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逍遥小衙内 > 第223章 动物凶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件事情最终发酵了。

    等到这件事情落到乾秉帝御案上的时候,就像一颗天雷二号,爆在当场。

    象声词。

    “砰!”

    四声的那种。

    倭寇的战斗力是极强的,王朔说过一句话:动物凶猛。

    由于当时日本处于战国时代,武士、浪人都久经战阵考验,具有非常丰富的实战经验。

    而且日本武士是脱离生产的特权阶层,从小就只以练武为务,所以个人武艺远远超出明军士兵。

    倭寇中出身武士的人只占极少数,但是所起的作用却是极重要的,他们是倭寇的战斗力核心,常常作为精锐,用于冲锋和殿后。

    往往几个这样的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高手冲锋在前,杀倒若干明军,明军就全线溃逃。

    倭寇用的兵器里最有名的是倭刀。

    日本钢刀极其锋利,其质量远超明军的腰刀,长度也要长一倍,经常一交手就把明军的一排刀枪都砍断了。

    加上倭寇精良的刀法,双刀挥舞,一片雪白刀光,给明军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日本人的弓比中国的长大,箭也是又长又重,射程比较近,不轻易发射,不过一旦发射,命中率极高,威力也大,中则人立倒。

    倭寇还使用长枪和投掷的标枪。日本长枪也比中国的长枪长很多,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明军在与倭寇的作战中其实吃长枪的亏也很多,只不过倭刀的光芒太盛,看上去更加吓人,掩盖了长枪的真实战绩。

    所以,别看日本人身高不如中国人,但是武器都比中国同类兵器长大,这在实战中是有着巨大优势的。

    倭寇虽然也有佛朗机、鸟铳等热兵器,但是似乎数量不多,用得也不是很纯熟,所以主要还是以冷兵器为主。

    从战术上来看,倭寇善于分成小股行动,机动灵活,经常以少数兵力分散、设伏、迂回,居然可以包围、击溃明军优势兵力。

    反观明军,则完全腐败了,大多没有什么战斗力,更毫无纪律性,面对倭寇往往一触即溃,甚至自相践踏,军官们根本无法约束住部伍。

    所以倭寇目无明军,往往以很少的兵力就敢深入内陆。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明朝朝政向好,但底层非常黑暗,这极大地阻碍了明军战斗力的提升。

    大皇子接过这烫手山芋,面临的就是这些破事儿。

    在辛清纯的上一世,“倭寇克星”朱纨曾经怒吼: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

    首先需要纠正一个误会,这里的“中国盗”,并不是指倭寇里的中国人。

    虽然有一种甚嚣尘上的观点称“倭寇里绝大多数是中国人”,这种观点甚嚣尘上,看近期教科书事件可见一斑,但原始的史料告诉我们,在倭寇肆虐东南沿海的二百年里,大多数时候,都是百分百的日本真倭,只有嘉靖年间的一个时间段,才有部分中国人参与。

    即使如此,哪怕放在中国人汪直做倭寇“老板”的年代里,真正破坏力大战斗力凶悍的,依然是其中的“真倭”。

    那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套江湖片里的话翻译:消灭来窜犯的倭寇容易,但是铲除与倭寇狼狈为奸,共同荼毒中国百姓的内鬼,却是万分的难!倭寇能够横行东南,就因太多内奸作祟!

    对照明朝嘉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赤地千里的悲惨场面,这句话绝非随便说说。甚至说出这句话的朱纨,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因为在倭寇肆虐,几十个倭寇就敢在沿海烧伤抢掠的嘉靖年间,这些倭寇能闹这么大动静,最大的助力,就是有“带路党”支持:浙江福建沿海的士绅豪族,以及明朝朝中为他们代言的官僚们。这些道貌岸然的精英,才是倭寇最大的帮凶。才是倭寇如此“强悍”的背后助力!

    他们,就是朱纨所说的“中国盗”!

    本朝开国后,到现在的乾秉十一年,二百多年来优容士大夫的政策所赐,沿海的士绅家族,已经形成了一个实力异常强大的利益群体,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叫他们从传统海禁政策里,看到了肥的流油的“商机”。

    于是长期嚣张肆虐的倭寇,自然与他们一拍即合。开始的时候,还是给带个路通风报信,发展到后来,更是出钱出力,联手走私烧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沿海百姓的血!

    所以,为什么以日本战国时代战场败将为主的倭寇们,能够在中国东南沿海肆意妄为?

    是得了抗倭宣战后的大皇子的纵容么?

    大皇子也是想求一个果的,战果。

    可是他忽略了这些海盗的成因和土壤。

    因为这些“中国盗”,除了给倭寇提供带路方便,更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辛清纯穿越前的上一世的平行空间,以后来俞大猷奏折里的话说:就连明军的造船技术和造火炮的技术,都被他们转手倒卖给了倭寇。也正是在这样的支持下,散兵游勇的日本倭寇,才在嘉靖年间变得正规化,有了比明军更精良的火铳装备,甚至更有规模化的军事建制。对上卫所制度下长期散漫的明军,一度压倒优势!

    可以说,正是这些“中国盗”,像催化剂一样,促成了凶残倭寇的“升级”,从昔日的海盗团伙,进化成强大武装集团!

    然后,就形成了什么?

    形成了宁德县的十室九空,不,是没有了生存的空间,百姓悉数逃跑,连县衙都空了。

    再然后呢,还有什么?

    还有就是陈绍东、李波传等监生找遍各个衙门,竟然没有一个能够受理这个事情的衙门。

    去了户部,户部权责不在;去了兵部,兵部未接到任何战报;去了吏部和通政司,仍然是敷衍和推脱,直到去了大理寺,以丢失国土的名义把县令和知州给告了,又赖了老乡的关系,才得以达到天听。

    这种大历史环境下,你让大皇子怎么办?

    若是知道这种结果,他恨不得三皇子不去太原,接了这个差事。

    可是这差事是别人塞给他的么?

    是他自己想尽了手段拿来的,所以真怪不了别人。

    三皇子要是知道他这么想,估计也是无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