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11章 言官抗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向强硬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此刻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犹豫,这不是因为他忽然怂了,而是不得不如此。

    温体仁报出的一连串数据可以用触目惊心四个字形容都一点不过分了。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江山已经岌岌可危到了这样的地步。

    不说兵员的问题,就是单纯说粮饷的问题,户部除了必要的开销之外,只剩下了二十多万银两,用作军饷,只够两个月左右。那么两个月之后呢。如果发不出军饷,岂不是会造成哗变。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过,甘肃驻军就出过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因为孙承宗的弹压,早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可是,现在他没有多余的银两,更没有崇祯时代的孙承宗。已经是比较凉的天气了。他却不由得额头上冒出了一身的冷汗。就在崇祯三年的时候,袁崇焕因为通敌罪名被凌迟处死于京城闹市。现在,自己竟然要和大清和谈了吗。

    崇祯不是糊涂虫,他十六岁即位,就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全面清理了魏忠贤的阉党,使阉党势力大崩盘,出现了众正盈朝的局面。如果他真的糊涂的话,这根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此时此刻,他心里非常清楚,宁锦大战后,朝廷已经没有了翻盘所需的军事实力。这时候如果再动刀兵,唯一的结果就是加速大明王朝的灭亡时间。

    外有清军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和张献忠四处放火,很显然,这个时候无论是什么原因,和谈都是最好的结果。因为一旦达成一个短期的协议,就可以熄火罢兵,修养生息。

    可是和谈,这两个字看起来轻飘飘的,却不是那么容易能够说的出口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舌头底下能够压死人。崇祯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就很可能被朝臣们的唾沫星子给淹死,这就是当皇上的不容易。

    崇祯问温体仁:“爱卿说说看,这事应该如何处理,尽管说,今日言者无罪,爱情不需要顾忌什么。”

    温体仁是一个不沾上毛都能比猴子还精明的人,这个时候明显看的出来,崇祯是想争取内阁的支持。但这时候自己如果挺了这件事,说不准事后就要背这口锅。但是这口锅实在是太沉了,自己这个小身板不一定能够背的起来。

    任何事情上,作为内阁首辅,都不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但这件事上,别说是温体仁,恐怕就是换了当年把持朝政几十年不倒的严嵩都不敢随便插话的。

    温体仁沉默了半晌才说:“此等事情,臣下不能自专,皇上龙意天裁”。说完就跪下磕头,一言不发。

    看着下面跪着的温体仁,崇祯心里连骂娘的脏字都有了。什么皇上说了算,臣下不能自专,如果不是这种背锅的事,你们哪个自专的事情也不算少,怎么遇到这事了一个个的就成了懂事的臣子了。真是岂有此理。

    但是想想,他也没有发火的理由,只好说:“那爱卿就先下去吧,朕要好好的想想,明天你再进来见朕”。

    温体仁巴不得现在马上离开,连忙行礼后,退了出去。看着他出去的身影,崇祯重重的吐了一口气,把刚才那句没有骂出口的脏话给骂了出来。

    此时的山海关内,凌小云还在练习他刚刚学到的剑术和箭术。祖天吉的确算是一位好老师,他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本事全都传授给了凌小云。

    作为关宁军的老兵,祖天吉的杀敌本领没有什么好看的花架子,但是非常实用。凌小云几乎在一个月里,就学到了受益匪浅的本领。

    而且他还选择了一件十分趁手的兵器,那就是袖箭。

    袖箭这个东西,说是暗器也不算是暗器。也是弓箭的一种,但是属于一种机关,平时是绑在胳膊上的,用的时候抬手按下机关,即可把箭发出去。射程稍近,杀伤力不如一般的弓箭,但是如果你攻击的部位得当,还是很有效果的。箭囊佩戴也很方便,一个箭囊能装下不低于二十支袖箭。

    在当时的战场上,这个携带数量已经是足够了。

    其实不只是在朝堂上,就是在军营里,大家也都在议论是否议和的事情,而且是沸沸扬扬。不过都是私下的三三两两,谁也不敢把这话放在明面上来说。

    凌小云练完了之后,回去直接就洗漱睡觉,根本就没有在意别人聊这事聊的热火朝天的。

    不是他不关心这件事,是因为他知道,无论是历史的大背景,还是崇祯的性格,或者是朝廷里那些乱七八糟的言官御史和给事中们,都不可能同意和谈,就算是崇祯有这想法,也最终要被搅黄了拉倒。

    事实上就是这样,崇祯考虑了一晚上之后,觉得不能不顾及现在的现实情况,准备接受皇太极的和谈建议,让大清派遣使者前来。崇祯的意图也是很明显的。只要皇太极不是狮子大开口,能答应的事情就答应,只要你近期不侵扰边界,给我以休养的时间。回头在收拾你。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温体仁,并且让温体仁着急御史们来说这件事,就是先打个预防针,以便到时候这件事在朝堂上说出来到时候。不至于太过于尴尬。

    反正不是自己的意思,传达皇帝的意见应该不是什么问题,这对于温体仁来说倒不是什么难事。

    所以温体仁回到内阁之后,马上命令召集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左右佥都御史,以及六科都给事中前来开会。这些都是言官们的领导,把他们都给说服了。后面也就好办了。只要言官们在朝会上不闹事,下面的一切都顺理成章的了。

    但是温大人也想错了,他真的是低估了言官们的一根筋和战斗力,这几位御史和给事中还没有平静的听他把话说完就已经想蹦起来咬他了。

    这些言官们的观点很简单也很明确,大明朝是大国上邦,虽然现在有一些忧患,可不是不可克服的。而清朝称帝建国,本身就不是被明朝承认的,不具有合法性。

    别说皇太极了,就是努尔哈赤,也不过就是个建州二品都督出身,之前也不过就是跟着李成梁打杂的。李成梁还活着的时候,努尔哈赤连个响屁都不敢放,现在竟然长行市了,以前的小喽???坏囊?痛竺魍醭?滞タ估窳恕J强扇蹋?氩豢扇蹋

    而且在这之前,无论战斗进行的多么险恶,都是打完了再说别的。就为了一个私通外敌的莫须有罪名,袁崇焕这位曾经打的后金满地找牙的大帅就被在闹市口凌迟处死,这就昭示了大明不可能承认清朝。

    然而现在如果一旦大明允许大清以派遣使臣的方式过来和谈,那就等于是承认了大清政权的合法性。那还和人家打什么打呀。干脆划江而治得了。

    说道最后,这些言官们越来越激动,一个个都把乌纱帽给摘了,扔在了温大人的办公桌上,并且都表达了自己明确的态度。罢免官职可以,回家种红薯可以,午门外面打板子也可以。

    和谈,不可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