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10章 是否和谈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任何一个士兵来说,能够越过伍长、小旗,直接晋升总旗,大概都会美得冒泡吧。但是凌小云不是这其中那个。

    对于吴三桂所说的,昭示全军,给与正八品的俸禄待遇之类的,他并不感兴趣。

    也不单纯是他很谦虚的问题,正是因为他熟读历史,才知道崇祯的江山已经并不长久了。距离大明王朝的最后保质期,仅仅剩下了不到半年。而且这个现在正在站在面前的主帅吴三桂,就是间接导致大明亡国的因素之一。

    不过这不是他应该考虑的问题,他现在只是一名辽东镇的普通士兵而已。向吴三桂道谢之后,他退出了中军大帐。

    参军三个月,已经两次立下功劳,别的营官们也都知道了这个小书生的存在,他们纷纷去找祖天吉,希望能把这个小书生挖到自己的帐下。但是无一例外的,都被祖天吉给拒绝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没有什么战事,凌小云仍然恢复了日常的训练。他没有被这个正八品的待遇给蒙住心智。要知道在边军里,想要生存下来,靠的绝不是歪点子和小聪明,实打实的战斗力才是硬实力。

    在正常的训练科目之外,祖天吉给凌小云开了小灶。他问凌小云最喜欢的兵器是什么,似乎也没有什么算的上喜欢的。不过作为一个比较古典情怀的人,对于弓箭和剑术都是比较感兴趣的。

    也许选择剑术和弓箭,并不是单纯考虑实用,也有耍帅的成分在里面。在当年上学的时候,在多少次熄灯之后还拿着手电,看那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在祖天吉的小灶训练下,凌小云的训练已经可以突飞猛进来形容了,很快的,他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弓箭和佩剑了。固然算不上什么武林高手,但是已经达到了三两个人近不了身的地步。

    其实就连凌小云自己都不知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给自己的打下了一个底子。无论是以后的日子里行军打仗还是晓行夜宿的艰苦生活,都没有对他造成什么影响。因为这已经是他寻常训练的一部分了。

    这时候的他,已经早就不是别人口中的小书生了。

    崇祯十六年十一月初五,张献忠攻克岳阳,杀死了巡抚张辉、总兵孙子立。同时,大明湘王系的多名王爷归降张献忠。但张献忠却不像是李自成那么好说话。他杀死了湘王和四名郡王。

    消息传到京城的说话,崇祯并没感到有多意外。因为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凤阳的龙脉都被人挖了,他也只不过是干掉巡抚和巡按了事。对于崇祯来说,此刻的大明王朝,已经到了过一天算一天的程度了。

    而出乎意外的是,这一次,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也不再激动,他们和皇帝的态度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这件事搁置了不久之后,内阁首辅周延儒忽然下狱,温体仁再度出山成为内阁首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不知道里面暗藏了什么玄机。

    就是这时候,一直处在对峙状态,却也是相对和平状态的大清政权,却忽然向大明伸出了橄榄枝。

    皇太极派人到山海关下书,说是想派一名使臣入京,和大明皇上和谈。

    这是极大的事情,山海关不敢自专,吴三桂接到国书之后,立刻派出了一名校尉带五十人连夜护送到京。不经通政司衙门,直接就交给了内阁。

    虽然内阁首辅温体仁也是个三起三落的老油条了,可在这件事情上还是不敢随便拿主意。和谈这件事,如果搞不好的话,就是随时会炸响的红衣大炮了。

    接到国书之后,他以马不停蹄的速度跑到了宫外,递了牌子等待召见。毕竟是内阁首辅大臣,崇祯就算是在忙,也会在第一时间接见的。

    作为正一品的官员,温阁老和别人是有区别的,那就是见皇帝的时候,一般皇上不会随便让他下跪。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座位,也就是所谓的赐绣墩。

    等到落座之后,崇祯问道:“天色已经晚了,爱卿这个时候急着进宫来,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温体仁起身说:“这里正是有一件很要紧的事情,请皇上决断”。

    崇祯说:“那就把节略和你们内阁的票拟给朕看吧,朕最近也是真累着了。”

    本来就站着的温大人忽然跪下说:“这件事,臣实在是不敢票拟。署理辽东巡抚,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刚刚转来皇太极的一封国书,请求派使臣到大明来和谈.....”。

    话还没说完,崇祯就已经勃然大怒了:“皇太极之父努尔哈赤,不过是我建州卫的一名四品佥事。只不过是怜他家身世,才晋升为建州都督。这才几年的光景,竟然开始割地建国了,如果朕同意了接受和谈,岂不是等于承认了大清是合理合法的国家吗!”

    其实这一层温体仁早就想到了,如果一旦接受了和谈这样的说法,其实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皇太极的合法。但是如果不谈,现在这光景,从皇上自身,到满朝文武,甚至是小民老百姓,有谁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

    大明王朝实际上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崇祯登基以来,又是旱灾又是水灾,粮食欠收,各地都是流贼闹事。而在关外,朝廷在松锦之战后,已经再没有任何的预备部队了。

    唯一能够在外面还撑个场面的,就是吴三桂的山海关和两万人马。在这个时候,如果清军一方愿意和谈,那是求之不得的缓和之机。但是这个话如果不是崇祯自己说出来的话,换成任何一个人,也许都会是一个粉身碎骨的结果。

    温体仁半晌没有说话,等待崇祯的态度缓和一些的时候,他说:“臣这就发文山海关,让他们把此伪书送还。严厉拒绝一切和皇太极一方的来往。”

    崇祯却忽然说:“爱卿且慢,朕问你,你只管和朕说实话,京城附近,还有多少可用的兵员,户部又有多少存银可用作军饷?”。

    作为内阁首辅,温体仁实在是太清楚这些了。但是这个数字如果说出来的话,实在是太过于触目惊心了。

    可是这个实话,也不是能够糊弄的时候,他只好实话实说:“兵部统计,除山海关外,京师附近有备操军和备倭军共七千人,此外京师巡防衙门和兵马司共三千二百人,三大营共四万余人。户部存银除日常开销外,能用作军饷的只有不足二十万两。”

    崇祯叹了口气,看起来兵员是不少的,可是除了山海关的辽东军,其余就算是三大营,又能保证怎么样的战斗力呢,再说,二十万两,对于这样的部队基数来说,最多也就是两个月的花销了。

    他犹豫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