啊。

    辛清纯频频造访翰林院,不是催稿,而是催更,段无涯你这么有才,一天才写一篇算什么本事?有本事你一天也不断更,我才看得起你。

    还有于侍读和张编撰,我敬你二位是前辈,段无涯日更四千,你们怎么着也得六千吧?

    每日里我做东摆酒,不差钱,但是你们写的文章呢,我辛清纯既要数量,还要质量。

    连日下来,这三人每每来到翰林院值房坐定,拾起纸笔,就条件反射似的开始频频盯着窗外,那打赏催更的快来了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