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81章 笔耕请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在多尔衮陈兵中前所城下,一直久攻不下的时候,豪格忽然发动了政变,他勾结郑亲王吉尔哈朗,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皇位,把福临赶下台。

    然而这场并不成熟的政变,仅仅在大学是范文程和洪承畴的阻挡之下,就已经胎死腹中。

    是的,洪承畴已经成为大清忠实可靠的朋友和臣子。并且被任命为宏文院大学士。当时在顺治年间,还没有三殿三阁的制度,弘文院则是殿阁之首。而洪承畴这位大学士,真正的在大清也做到了位高权重,甚至被引为小皇帝的帝师。

    正因为如此,洪承畴对于大清政权,一直以来非常的忠心,由此由他来打掉豪格的称帝野心,也就顺理成章了。

    豪格在计划称帝之前,曾经找过礼亲王代善,但被代善言辞的拒绝了。带上拒绝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不能对不起自己的一子一孙,不能让那两个孩子死的冤枉。

    当初代善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曾经劝说多尔衮来称帝,多尔衮本来已经心动,但代善为了绝多尔衮后路,亲自把这一子一村送上刑场。多尔衮无奈,这才当众宣誓,绝不会有觊觎皇位之心。

    当初的代善不同意多尔衮来当皇帝,那么他肯定不会同意豪格在政局初稳之时,又掀起一场大的变动。如果豪格真的篡权成功,那么硕托和阿达礼也就真的白白的丢掉性命了。

    这一切身在前敌的多尔衮还并不知晓,不然的话就算有十个豪哥也已经丢了脑袋。在这一点上。身为大伯的代善,给了这位侄子有足够的亲情。

    战局已经持续了十三天,多尔衮觉得自己很难受,曾经所向无敌的八旗部队,怎么会就在一座小城面前变得如此的束手无策,他很迷茫,不知道如何是好。

    而城内的凌小云也非常的迷茫,因为城中的粮草军械虽然仍然充足,但是城中的民心此刻却并不是特别的稳定。

    在中前所有了一定的发展之后,为了扩充屯田的数量,凌小云发布了安民告示,而四方所在的流民看到告示,都来投奔。

    居无定所的他们相信凌小云能够给他们足够的保护。经过事后的查验才知道,通过安民告示,四方回来的流民,竟然达到了3000人之多。现在明军不仅要养军,更要护民。这是好事,这三千流民回来变成百姓,自然就成了强大的生产力。

    但是这些流民和军人毕竟不一样,他们在平时只会埋头生产,在战时可能会提供一些帮助。但当战局僵持不下,敌人十分强大的时候,他们就会体现出自己弱点。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这些百姓开始散布出一些悲观的情绪,比如城外有10多万大军,城内守军却不足一万,早晚会面临兵败被屠城的境地,他们首先已经恐慌起来。

    当这些恐慌的情绪开始蔓延的时候,也不会不对明军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事情是明摆着的,实力也是明摆着的。八千明军,抵抗十四万铁骑,这像是一个天方夜谭的神话。

    而大家已经坚持了十三天,不知道还有几个十三天,等到城破之后,面临的又会是怎么样的命运?

    没有人能够预知命运,但是作为大明的士兵,他们唯一能够做的,仅仅是在绝境之下再坚持一会,他们相信,奇迹终将出现,就像当年的宁远之战一样。

    奇迹终于出现了,在一个清晨,仍然是一阵猛烈的进攻之后,多尔衮竟然下令撤兵了,而且并不是佯装撤兵,是真正的后撤。

    凌小云在前沿派出的三个观察哨,无一例外的回来报告说,清军已经撤走六十里开外,不会再对守军造成任何的威胁,而且所有辎重粮草和军械部队已经彻底撤走。

    清军并没有遭受大的损失,在这次攻防作战之中,清军虽然折损五千余人,但是明军也有一千五百多人的死伤,而且是占据了坚城优势的前提下才取得这样的效果,所以说整体来说,双方的对决实际是不相上下的。

    但是如果多尔衮坚持下去,十几万人在这中前所城下,就是用消耗战的方式,也能把城内的守军完全消耗掉。

    可是他为什么没有来由的忽然就把全部兵力撤走了,凌小云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两天之后,凌小云才得到确切的情报,原来清军这次撤军并非是撤回盛京,也并非是发生了什么意外,而只是单纯的多尔衮不想在这里继续消耗下去了。

    对于他来说,中前所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战术目标,而他要寻找的是大明江山,那是一个战略目标。

    一个摄政王如果和一个小小的大明边将这样纠缠不休下去,那么真正的战斗意义就不存在了。

    就像当年的李自成一样,如果他在陕省一直和凌小云对持下去,那么也就不会有攻破大明都城,让崇祯殉难的事情发生。

    所以舍弃眼前的一叶障目,才会有更大的海阔天空,这就是多尔衮忽然之间的开悟。多尔衮觉得凌小云根本就不是一个和他同等量级的对手,他真正的对手应该是那高居九重的闯王李自成。

    而这个开悟对他来说实际上已经来得太晚了,他已经整整在这里消耗了十三天。

    在向导官的测探之下,有一条小路可以绕过中前所直达山海关。多尔衮派英郡王阿济格之子哆布旗带领500人马作为尖兵,逢山开道,遇水叠桥。

    没想到这位王子,就再也没有回来。因为中前所虽然是一座孤城,凌小云不能在距离很远的地方,设置伏兵阻击敌人。

    但是他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儿,在那条通往山海关的必经之路上,设置了许多暗道机关以及地雷等物,所以这500名尖兵,在真正的探测完毕之后,实际上,只剩了不足半数。而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明军对此进行操作。

    这个事情也让多尔衮听说之后,恨得咬牙切齿,但是他更庆幸的是,凌小云也不过就是这点设伏的本事了,除此之外他还能做得什么。

    难道他就真的敢派出士兵来拦阻大清军队的行军步伐吗?恐怕借这位大明将领十个胆子,他也未必敢这样做。正为如此,多尔衮自负之余根本就没有安排断后的部队。

    当一个人开始自负的时候,通常就已经是吃苦吃亏的源头了。多尔衮瞧不起凌小云,他忘了自己刚刚还在凌小云的城下吃了苦头。

    本来凌小云真的没有打算去追击,毕竟只有几千人守城,都已经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要派出部队去追击十几万人,那实在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事情。

    但是周笔耕的话,让他改变了主意,周笔耕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青涩的书生了,他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文武全才的将领

    他对凌小云说:“兄长,如果我们就这样让多尔衮大摇大摆的从小路离开和吴三桂会师,那么我们的威严何在?我们的士气又何在?我知道在这个对峙的过程中,城中有很大的厌战情绪和悲观情绪,既然这样,我请缨带一支精锐部队,前往袭击多尔衮后军。只要我这一仗能打得赢,就会打消城中军民的悲观情绪和厌战情绪,让士气上一个大的台阶。”

    凌小云却说道:“贤弟说的固然有道理,但是你低估了多尔衮的实力。他毕竟是十万铁骑的统帅,你要带多少兵去袭击他的后军?也不过就是送到他嘴里的一口点心罢了。你能够确保你自己全身而退吗?一旦出了什么问题,且不说将士们如何担心,那彤儿妹子又当如何,你可别忘了,你马上就是要做父亲的人了。体能不顾家”。

    周笔耕却道:“兄长不要不要再说了,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我只去如果以身殉国,可谓得其所哉。但是我相信,现在想要啃掉我,他多尔衮还缺那副好牙口。我只要带500精兵,绝不恋战,快去快回,请兄长允准,我愿意军令状。”

    凌小云此时心里也非常的纠结,因为他知道,多尔衮绝不是善茬。周笔耕此去,很可能连这位妹夫,连带着500精兵,都会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但是这个时候,周笔耕有一句话说的是对的,如果任由多尔衮通过小路和吴三桂会师,不管他是什么目的,实际上中前所,已经失去了在这里驻扎的意义。

    凌小云终于下定了决心,把令箭交给了周笔耕,令他自行挑选武器装备以及所需人马。

    周笔耕接令之后,马上要去准备。凌小云忽然问道:“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的吗”。

    这个流程似乎古今不绝,都是在下属要慷慨赴死之前,上司必问的一句话,如果有什么要交代的,这个时候说出来,免得以后心中会有遗憾。

    已经带兵许久的周笔耕岂能不知道这个道理,他只是微微一笑说:“没事儿,如果有事儿的话,回来我自己办。”

    已经走到门口,忽然又回头道:“兄长,这件事就暂时不要让彤儿知道了,免得担心。”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