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86章 定计烧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凌小云正式发动偷袭之前,他曾经考虑过很久。因为和吴三桂虽是关系微妙,但是还没有证实到了撕破面皮的时候。

    吴三桂也曾经带着一定的辎重粮饷,来给中前所的驻军提供援助,虽然凌小云拒绝了这件事,但是吴三桂并没有因此而恼火。

    从这个概念上来说,吴三桂还是比较注重袍泽之情的,他对于凌小云和中前所的驻军,从来都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甚至,就算是要确定了投奔多尔衮的时候,吴三桂也没有在多尔衮和凌小云作战的时候,给予背后偷袭。

    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凌小云能够顺利的把多尔衮赶出中前所的范围。

    吴三桂不愿意对昔日袍泽下手,也并不一定是顾念故旧之情,而是不想给自己造成很大的压力。但他实际上什么都没做。

    可是凌小云忽然发难,也就是说从根源上断绝了和吴三桂和好的可能性。这实际上对于中前所的明军来说,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只是凌小云想借这件事,表明一个态度,那就是明军是不可能和清军合作的。昔日的战友,在选择不同的时候,也已经演变成为了敌人。

    从祖天吉到一众的军官都劝凌小云放弃这个决策,但是凌小云力排众议,并且亲自派周笔耕选2000精兵突袭山海关。

    周笔耕现在是一个凌小云使得十分得心应手的将领了,而且之所以选择周笔耕来执行这项任务,是因为周笔耕对山海关说不上有什么样的感情。

    那他执行任务起来,就会毫无顾忌,他选择的这2000精兵。也都是以之前的白杆冰为主,新招募的士兵为辅,很少用的是之前的部队。

    这次突袭给中前所带来了很大一部分程度上的收获,那就是山海关屯积银两超过80万两,囤粮超过500万斤,全部被运往中前所。

    凌小云很欣慰,周笔耕从一个文官出身,却最终不辱使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将领。

    但是其他的将领却很担心,如果这样下去岂不是四面树敌,把昔日的兄弟也都得罪了,虽然吴三桂投敌,但是他并没有像之前的明军发动进攻,他现在打的不过还是李自成啊。

    做出这样的选择,凌小云的内心也非常的纠结,但是他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不得不表明一个态度,这个态度很重要非常重要。

    而这些军官们却想不到这一层,因为从此之后,他们就没有任何的退路了,他们只能一直走下去,一直走下去,或者是光明或者是灭亡。所有和大明政权相呼应的,都是朋友,相左的则都是敌人。对于敌人,他们没有任何的理由宽纵。

    吴三桂也是,辽东兵也是,虽然这些明军,他们自己的出身也是辽东兵。但是,他们现在却是明军,之前的战友却不是了。

    在接到后军奏报的时候,吴三桂并没有太多的吃惊,只是他感觉凌小云此人实在是太过于黑了,怎么会在这个时候下这样的手。

    但是这也造成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山海关内存的粮饷被劫,那就没有办法给这里的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帮助。如果这里旷日持久之后,那所需的粮饷就要从盛京再运过来,那样的耗费和时间就已经赶不上了。

    可是不管怎么说,城中的李自成仍然是完全的坚守避战的方略,只要你攻城我就会还击,只要你不攻城,我就在城里呆着。反正京师之内存粮存银都并不少。

    他从贪官身上搜刮出来的3000万两银子和储粮已经足够之用三到五年,就算在这里一直待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据多尔衮和吴三桂来推测的话,现在城外的清军部队的粮草,最多还能坚持一个月。

    李自成并不知道吴三桂的后方发生了什么,但是他已经明显可以感觉到城外的清军已经不再进攻那么猛烈了。虽然不知道原因,但是这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件喜事,也是一件好事。

    这个时候,他还以为这是清军进行的一项诱敌之计,他是不会轻易上当再次出战的,像上次那样的突袭,可一而不可再,如果再次重复的话,清军可是会严阵以待的。

    吴三桂和李自成对面而坐,两个人都在考虑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吴三桂对多尔衮实话实说:“山海关内已经被觉得无粮无饷,这个时候,我们只有一座坚城可以依靠。据情报来看凌小云突袭山海关之后并没有占据的意思,只不过是把山海关的东西全部运走,然后撤回中前所,继续坚守。因为他知道就凭他的兵力是无法占据山海关的。可是现在的问题是,山海关内既然已经没有了粮草储备,那么20天后,这里应该如何是好。请求摄政王立刻从盛京开始运粮来此,不然的话粮草难以为继”。

    多尔衮岂能不知道,但是他马上就想到了另外一层,实际上粮草只够只用一个月,是因为只算个单程的粮草使用。而没有算如果撤军的话也是需要粮草的,既然山海关内已经没有粮草,那么这里实际上也只能支撑十几天的罢了,如果十几天后,粮草供应不上再继续攻城,那么一旦断粮,连撤退都没有办法。因为撤退的过程中也是需要军需物资的。

    多尔衮马上写了一道手令,交给英郡王阿济格,命令他亲自回盛京调粮。并且命令肃亲王豪格立刻筹措粮草300万斤,马上送往前线。如果这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格杀勿论,以延误军机罪论处。并且指定由何洛会亲自来押运粮草。

    阿济格很快就出发了,幸亏他不辱使命,四天后到达了盛京。这个时候,豪格其实已经闭门不出了,但是礼亲王代善是一个比较靠谱的。很快就筹措粮草完毕,并亲自交付于户部官员验收之后,由何洛会亲自押送前往前线。

    而这个时候,清军的大范围举动早已经传到了中前所,而凌小云其实在没得到这个情报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山海关内已经无良无响,前线肯定会遭殃。路上劫粮,看他怎么办。

    这个时候,一贯执行任务从不含糊的周笔耕却忽然说道:“兄长,这个我看十分不可行,此事可一而不可再。如果说山海关因为空虚,被你抢夺了粮草之后,他们是根本不可能再会给我们第二次机会的。这次的运粮之路上,必然是危险重重,伏击重重。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粮饷,肯定会用大军来运送,而且会安排很多的机关来等待我们。这个时候如果贸然行动,岂不是自入虎口吗?”。

    周笔耕这番话也让凌小云犯了犹豫,但是仔细想想他也知道周笔耕的话说的是对的,完全没有问题。

    一个人犯了一次错误之后,如果紧接着就再犯一次错误,那么这个人不是缺心眼就是一个实际的傻瓜。但是从现实上来看,多尔衮和吴三桂不仅不是傻瓜,反而是聪明绝顶的人,不然的话他们也到不了现在的这个程度。

    但是面对数百万斤粮草,路过自己的中前所,如果不去劫持那么真的是在心里都咽不下这口气,凌小云十分的纠结,他还是在动这方面的心思。

    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祖天吉,这时候却说道:“虽然清军有所准备,但是我们可以不劫持这些粮草,却可以毁掉这些粮草,毁掉这些粮草比劫持这些粮草真的是容易多了。”

    他继续说道:“清军如果想要把粮草运抵前线,那么就一定要路过中前所,但是我们肯定不会借路给他,所以他就会走小路。还记得我们当时在和李自成对敌的时候,用火烧藤甲兵的计策的事情吗?我们完全可以在小路上洒满青油,反复撒反复浸透。让他们必经之路,全部被油所浸透。这个时候,当他们的粮车路过的时候,我们并不打他们的军队,而是把这些油给引着就可以了。而粮草在这个季节尤其易燃,到时候这些兵能够逃出去多少还不好说,可这些粮草,肯定是逃不出去的。”

    凌小云说:“祖大哥不愧是老将!这个主意实在是太损了,我就实在想不出这么损的主意来,不过,这主意倒是的确好用。”

    周笔耕想要再次请缨,但是凌小云并没有同意,他告诉周笔耕说:“军功不能被你一个人占了,这件事还是交给别人来吧,你还是好好陪着彤儿吧。”

    这话一说,周笔耕有些不好意思,自从从文官专任武职后,他就一直都特别的积极,每次战斗必然争先。已经忘了自己马上就要做父亲了。

    他对凌小云行了一礼,然后退出了大帐呢。

    凌小云把这件事交给了祖天吉,这位老将既然能够提出来这个绝妙的主意。这件事交给他去做的话肯定是万无一失。

    何洛会不知道,自己精心准备的机关和防御完全都用不上了,等待他的,是一场冲天的大火。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