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疯狂县令 > 第122章 准备祭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为祭祀,戎为战争。

    纵观史书,从有人类开始,祭祀就是人类的头等大事。

    本线县令同时兼任正六品的太常寺寺丞,祭祀可以说是他的本职之一。

    人们遇到困苦,无法解决时,自然而然就会想要求神拜佛。以往刘县丞等人也搞了数次祭祀,规模有大有小,收上去钱财无数,童男童女数对,但旱情却越来越厉害。

    当大石县的百姓们听说新来的县令又要搞祭祀时,兴趣并不高,反而都愁眉苦脸得很。

    钱,他们已经掏不出来。有童男童女的人家,能舍得的早就卖掉,不舍得的连卖掉儿女都不舍,又怎么舍得送他们去死?

    “哐哐哐!”

    大石县境内一县三镇十六村,响起了衙役开道的铜锣声。

    特别被选出来的大嗓门衙役边走边喊:“县令有话,令传谕全县,此次祭祀,不收百姓分毫,不需童男童女,百姓如果有意,请用干草编织祭祀物品,于祭祀之日祭于天地!祭祀日为七月初五,祭祀地点在原大河码头,男女老少皆可前往与县令大人一起共同祭祀求雨。”

    “哐哐哐!”

    数十衙役分散出去,不到一日就传得全县皆知。

    大石县的百姓一改知道消息时的愁眉苦脸,出门进家跟人谈的全是此事,有人不信,还追着敲锣传话的衙役询问,他说的是不是真的。

    不收钱财,不收童男童女,只要自带草编物,不带也行,如此好事,百姓们都开始担心如此不虔诚,老天爷会不会怪罪新县令,让本就很难求的雨更求不下来。

    之前几次求雨无果,县丞等人有说是百姓中有人心不诚,有说献祭的童男童女不让神灵满意,有说当日某些人八字不合冲撞了神灵,最后一次还说祭祀时有女子来月事恶了神灵。

    百姓们都在想第五次祭祀的话,是不是出门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都要有讲究!

    七月初五当日天不亮,大石县境内的百姓就携家带口地往大河口赶,一为祭祀,二为看热闹,反正天天不下雨,田地都干透了,在家也没事。

    路上人流汇聚,竟让死气沉沉的大石县透出了一丝丝活气。

    朱二带着媳妇和手下一早就赶到了,他还以为他们来得足够早,太阳刚跃出地平线,他们就到达了原大河码头,谁知还没到地头,就看到前面黑压压的一片。

    “县令大人来了!快让开,让县令大人过去。”

    百姓们纷纷让路。

    祭祀台早已搭建好,一左一右,就是两个泥堆,左祭台上放了一个由县衙友情提供的供案,右边祭台什么都没有。

    高虎等人拿出准备好的祭祀物品放到供案上。

    一个大猪头,两盘鲜果,以及一炉香。

    好多百姓看到那卤好的猪头和鲜果,都拼命咽口水,不少人肚子咕咕响。

    一同前来的衙役们开始维持秩序。

    朱二看到衙役中的大多数不但对百姓随意呼喝,甚至还踢踢打打,推搡都算是轻的,有的品行不端者,看到一些貌美的妇人女子,竟然上去调戏。

    朱二扫向玄不勇。

    这独眼龙狰狞一笑,带了几个人上去,抓住人就是一顿痛揍,敢喊叫的全部塞上嘴巴。

    原本百姓们被那些衙役欺凌都敢怒不敢言,女子更是只能哭叫哀求,家里的男子如果谁敢出头就会挨打,他们以为今天又要自认倒霉,没想到那些欺负人的衙役竟然被同是官员的人给打了?还捆绑了起来?

    百姓们都有点懵,没有人表示感谢,反而纷纷后退,就怕被波及。

    朱二目光一沉。做人最怕的是什么?并不是怕穷怕病,而是最怕没了血气、断了脊梁,一地百姓如此,不过是背个好欺负的名头,但一国百姓都是如此,那就是灭国的征兆。

    也许有的官员会觉得这样的百姓听话好管理,但这同样剥夺了一切可能,比如百姓的创造力、主动性、向善心和正义心,更糟糕的是当你把第一代的脊梁抽出来,后面不需要你动手,你的百姓自己会主动把下一代下下代的脊梁也抽出来,因为他们认为这才是安全的。

    朱二宁愿管理一群狼,也不想养一群连兔子胆都没有的鹌鹑。

    看来他不止要让本地百姓吃饱穿暖,更要重新帮他们竖立信心、找回自我、开蒙教化。

    一句话,他的县令之职,任重而道远。

    鼠姑像是感觉到他的心情,在后面轻轻碰了碰他的背部。

    朱二表情顿时柔和了不少,再看不远处的何家村人,他们那完全与周围百姓不同的精神气貌,又觉得未来很值得期待。

    何家村人今天特别激动,他们几乎全村出动,就连外出当“强盗”的青壮也都回来。

    老族长和一干青壮穿上了微微发黄的麻布衣,全都赤着脚,老族长腰间还系了一个鼓。

    何家村的女人、老人和孩子们则站在青壮们身后,他们的衣服都有补丁,但看得出来已经尽量弄干净,包括脸和手都比往日洁净不少。

    不说女人和老人,哪怕不懂事的小孩子们一个个小表情都严肃得不得了,丁娃和狗蛋站在最前面,小胸膛挺得高高的,他们也赤着脚。

    随着第一缕阳光洒下,越来越多的百姓集中到大河码头。

    后来到的百姓很惊奇地发现了一件事,他们发现今天维持秩序的虎狼衙役们特别客气、特别耐心,别说踢打,就是推搡都少见,喝骂的声音都小了很多。

    本地乡绅富户们也陆续赶到,这些人一到,立刻和其他贫民分为经纬分明的两块。

    贫民们不敢和富户抢位子,任由他们走到最前头。

    富户到达后,纷纷和认识的官吏打招呼。

    胡、王、黄三家族长一起上前对朱二行礼。

    “民胡升见过朱大人,前些日子老朽身体有恙,未能及时拜见大人,还请大人勿怪!”年纪最大的胡族长没有倚老卖老,行了个全礼,虽然行到一半就被朱二托起。

    王、黄两个族长侧目,这胡老头找了个好理由,他们就不得不另外找借口了。

    王、黄两人都是最年富力强的三四十岁年纪,这两人一如笑面虎,一眼神阴寒,他们也都对朱二行礼,可那动作慢得明显在等朱二给他们免礼。

    “民王翅君见过大人,前些日子事忙……”

    “……某的妾刚给某添了一对龙凤胎……”

    朱二扶起胡族长,没有去扶王、黄两人,任他们不得不把民见官的全礼行完。

    不过大夏百姓见官基本不用跪,除非是大堂审案,否则一般只要低头弯腰九十度行揖礼即可。但有些地方的百姓被官员欺压得厉害,更因为不懂,就养成了见官就跪的习惯。

    “三位族长多礼。”朱二也拱手回礼。

    胡族长又对鼠姑行礼,口称见过朱夫人,又称自己婆娘不懂礼数,改日必当上门请罪云云。

    鼠姑立于朱二身侧,回礼。

    黄族长忽然阴阳怪气道:“大人您的夫人可真厉害,一次宴请就把县里一半人家的夫人都给吓坏了,某的夫人回去后就病倒,直到今日还不能起床。”

    “是吗?”朱二转头对鼠姑道:“夫人,你听到了?回去记得请个大夫上门看看黄夫人病得怎样?如果真不行了,本官负责出棺材。”

    “朱大人!”黄族长差点气炸。

    鼠姑点头,表示记下。

    本来也要怼鼠姑的王族长非常明智地闭了嘴巴,但他也没有对鼠姑行礼,只当没看到。

    朱县令心眼狭小,最恨别人给他媳妇脸色看,小账本记得溜溜的,黄、王两人头上都打了大大的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