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疯狂县令 > 第199章 路遇冻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过完年,大石县结结实实下了一场大雪。

    这可把大石县上上下下喜坏了,兴奋劲几天都没消。

    朱二出来巡看坑屋,避免有些懒惰或有特殊情况的人来不及清扫大雪被埋了。

    坑屋,一半在地下,坑屋上搭建半拉高的泥墙,上面覆盖草棚,温度要比一般房屋来的高,不过要看地方盖,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

    大石县气候干燥,挖掘这种坑屋,人住在里面不会感觉潮湿,但如果是南方就不行了。而且坑屋最好朝南不要背阴,更不适合挖掘在低洼处。

    坑屋对于朱二来说,只是给部分流民的过度住房,等他们走了或者在大石县正式盖房安家,这一片坑屋将会被他另改做他用,无论如何都不会浪费就是。

    坑屋百姓不少人都在清扫自家屋顶和门前积雪,看到有一名身穿长袍的青年带着几名衙役走来,眼尖地立刻冲着青年就拜见道:“草民见过县令大人!”

    因朱二早早就说过见他不用跪拜只要拱手就可以,所以不是那刚来并极为胆小的人,看到他都是作个揖。

    朱二抱拳回礼,笑着道:“大家过年好,新年吉祥如意,万事大吉。”

    众人纷纷回礼。

    有听说县令来的人,还特地从坑屋里跑出来看,未出嫁的姑娘们则看得比较含蓄。

    朱二脚步缓慢却不停,看到有巡逻衙役在尽职尽责地检查积雪情况、督促人们注意清理积雪、对那没有劳力的人家则会伸手帮助,不由心中宽慰。

    也许衙役们是知道他要来才做得这么勤快,但他一路过来从百姓的反应来看,衙役的表现基本应该是还过得去的,至少他没有看到被积雪压塌的房屋。

    不过这是在县城,村镇里的贫苦户就难说了,这只能靠各镇各村的领头人带着青壮互助。

    朱二也吩咐了衙役,让他们到各村镇巡逻,发现有那特别贫困的村庄,就让他们集中在一个大屋过冬,或者直接把人带回到县城住坑屋,避免一场大雪过后损失较多人口。

    走出长长的坑屋大街,朱二出了城,他还得去看望住在大河边的役民。

    朱二看着满地大雪,跟高虎等衙役感叹:“这还好大石县不怎么下雪,否则冬天出行也是个大问题。我记得极北之地有人擅做雪橇,就是孩童坐的大簸箕,前面让牲畜拖着跑,要比一般出行工具快得多。但他们拖雪橇的大狗是专门训练出来,我们要是临时找也不容易。”

    高虎笑了下,“是啊,大石县别说这种专门的大狗,就是一般看门护院的草狗都快看不见了,早给人吃光了。”

    “会恢复的。”朱二非常有信心地说。

    “大人,您看前面。”一名衙役突然指着前方示意道。

    前方雪地里躺着一个人,也不知是死是活。

    “过去看看!”朱二加快脚步。

    那是一名虬髯大汉,骨架子大,但已经瘦的皮包骨头。

    朱二观察对方衣着打扮和生理特征等,发现他脚底草鞋已经快要磨穿底子,脚趾和手指露在外面,已经生出冻疮,身上衣着没有补丁,却有撕裂,兼之没有行李等等。

    高虎探了探对方鼻息,对朱二禀告道:“人还有气,应该是冻饿所致。”

    朱二解下自己的披风,“工地比县城近,你们把他放到披风上,抬起来去工地。”

    “大人,怎么使得!”高虎说着就快手解开自己外衣。

    朱二阻止他,“天气冷,你们谁冻病了对本官来说都是损失,用本官披风最好,好了,别耽搁,先救人。”

    高虎知道朱二为人,他根本不屑于搞这种噱头。

    其他衙役看到朱二毫不犹豫的行为、听他说的话,心中难免会把这位县令和以前的县令做对比,越回味心里就越暖。

    县令有能力有魄力又有善心,县令夫人散尽嫁妆并救回多少老弱病残孤,县丞、县尉等官吏也都是实实在在做事的人,县令带来的人也个个身怀绝技……

    上行下效,在这样的官衙环境中,就是原本有点小心思的人也不敢不好好做事,而原本就想要好好做事的则会更尽心。

    抬着瘦的皮包骨的虬髯大汉来到最近一处河边工地。

    工地上建了一排排屋子,据说这些屋子以后都会留下,大河边好几个地方都会形成市集。

    房子是大通铺,一个屋子可以住上百人。

    这跟仓库一样的屋子不怎么暖和,但人多了还好。屋子里十人一宿长,一个屋子一个屋长,虽也有各种纠纷,但整体还能过得去。

    “县令大人,大冷天,您怎么来了?工地还没开工呢。”河工头目听说县令大人,立刻从温暖的屋里跑出来,过来拜见。

    朱二挥挥手,表示让他不必多礼,“本官就是来看看大家住得怎么样,开工不急,等雪花再说。你们这段时间没事,可以安排人手把积雪铲挖了压实收到没水的蓄水池里,工钱和平日一样。”

    “是,小的这就安排下去。”河工头目一听有活干有钱拿,立刻变得喜滋滋的。

    其他听到的役民也都绽放出喜色,大冬天窝在屋子里没事干,只能耗费银两和存食,他们心里都有点急,偏生县令大人还三令五申不准赌博,他们都恨不得冬天赶紧过去才好,如今有听说有新的收益,心里都高兴,再说这也不是什么费力的事。

    “大人,这位是?”

    “在路上看到,大约是冻饿所致,烦请这边做饭的大娘熬点粥水。”

    “不麻烦不麻烦,小的这就去安排!”

    “原郎中来了!”

    朱二来时就让高虎请了工地的郎中,郎中是游方郎中,跟着难民逃难,到这儿安顿下来被人发现能治疗些小病小痛,索性朱二就给他提供草药和酬劳,让他平时在工地来回行医。

    原郎中跟着公孙父子学了一段时间,医术精进不少,人也沉稳许多。

    “大人。”

    “免礼,你先来看看此人。”

    原郎中经过诊断,告知朱二:“大人,此人昏迷确实是冻饿所致,略微有点发热,需要浸泡温水。但他身上还有刚愈合的刀伤,并且观此人面貌并不像是本地人,至少本人在此地并没有见过他。”

    原郎中面对的都是泥腿子,没人会听他咬文嚼字,所以他也习惯说大白话。

    “本官知道了。热水等,都请麻烦郎中安排,包裹开药熬药。相应花销,做好记录,交由本官签押即可。”

    “是。”原郎中立刻吩咐身边童子去办事。

    县衙提供药草等,收取都需要相关记录,役民看病拿药无需给钱,但必须签字画押。因考虑到役民大多不认字,签字画押时必须有认字的人帮他解说,并作为证人一并签字画押。

    此举虽然麻烦了一点,但跟役民解释清楚,这些诊金和药钱并不需要他们将来偿还,他们画押只是用来证明确实有人需要,防止有人中饱私囊,役民们对此也都很支持。此举虽说不能完全杜绝害虫,至少让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大大减低。

    朱二当着役民们的面说自己要签字画押,就是为了让役民们知晓,任何人都要遵守这一规则,包括他县令也不例外。

    河边工人多,灶上一直烧着热水。

    有原郎中在旁边嘱咐和盯着,那虬髯大汉很快就被救醒过来。

    “这里是大石县吗?我到了大石县没有?”这是虬髯大喊醒来第一句话。

    等他确定了这里就是大石县,他的第二句话就是:“我要见大石县县令,求哪位帮我给那位县令带个口信,就说东山厉天财携命前来拜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