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疯狂县令 > 番外 查明当年凶手(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祭祀过后,不少人想方设法想要见到朱二夫妇,尤其是鼠姑。

    不久,京城传出流言,说是祈愿者鼠姑因为用自己的愿力为当今身上延长寿命、为天下百姓祈福并为夏国国祚祈福,她的愿力几近消失,说是已经使用不出来了。

    而当时在祭坛听到鼠姑祭祀时说要奉献自己的愿力做祭祀品的人不少,虽然有人怀疑鼠姑是否真的失去了祈愿能力,但也有不少人相信上天是公平的。

    很多人甚至说出:“想看祈愿者的祈愿有没有起作用,想看那鼠姑是不是真的祈愿者,只要看当今的寿命就知道。”

    而这需要不少时间去验证。

    不过有意思的是,不知道是巧合,还是鼠姑的愿力真的起了作用,泰平帝成了极为少见的长寿帝王,他活到了一百零二岁,在七十七岁时退位,退位时仍旧老当益壮,到了百岁仍旧能健步行走。

    这位泰平帝不但看到他儿子登基,还看到了他的孙子登基。

    这位帝皇因为活得长,索性重新培养了一位小皇子,这位小皇子也没有让泰平帝和皇后失望,长大后颇有才干,还非常重视朱二的意见,把各位年长他许多的兄长全都送到夏朝以外的土地上,让他们为夏国开疆扩土,并把他们打下来的封地赐给了他们。

    自此,夏国国祚就这么长久地延长下去。

    后话不多说,先说现在。

    泰平帝希望朱二第一个配合大理寺调查的案子就是内奸案。

    泰平帝希望能拔出那仁德王多年来安插进官员兵将富户家里的细作,最少也要查清有哪些个作妖比较厉害,或者已经做过某些不好的事情的人。

    泰平帝也知道想要把后宅清理得干净不太可能,他也没给大理寺他们定时限,对朱二也是要求辅助,并不是要他直接负责,更多的是希望他能找些合适的觉醒者帮助打探消息。

    而朱二这边也确实要比大理寺那边灵活多多。定国司成立后,觉醒者只是观察,可祭祀后就不一样了,定国司真的来了几个投效的觉醒者,且都是家族身份不低的人。

    等这几个人走出来,大家才发现:啊,这个纨绔没用的家伙默默无闻的庶子……竟然也是觉醒者!

    朱二很不客气地给这些人一人发了一本小册子,说册子上写的都是定国司的规矩,让几人回去熟读,并表示三日后会进行比试和面试,通过的人才能留下。

    安排好定国司的事情,朱二回去了大石县一趟,主要是查看水路修建情况,早上他刚和鼠姑从大石县赶回来,玉树就来了。

    朱二在会客厅见了玉树,听了他的汇报,对他重新嘱咐一番,这才回转书房。

    “查内宅可不容易。”鼠姑觉得朱二接了个烫手山芋。

    朱二笑,“不是有你吗?皇后娘娘不是给了你懿旨?”

    鼠姑无奈地瞅了眼丈夫:“懿旨是让我能在进入后宅遇到某些事时可以便宜行事,并不是说我能随意进出他人后宅,更不可能逮到谁都能质问一通。真要这么做了,你我就算有再大名声,也会被人恨死。”

    朱二拍拍妻子的肩膀,“放心,这事我有数,不会让你为难。”

    鼠姑摇头,“我不是怕为难,而是怕某些人借由这件事攻击你。”

    朱二微微一笑,忽然道:“当年我回京,途中伤我右手的匪徒一直没有抓到。但是这两年我让玉树他们在京中查探消息,也许那些人以为我离京就松懈了,竟让玉树他们查探出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什么事?是谁想要害你?”鼠姑一想到当初朱二差点因为右手伤势无法参加科考,心中就满是愤怒。如果不是朱二天生左撇子,且这件事夫人因为怕丢脸瞒得比较紧,朱二别说当状元了,恐怕都有可能被朱府给当弃子彻底放弃。

    朱二眼神寒冷,嘴角勾起:“我右手受伤不能科考,你觉得谁受益最大?”

    当年朱二离京多年,京城里除了少数人家都想不起来朱家还有这么一个人,朱二在老家也没有得罪谁到让对方不惜找路匪害他的地步。就算朱家结仇,人家想要报复,也不会选择一个即将被遗忘的二子,尤其朱二当年回京还算是隐秘。

    朱二回京虽然没惊动什么人,但老家庄子里的仆人肯定会从鼠姑他们的准备中了解一二,而且鼠姑和高虎都离开,也能推断出朱二也会离开。

    那么问题来了,是谁能早早就在老家埋下了人手并时刻关注他的行动。他娘,还是他其他家人?

    可朱陈氏就算再不喜欢这个亲生儿子,也不至于要找路匪害他断掉手腕。而朱老尚书和朱御史就算不想培养他,也不至于在他露出爪牙前就想要废掉他。

    朱老夫人恐怕都忘了他这个孙子。而他父亲的妾室则都是小家碧玉,被朱陈氏管得死死,压根没那个胆子。

    最后排除下来,对他恶感最大又最可能害他的就只有朱大了。

    可朱二在实际接触了朱大几次后,就发觉这个想要谋害他的人不会是朱大,不是他看不起朱大,朱大那个人也许阴险、也许小心眼、也许善妒易怒,但真没那个脑子把“劫匪砍手”一事办到滴水不漏。

    朱二当年也怀疑过他那位贤惠的大嫂,但那位大嫂表现得太好了,该大度的时候大度,该小气的时候小气,让人只把她当做一个会管家、会做人的普通后宅妇人。

    可当朱二知道仁德王喜欢安排女眷进入官员后宅做内奸后,他就再次怀疑上了这位大嫂,并让玉树他们特别观察这位朱巫氏的举动。

    工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两年的盯梢后,尤其是最近,仁德王的动作有点大,京城很多内宅都开始不平静起来。

    鼠姑也早有猜测,只是他们一直没有证据,这时她就直接问了:“有抓到证据吗?”

    朱二摇头,“不算直接证据,只是抓到了马脚。据玉树他们跟踪调查得知,两年半前,在我回京不久,据说朱巫氏曾经出府数次,但朱巫氏出去都有理由,不是参加某个贵妇的春会,就是去参加某家的宴席,她最大的破绽是她曾在长公主的寿辰时,于长公主府的某花园与静宁公主巧遇,并提到了我,言语间对我多有夸奖。这件事是蓝嬷嬷亲口告诉玉树,可信度很高。”

    “她为什么会和静宁公主提到你?”鼠姑想不通,按照时间来算,那时候静宁公主应该还不知道朱二这个人才对。

    静宁当时虽然见过朱二,但确实不知道朱二是朱老尚书的次子。

    朱二推测:“如果假设她就是谋害我的人,并且志在破坏朱府,那么她在明知我右手残疾的情况下向公主提及我,如果静宁公主真的对我感兴趣……”

    “她确实感了。”鼠姑半开玩笑地道。

    朱二捏了妻子一下,接着说道:“她想静宁公主提及我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破坏我的前程,一个是连我在内包括朱家一起倒霉。试想,如果静宁真的因为朱巫氏的话对我留了意,等到皇帝跟她提及我时,她很可能会同意婚事,那么一旦让皇帝发现我隐瞒残疾参加科考,更隐瞒残疾想要尚公主,你想想我和朱家的下场?”

    鼠姑不寒而栗,“好毒的计策!好绵密的作为。”

    朱二也道:“我们这个大嫂相当厉害,你看朱大落她手上多老实?恐怕她对朱大的影响不会低于你对我。”

    “可是如果朱府出事,她也逃不过啊?”鼠姑不明。

    朱二猜测:“她应该有办法脱身。或者仁德王答应了她什么。而且我怀疑她也是觉醒者。”

    “哦?可惜我们当初没有好好看看这位。”鼠姑道。

    “是啊,如果她现在站到我面前,我肯定能看出她到底是不是觉醒者。”

    鼠姑心情有点沉重,她对朱府的感情也很复杂,她心中可以说是痛恨朱府,但考虑到朱府和朱二的关系,她又不希望那里真的出什么大事。

    “仁德王把一名觉醒者派到朱府,也是大手笔了,就是不知道在图谋什么。”朱二脑子飞速转动,“二品官员,又只是礼部尚书,和四品御史……”

    朱二脑中闪过什么,恰好鼠姑随口道:“礼部尚书也不小了,礼部看似不如其他几部,但科举也好、登基……”

    “我知道了!”朱二腾地坐直身体,“原来如此,朱巫氏如果能我坑害成功,势必会累及朱家,那么如果有人在那时候对朱家伸出援手,帮他们保住官位,那么以后……对方自然可以要求回报。礼部是最讲究礼仪的部门,而我那位祖父也是传言中最遵守正礼的尚书,如果有我那位祖父给仁德王背书,编造他算是顺应民心的正统上位,哪怕他什么都不说,只要不否认仁德王登基为帝,礼部的官员首先就会老实不少。”

    “而御史看着不起眼,能做的事却很多,必要时还可以当枪使。”鼠姑补充道。

    朱二点头:“对。朱大在刑部做事,虽然只是一个司事,但能做的事也不少,如果朱大继续在刑部往上爬,仁德王就能通过他直接影响到犯人。我就奇怪,以朱大的性格怎么会跑到刑部谋求职位,想来朱巫氏应该吹了不少枕头风。”

    事情已经全部串联起来,当年谋害朱二的凶手也已经水落石出,但想要给朱巫氏定罪,光是推理可不够,得有实际证据才行。

    鼠姑也再次询问了一遍。

    朱二微微一顿:“刚才我说朱巫氏露出了马脚指的并不是她和静宁公主见面,而是她这段时间的行为。据玉树禀报,朱巫氏老家来了一位表妹,可有意思的是,这个表妹的长相和当初厉天财遇到的那个求救女子很是相像。”

    厉天财怕自己遗忘,到了大石县后就找擅长写实书画的小吏把那女子的貌相特征都描述了出来,后来那小吏根据厉天财口述画了一副画像,画像虽然有些失真,但特征很明显。

    朱二见过那幅画,还把那幅画让人多描了几幅传了出去,让人留意这个女子。结果玉树就来禀告说朱巫氏那位表妹很像是画中人。

    “我明天就把厉天财带过来,找机会让他认认人,如果真是当初向他去求救,欺骗他利用他的那个女子,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把那女子抓起来审问。不过在这之前,我会找人好好打探一下这位表妹来找朱巫氏干什么。”

    鼠姑沉思,“仁德王应该是急了。”

    朱二得意轻笑,“我们做了那么多,他要是不急,我们就该急了。再等等,应该要不了两天,会有更多消息集中过来。”

    如今京城里暗中注意各家各户的人员多了许多,不管是朱二还是泰平帝,他们都认为仁德王在祭祀后肯定会做些什么,以此来搅乱目前的大好局面。

    正好,泰平帝和朱二等人都想借此机会拔除一部分仁德王安排下来的钉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