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74章 弘光称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吴三桂并不后悔,他甚至为自己的发现了这样的一个人才而感到欣慰,时势能造就英雄,只不过英雄面对时势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选择。

    在这位吴大帅看来,凌小云也算得上是个英雄了,甚至这位从小兵出身,一路飙升官职的年轻人,曾经做过努力,想要靠着一己之力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明。

    身为辽东巡抚和辽东总兵官,专阃大将,吴三桂自然不是吃干饭的。凌小云在西北的一切行动和作为,吴三桂不说是了如指掌,至少也是大致知晓的。

    可是大明朝这棵大树,吴三桂岂能不知道,看起来外表是有枝有叶的,里面都是空的了。就拿这次来说,李自成能从大明京师的官员里逼出三千多万两白眼,他们却宁可城破资敌,也不能拿出来备战。这就是大明的官员们。

    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就算是吴三桂本人,也没有任何的办法,何况是一个空有报国热情的年轻人凌小云呢。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不远处的中前所城,凌小云正在和士兵们一起训练,他招募来的这数千新兵,也都慢慢的跟上了他的进度。

    除了训练之外,在训练之余,凌小云倒是经常给他们上课,说的无非是一个写君臣伦常的话。这话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没有什么新意,可是在这个时候说,偏偏就是一支部队的战魂。

    凌小云告诉他的士兵们,如果只靠着当兵吃粮招募来的士兵,是完全说不到战斗力的,因为军中一旦出现粮草困难的情况,就会出现逃兵,而敌方一旦给予一些相应的条件比己方优越,那就会投敌。

    真正的战斗力的形成,靠的是意志,而意志的形成,靠的则是精神,这种精神从哪里来,怎么才会形成真正的向心力。这种向心力的形成,是靠着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目标来维系的。失去了这个前提,一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思想工作在大明的军队里其实并不算是不存在,戚继光在义乌招兵后,就用了大量的时间来客串指导员。事实证明,就是那段思想工作经历,成就了后来的戚家军。

    凌小云的这些新招募的士兵,有三分之二都是读书人,他们都是一大批来参军的,很多都是同乡和亲人。为了防止他们在军中拉山头,也的确是进行了一番教育的。

    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情况倒没有多明显,这些读书人也并没有那么文弱。

    张文和赵大荣这两个前翰林院庶吉士,被凌小云直接任命为正六品的训导官,其余举人出身的授总旗或者百户,秀才出身的从小旗做起。秀才以下的也可以有自身的晋升机制。如果有功名但实在不擅长体力的,那就做文案工作和后勤工作,总之要做到人尽其用。

    被任命为后勤官的张祥,也算是不辱使命了。自从上任以来,马上就开始行动,开辟菜地,农田共二百三十亩,牧场十余亩,除了养殖鸡鸭鹅,还弄上了那个时代不好养殖的奶牛和奶羊。

    不过一开始让将士们接受牛奶和羊奶倒是不容易,慢慢的也就适应了。

    凌小云忽然无来由的想起来一句话:每天一袋买,强壮中国人。

    出于对后勤工作的认可,凌小云专门给后勤官张祥发了一万两银子,让他用来对有功人员进行奖赏,并且对几百个后勤兵犒劳一下,吃些好的。

    只不过张祥刚刚拿到这笔银子,就马上大范围的购进了种子和耕牛,以及其他的畜牧牲畜,让凌小云感叹这是个过日子人的同时,也为自己选对了人感到欣慰。

    此时此刻,南方的形势却是一片纷乱。大家都已经接到了消息,知道了皇帝殉难了。

    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大明王朝实际上就处于了空窗期。明眼人一眼就看的出来,李自成和他的闯军,在进了京城之后做的那些事,也不会久长。

    他们虐待读书人,把官员吊起来严刑拷打,只为取得他们的私财,大将刘宗敏和军师宋献策,这两个可以说是大顺的最高文武,一个忙着搜罗宝物,一个忙着搜罗美女。

    而闯王李自成,却像是个傻子进了城一样,新鲜劲还没有过去,什么都管不到,他只知道一味的享乐。这种人,怎么可能能够坐拥江山。

    且他只是打下了大明都城,南方其实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东南半壁还是在大明王朝自己的手里。说白了,就算是当年的靖康之变,到了那样的程度,康王赵构泥马渡江,一样续命百年。

    从这里来看,大明的江山能不能续命不是问题,最不济也就是偏安一隅。问题就在于,谁当皇帝的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很尖锐,却并不复杂。崇祯有三个皇子,如果有任何一个皇子活下来。继承皇位都没有话说,南京那些备用的机构都能够直接的派上用场了。

    但是,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崇祯的三个儿子,在破宫的前一天被便装送出了宫外。到现在也没有什么音讯,到底是死了还是活着,没有任何的依据。

    这就给全国各地的藩王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而这个时候,南京各地的班子成员们想到了福王。这个大行皇帝的亲叔伯弟弟,目前情况下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经过轮番的劝进和各种势力的谈判和妥协,终于,朱由崧到达南京,即位称帝,年号弘光。同时宣布,大赦天下,整军备战。

    大明王朝的国祚在某种形式上得到了延续,南京的士大夫们也就此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可惜的是,这根本就不是曙光,而是回光,回光返照的回光。朱由崧即位以后,和那位被废掉的昌邑王刘贺一样,只知道好酒及色,还喜欢斗蛐蛐,人称蛐蛐皇帝。

    但朱由崧并不是天生的糊涂蛋,他知道自己的哥哥崇祯帝励精图治,江山都不稳,何况是自己。

    他的信奉就是两句自己的写的对联: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见月当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