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圣天子 > 第90章 拟定三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酉时初刻,最后一名举人上交试卷,每收上来一份,礼部弥封官都会当着主考官的面把卷上举人的名字、籍贯糊上。

    刘宗周再用阴阳鱼锁将铁箱锁好,殿试就算结束了。

    之后要等到阅卷日,刘宗周等人会把批好的卷子选择其中优秀的十份送到朱由检面前。

    五月四日就是阅卷日,金銮殿内,五位内阁大学士与六部尚书每人一桌,将试卷轮流传阅,几百份试卷经过他们每个人的手。

    在他们看完之前,皇帝不用接触卷子,朱由检坐在章台上,低头看着王承恩送来的账本,王承恩这几天真不是白走的。

    那些犯官在京中的资产着实不少,得到白银69万两,黄金两万一千两,加上各种古玩、商铺、田产,总价值在120万两以上。

    朱由检在心里做了个换算,这120万两的东西折合人民币是七亿九千二百万,的确是笔不小的财富。

    满意的合上账本,看向王承恩道:“我大明朝的举人就是富啊,不过你怎么去了这么久?”

    王承恩胖脸上带着诚恳:“回陛下,历来抄家都是肥差,奴才怕下边人趁机贪墨,每一家都是奴才亲自到场监督,抄家的人身上只需穿着一件半透明的纱衣,连鞋都不许穿。

    将财物搬到院中时还要对他们搜查一番,确保没有私藏财物,然后再登记造册,从根本上杜绝中饱私囊之事。

    这只是那些犯官在京中的资产,要是抄没他们老家,肯定能得到更多。”

    “办法不错,虽然有些极端,不过…”朱由检迟疑片刻,旋即微笑道:“就按你的意思办吧,从内帑取500两银子拿去花,执行抄家的那些人每人赏5两银子。”

    “奴才替他们拜谢陛下。”

    殿中阅卷的大臣们还不知道,皇上跟王承恩谈话间便将泄题案的影响扩大到犯官全族。

    阅卷从清晨持续到黄昏时分,刘宗周将十份试卷送到章台前,让王承恩交给朱由检。

    “陛下,臣等再三确认,此十卷乃本届恩科最优者,恭请陛下御览。”

    “好,辛苦你们了。”

    朱由检拿起第一份试卷,在弥封上画着九个“圈”和两个“尖”,这是阅卷官们的记号。

    一共有五中记号,分别是圈、尖、点、直、叉,得“圈”最多者为佳卷,所有卷中,选“圈”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

    朱由检直接看向第十题,前九道题李国普、刘宗周他们会评定好坏,他只在乎最后一题,题目是:朕闻,君子不平则鸣。

    那人的答案是:“唐贞元十六年,韩愈为孟郊去江南任溧阳县尉赠之一序,言孟郊“善鸣”而至终生困顿之论。

    序中多言鸟春、雷夏、虫秋、风冬之语,其意为斥唐朝选材不公,唐德宗李适轻视贤能。”

    答的挺好,朱由检却心生不喜,提笔写了个阅字后放到一边。

    此人连他真正想问的都没弄懂,他想看的答案是根据真实事件佐证此论的,而不是介绍韩愈写这首序的意思。

    接着是第二卷,这个人就聪明多了,知道用孟郊的人生经历来佐证这句话,朱由检写下一个阅字后也放到一边,对他而言,此人所写只能算是一般。

    继续往下看,之后的几份卷子都没有能让他眼前一亮的卷子,看到第七份时,他来了点精神。

    这名考生不像之前那些人用古代先贤举例,而用自己身边的人举例。

    他有个叔父诗画一绝,十八岁就成为秀才,才名传遍全县,乡试时他发现巡场兵卒帮助常州知府家的大公子作弊。

    在给他送去的食物箩筐里明显有一张试卷,他大声揭发,然后被赶出考场,终身禁考。

    他到臬司衙门去鸣不公,第二天再去臬司衙门,被当兵的打折一条腿,从此成了残废。

    本来已经下贡礼的女方家当即断绝这门亲事,从那以后三天两头有地痞无赖到他叔父家上门滋事,每天早上开门,大门都被人泼了金汁,那股恶臭整条街都能闻到。

    一天叔父的小女儿被几个地痞用石头打的昏死在街头,头破血流,叔父抱着女儿跑遍了半座县城的医馆,可每个医馆那天都关门。

    叔父只能眼瞅着小女儿的生机一点点在流逝,埋葬了女儿后,他们一家搬到了邻府乡下居住,这才安定下来。

    试卷最后一句是:不平则鸣,鸣之奈何?

    一字一行间充满了对世道不公的无奈,朱由检写好一个阅字后,把这份卷子单独放在手边再去看后面的卷子。

    之后卷子也还是引经据典,让他连看下去的兴趣都没了,他索性放下朱笔,让王承恩把卷子拿到他面前来看。

    看到最后一份时百无聊赖的打了个哈欠,偶然看见这名考生回答中的一个“诚”字右边的“戈”字少写一撇。

    拿起朱笔旁的毛笔,歪歪扭扭的给他补上,然后把笔一撂,便提笔为其补上,摆摆手示意可以拿走了。

    十份试卷看完了。

    朱由检将那份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的卷子放在最上面,王承恩抱着十份卷子下了章台,还给刘宗周等人。

    朱由检从龙椅上站起,不容置疑道:“顶上这份可为今科状元,其他九人的排名各位大人自行斟酌,明天中午之前把结果告诉朕。”

    说完走下章台,向养心殿走去。

    ……

    一刻钟后,文渊阁内。

    前十名的卷子被摊开摆在桌上,李国普、刘宗周站在桌边认真讨论排名。

    李国普身为首辅拿起一份卷子,对其他人道:“此人文采卓然,平稳有度,言语间已有大家风范,我看此人可为第二名。”

    其他人围了过来,主持本次科举的刘宗周扫了眼卷子上的内容大概能猜到这人是谁,任何一朝主持和参与科举的官员多少都会了解一下今科举人中的佼佼者。

    这份卷子他印象很深,写的确实不错,这种四平八稳的风格跟上次恩科落榜的举人刘若宰的风格很像。

    上次殿试,若非他引得天启皇帝不喜而落榜,上次恩科状元根本轮不到余煌。

    刘宗周点头赞道:“我附议,此人见识确有不凡之处。”

    其他人纷纷跟着附和,他们都看过这份试卷,让他做第二名任谁也说不出什么。

    这时,韩?p也从桌上拿起一份试卷过来:“阁老,我遍观多卷,此人文采丝毫不比第二名逊色。”

    其他人定睛看去,这份卷子文笔犀利,对阳明心学有很深的理解。

    刘宗周暗暗思索,这应该是广州举人关引之的卷子,此人四书五经读的一般,但对心学的理解很深,一些大儒都自叹不如,今年殿试这小子算捡了个大便宜。

    他当即表态:“不错。”

    黄道周点点头:“我没意见。”

    其他人正要表态时,成基命突然来了句:“不好!”

    众人看向他,成基命去拿起第二张桌上的试卷,对众人道:“这是先前皇上看的最后一份,其他九份试卷皇上都是看,唯独在这份试卷上提笔添了一笔。

    我想皇上应是欣赏此人,我建议这份试卷为一甲第三名。”

    其他人仔细看着这份试卷,先后看向李国普,李国普点点头;“我也看到了,皇上确实添了一笔,若皇上中意此人,咱们也不好忤逆圣意,就定他吧。”

    大臣们自然不会因为这点事忤逆上意,刘宗周看向第一张桌上的试卷,这还是第一次拆去弥封前,阅卷官只能猜到其中一人是谁。

    看文风笔体很像参加过上次科举的胡琏、周六一、万户侯三人,这三人行事洒脱,都是敢在殿试试卷上写‘鸣之奈何’这种词语,可究竟是谁呢?

    十分钟后,当朱由检听说刘宗周他们因为看见自己心血来潮在卷上添了一笔而定下探花的消息,心里哭笑不得,早知道就不多管闲事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