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85章 小云袭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宗敏的损兵折将似乎在李自成的预料之内,但是他并没有给予刘宗敏什么样的处分,只不过是把他前锋大将的职务给撤掉了,令其闭门思过。

    但是刘祖敏在军中实在是太过于根深蒂固,如果把他的位置撤下来,又有谁能够跟得上去?

    这个时候,只有宋献策自己请缨。告诉闯王李自成说,愿意带一对精兵前往迎战吴三桂和他的辽东军。

    这个提议被李自成坚决的拒绝了,并不是李自成看不起自己的这位军师,李自成心里十分清楚,宋献策是耍笔杆子的,是运筹帷幄的,不是将军。如果用他来上战场,那就是把一位运筹帷幄的人才扔到了虎狼的嘴里,那不过就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这一点宋献策自己也十分的清楚,只不过他是想表达一下自己的决心罢了。不然的话会让李闯王认为大顺军无论是军师、将军还是普通士兵,都不堪一击,这样的话大顺政权岂不是马上就要颠覆掉了吗。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被打到了城下,岂不是要龟缩着不肯出头。如果两军对敌,很明显大顺军并不是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军的对手。如果正面战场硬刚下去,他们只有全军覆没的结果。

    就人数来说,此刻在京师驻扎的大顺军人数只不过也只有10余万,之前投降的三大营也不过是貌合神离,不敢真正的使用。

    而吴三桂和多尔衮的联军去加起来有十五万人之多,从人数上和战斗力上都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宋献策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对李自成说:“陛下如果真的想夺取天下,此时就要忍得一时之气,那就要据城而守,不予出战。而吴三桂和多尔衮,都是远途奔袭而来,如果在这坚城之下不能迅速攻破,粮草不济必然会士气疲乏,到时候他们就会自动撤走,这里的危险也就自动解除了。”

    这的确是一个十分高明的主意,对于宋献策来说,他并没有辱没自己的军师之名。因为无论是对大顺军政权还是对于这当前的局势来说,这都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退回城内并不意味着龟缩避战,而是说用坚守的办法,打消敌人的士气。一旦敌人士气疲惫的时候就会撤军。

    当撤军的时候,城池的围困就已经自动解除了。到那个时候,是否要追击主动权就已经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而李自成十分的别不过这个劲儿来,他觉得这是一个懦弱的想法。

    所以他完全的拒绝了宋献策的建议,并且告诉宋献策,自己要亲自率领万精兵,前往迎敌多尔衮和吴三桂。

    要让这位前明大帅和大清摄政王知道,大顺军不仅是一时侥幸,而是靠纵马驰骋,马刀称雄来夺取真正的江山和天下。

    宋献策跪谏阻拦,因为他知道,一旦这个李闯王出城而去,很可能就是有去无回。

    城外是15万铁骑,真的是已经在战场上确立了自己主动权的人。而大顺军的部队,虽然号称精兵,但实际上已经士气疲惫,守城也不过是权宜之计。出战则是羊入虎口,这个时候,实在是不能做出冲动的选择。

    李自成用实际行动确定了他在大顺政权中一言九鼎的绝对地位。因为他知道,作为闯王,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

    军师是可以撤退的,大将是可以撤退的,但是作为大顺的皇帝,他是不能撤退的。

    如果他已经出现了避战情绪,那么大顺军就会更加低迷。他自己不是不知道,出战是一个非常错误的选择,但是他必将在这最大的错误上渐行渐远,因为他没有逃避的理由,也没有逃避的机会。

    在精挑细选之后,李自成亲自披挂上阵,带领一万精兵上了战场。这一万精兵确实也是精挑细选的精壮男儿,而且配备了当时最为高级的武器和装备。

    明军有三眼神铳,有火铳和火器,这些在京师三大营配备是最为齐全的。而三大营已经完全的投靠了李自成,所以这些装备也被李自成照单全收了,全部装备了他自己的部队。

    这一次的出战,李自成给他的部队全部装备了最为先进的武器装备,火器每人三支以上,这对他来说已经是到了最后的极限。

    他觉得这样的话完全可以和城外的联军进行一战了。哪怕是突袭,在这个冷兵器时代,火器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力点。

    而城外的辽东军部队和清军部队,似乎还以大刀长矛和冷兵器作为主要的武器。所以他们肯定不会料到这一层,也就是说,至少能在初期进攻的时候,占到出其不意的便宜。

    这一次,李自成像是进行了一场豪赌,但是他赌赢了。无论是清军的部队还是吴三桂的部队,他们都是有不少的火器的,但是面对大顺军的时候都没有大范围的投入使用。

    因为大顺军实在是太菜了,对于他们来说攻击大顺军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实在是没有任何的挑战性。

    就在这样的意识之下,他们才在战斗的初期吃了一个小亏。李自成带领的1万精锐部队出来之后,从来都没有想过想要和对面的联军进行近身战斗。

    而是指挥着他的部队一通放枪,每人三只火铳急速发射。在这个前提下,吴三桂的部队损失惨重。

    李自成占到便宜之后,命令部队交叉掩护撤入城内。虽然吴三桂的士兵刀急马快,仍然只是给大顺军造成了轻微的伤亡,而自己却损失两三千人之多。

    吴三桂出离的愤怒了,他没有想到,像李自成这样草鸡的对手,竟然敢给自己下这样的套路。

    而李自成在撤回城内之后,看到城下吴三桂在收敛自己士兵的遗体,却没有太多的欣喜。他对宋献策说:“军师,你说的是对的。即日起,我就命令士兵据城防守,对抗吴三桂和多尔衮联军,直到他们士气疲惫退兵而去。”

    宋献策刚才一直以为,李自成是一个顽固不化,听不进忠言逆耳的人,没想到他竟然主动如此安排,实在是大喜过望。

    他对李自成说:“陛下能够听从谏言,实在是我大顺军民之福气,臣诚惶诚恐。”

    李自称淡淡一笑说道:“军师莫要忘了,如果刚才就直接退兵,那么吴三桂和多尔衮必然会士气高涨。而我军却会有怯战厌战之情绪,军心必然不稳。我军刚刚占据大明城池不久,就要如此的怯战,那么城中的大明百姓和明军余部,必然会向我们发起进攻,甚至开诚造乱。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城外有强敌,城内无有立锥之地。应该如何是好?”。

    宋献策再次拜服,原来闯王李自成竟有如此的心机,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以后就好办了,自己这位军师提出来的一些良策。就不愁闯王听不进而不会采取了。

    城池十分的坚固,这在于谦进行的大明保卫战之中,就已经修缮的十分牢固了。而在之后的岁月里,大明每年在京师城池修缮上耗费的营养,动辄以数十万计。

    只不过如此固若金汤的城池,没有能够帮助崇祯皇帝抵挡大顺军前进的脚步,反而成为李自成抵抗绿营部队和清军部队的一座堡垒和屏障,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实在是有些讽刺。

    但是此刻已经居于九泉之下的崇祯皇帝,却再也不能看到这些了。

    对于他来说能够在大明最后一任皇帝任上殉国,已经是他的最后职责所在了,世人不应该对他再有其他的苛责。

    逝去的人已经逝去,而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战斗,虽然他们是敌人。

    李自成鼓舞自己的士兵们,只要是能够再坚持20天,城外的清军就会因为粮草不济而自动退去,到时候我们就会乘胜追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彻底翻身。

    可是这个时候,他却已经忘了,在城池的不远之处就是山海关。往返运送粮草,只不过需要两三天的路程。而这个路程,已经是一道对于清军来说的生命补给线,而山海关所囤积的银两和粮草,足够一年以上消耗。

    吴三桂此刻已经是全军出动,而李自成也是全城防守,多尔衮更像是一个看客人,在考试着吴三桂的诚意和战斗力。

    面对自己新的主人,吴三桂不得不使出最大的力气,来对京师进行攻击。而李自成也只能拼命的防守,双方展开了强烈的拉锯战,就像一战时候的凡尔登绞肉机。

    但是在这个时候,吴三桂忽然接到了自己的中军校尉给自己发来的情报,顿时心思大乱。

    原来就在吴三桂取倾城之力出动,来进攻京师的时候。凌小云趁着城内防守不弱,已经派了两千精兵就占据了山海关城池,并且把吴三桂囤积在城池之内的粮饷全部运往中前所,这位之前的老部下正是与之决裂。

    对于这样做,凌小云并没有任何的心理压力,他很顾及和吴三桂曾经交往的日子。他也没有想到,这位老上司会在这么快就投靠了清军。

    既然如此,两者就是不共戴天之仇人,凌小云是大明之将,而吴三桂则是多尔衮的马前走卒。这个时候山海关已经不是大明的山海关,而是清军的山海关。既然这样的话,这里粮饷军械为何不能取用?

    从此两人已经正式成为仇敌,一场大规模的厮杀即将展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