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明末圣天子 > 第103章 资本萌芽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心满意足的睡了一觉,再起来已是黄昏时分,榻边侍候的人也变成了刘若愚。

    揉了揉惺忪的双眼,从榻上坐起,正要吩咐宫人端水梳洗时,刘若愚道:“陛下,您让奴才找的那个冯梦龙还在等,要不要见见他?”

    朱由检有些诧异:“还在等?”

    “皇上召见,皇上没让他走,他岂敢走。”

    “行,先见他吧。”

    朱由检长舒口气,起身向养心殿走去,等他过去,冯梦龙也被人带到殿外。

    得到召见后,冯梦龙低着头进到殿中,跪拜道:“草民冯梦龙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刚想开口,脑中灵光一闪,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递给刘若愚让他说,刘若愚照着纸上所写念道:“朕欲行一事,听说你曾立志成为天下第一书家,便派人把你叫来。”

    冯梦龙有些紧张,支支吾吾了半天才说道:“皇上所令,草民莫敢不从。”

    朱由检拿过纸又写了几句话递给刘若愚,刘若愚照着念:“你听着,汉朝有云台二十八将,唐朝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朕欲效仿之。

    皇极殿前左右有两座楼阁,分别是武成阁、文昭阁,朕欲将对我朝有大功的一些大臣的画像置于其中,这些人的赞文本该由翰林院负责,但朕听说了你的名字,想把这个机会给你。”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冯梦龙做梦都不敢想这种好事能落自己头上,紧张的不知该说什么好。

    下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在苏州府或许有点名气,但还传不到北京,更传不到皇上耳中,皇上怎么听说的自己?

    见他不说话,刘若愚看到朱由检有些不耐烦,便催促道:“能做否?”

    “草民…必竭尽全力。”

    朱由检点点头,略显疲惫的脸上闪过一抹狡黠,提笔又写了一句交给刘若愚,刘若愚照着念道:“那…梦浓,你抬头看看朕是何模样。”

    梦浓?!

    冯梦龙抬起头,一脸愕然的望着书案后的朱由检,顿时看傻了眼,朱由检打趣道:“昨晚才见过,不会这么快就忘了吧?”

    冯梦龙赶紧叩首:“草民惶恐。”

    “有什么可惶恐的,朕不经常出宫,你能遇到朕那是你运气好,梦浓啊,两阁功臣要供万世官员朝拜,赞文可千万要写好,莫要让后世嘲笑。”

    冯梦龙立起身子,肃然道:“草民定尽全力。”

    说完,尴尬一笑:“皇上,草民姓冯名梦龙,字犹龙,不是陛下口中的冯梦浓。”

    “知道你不是。”

    朱由检随口敷衍过去,跟他交代着文武二阁赞文的要求,功臣阁不是他心血来潮的打算,而是一直就有的想法。

    明朝有专门的功臣庙,但那远在南直隶鸡笼山,并且那已经是洪武二年的老黄历了。

    朱由检想要的是一个像唐朝凌烟阁那样的地方,让后人一提起大明朝的功臣,就像想起唐朝凌烟阁那样想起大明的文武二阁。

    交代完之后,冯梦龙没即刻告退,反而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有什么话现在就说。”

    “皇上,您为什么让草民担此重任,万一草民写的不好岂不…”

    朱由检哈哈笑道:“朕看过你的书,文笔不错,而且朕看到了你书中的深意,就拿那本《智囊》来说,书中包罗万象,政治、兵法、文化,什么都有了。

    当然,还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寻常小民在日常生活用奇思妙想解决困难的事,朕觉得很有趣,朕又正好需要一个书家,所以就选了你,还有问题么?”

    “没了,那草民这就回去读书,一定不负陛下重托。”

    “去吧。”

    朱由检拄着脸,目送冯梦龙的背影消失,刚才他说的并不是真正的理由,他要是需要书家,翰林院大把的人听凭他的吩咐。

    挑灯看了冯梦龙的书,他觉得冯梦龙在打擦边球。

    一个个情情爱爱的故事后,抨击了封建制度对女性地位不公。

    书中还描写封建统治阶级的内容斗争,表现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罪恶的愤怒谴责,要是在清朝有汉人敢写这种书,一定是杀头之罪。

    在宋应星还没写出《天工开物》之前,他在冯梦龙的书里看到了明朝末年的奇闻异事,更看到了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末年,除了阶层固化依旧牢不可破外,其他各项制度已濒临崩溃。

    租佃关系、徭役赋税和工商业等方面的对资本主义的封建束缚均已松弛,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市镇,是指带有市场贸易功能性质的镇,市镇中云集着无数富商大贾,名门望族。

    根据冯梦龙在书中所写,大明有大约7100个小型城镇,其中绝大多数是市镇,其中江南地区的市镇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密度上都是最具代表性的。

    大明王朝已经腐朽的制度就像一面濒临倒塌的泥墙,只要有人敢轻轻一推,大明就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但历史没有给大明王朝时间。

    清军入关之后更是把这面墙连番加固,想推也推不动了。

    书家很多,但专注现实,并敢于打破现有规则的人可不多。

    刘若愚嗜好书籍,非常好奇道:“陛下,冯梦龙的书真有您说的这么好?要是的话奴才也想看看。”

    “好不好倒是其次,这种人才难得,想看你就自己问他要。”朱由检拿起公文箱上的第一本奏折来看,能放在最上边,肯定是重要的事。

    摊开折子,大概扫了眼内容,朱由检眉头一皱,这是礼部的折子。

    他即位之初,把他认为的很多不合理的制度都给取消了,其中一项就是每年给蒙古部落的市赏。

    明朝市赏指两件事情,一件是互市,大明朝为了让蒙古安分下来,不要骚扰边境百姓,在边疆开办市场,通过商业贸易获得彼此所需。

    第二件事是岁赐,让归属明朝的各个少数民族和附属国认明朝为宗主国,然后作为宗主国的明朝每年给这些地区和国家一些绸缎钱财以及粮食作为赏赐。

    可到了明朝后期,蒙古人经常利用一些事情要挟明朝给他们进行市赏,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市赏俨然成了笼络蒙古林丹汗的好处费。

    朱由检不想花钱喂狼,就给取消了,他不给,林丹汗派人来要了。

    礼部收到林丹汗的使者要进京朝拜的消息,就把折子送上来了。

    朱由检把折子放到一边,双手合握,作思索状:“去把郭允厚给朕叫来。”

    “是。”

    朱由检又拿了几本折子来看,等郭允厚来了,让刘若愚把礼部的折子递给他,“你看看这个,市赏,朕不想给。”

    郭允厚看完后道:“陛下,市赏主要目的是为笼络林丹汗所设,有市赏,则我大明与鞑靼是共同对抗建奴的盟友。

    若陛下执意不给市赏,臣担心目下的盟友顷刻间便会化身虎狼,在背后咬我们一口。”

    “那你的意思就是给了?”

    “像往年那样,随便给钱稀罕玩意儿打发了他们也就是了,陛下少年雄主,不出十年必能重振边军,届时再取消市赏也不迟。”

    郭允厚越说声越小,让皇上以赏的名义给异族人拿钱送物,他也不太好意思说出口,可这毕竟是常例。

    朱由检明白,郭允厚的意见是朝廷绝大部分人的意见,就算拿到内阁说,韩?p等人也会是这个意思。

    可他心里就是过不去这个槛,一想到要给未来的敌人送钱送物,感觉就像吃了活蟑螂似的恶心。

    见皇上下不了决心,郭允厚轻叹道:“我大明与东吁开战在即,若鞑靼来攻,军费几何?”

    朱由检苦笑连连,还真是残酷的现实呢。

    现在的大明无法承受双线作战的压力,形势比人强,市赏不给也得给,“按照往年惯例该给多少?”

    “没有定例,一般都是十万两左右,然后由礼部负责拟定未来几年与蒙古各部互市的地点、时限。”

    “知道了,户部准备好价值十万两的礼品吧。”

    “臣领旨。”

    “去吧。”

    挥手摒退郭允厚后,朱由检心里甭提多郁闷了,刘若愚见他心情不好,宽慰他道:“陛下不必介怀,其实不光满朝臣工,就连宫里的奴才们也都坚信皇上是圣主明君。

    陛下早晚能收拾了草原的鞑子,陛下是天子,那劳什子林丹汗敢与天子作对,老天爷早晚收拾了他。”

    “屁的老天爷,老天爷要真管用,世上就没有那么多冤死鬼了,只有你们这帮奴才才会指望老天爷让他横死…”

    突然,朱由检说到一半的话戛然停止,横死?

    对啊!自己好歹有未来四百年的知识,知识有时可比刀剑更厉害。

    脑袋里有远超这个时代的知识,为什么不能让林丹汗横死?

    生起这个念头,朱由检陷入沉思,要怎么弄死一个掌握几十万控弦之士的蒙古大汗?

    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朱由检一直没动静,旁边的刘若愚眯着眼睛都快睡着的时候,朱由检猛一击节,大叫道:“对!就是这个。”

    刘若愚登时抖擞精神:“陛下想起什么了?”

    “与你无关,去把王承恩给朕叫来,然后再去礼部告诉文安之,那群蒙古鞑子进京后好生招待,能满足的尽量满足,要让他们住下了就舍不得离开的那种好。”

    “是,奴才这就去。”

    刘若愚一溜小跑的出去传信,跑的太急,过门槛时还摔了个趔趄。

    朱由检笑他一声后,转头望向地图上大明疆域以北的那两个大大的‘鞑靼’二字,眼神变得阴毒锐利,能从他身上薅羊毛的人还没出生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