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92章 失败说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回到盛京之后,多尔衮接下来的任务就是稳定朝局,他往先破格升豪格为亲王双俸,但是又在实际意义上免去了他的兵权。

    让郑亲王吉尔哈郎来接替他担任正黄旗旗主主,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任命,看似没有任何变故,实际上里边的猫腻很大。郑亲王吉尔哈朗一直以来都是豪格的盟友。对于豪格一直是非常支持的,豪格对这位叔叔也是十分的信任。

    所以吉尔哈朗能够接替豪格,担任正黄旗旗主,别人会觉得没有任何的问题。更没有人对这个调整有什么想法。但在实际意义上,豪格早已经被剥夺了最后的兵权,郑亲王也早就投靠了这位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

    就像何洛会,之前是豪格的心腹,最后却成了多尔衮的人,每个人都会选择合适自己的主子,但是用他们的话说,叫做良臣择主,不要空负了自己一腔才华,也许对于他们的选择来说,这样也无可厚非。多少年的皇朝史,无非血泪斑斑,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生存。

    豪格对此却没有什么特殊的想法,他从被贬之后,一直闭门不出,好酒及色。在这个过程中,多尔衮却没有放松对他的警惕,每天派人去打探他的消息。但是豪格的自保手段的确是很高明,他每天醉酒,从不与外人接触,喝多了就睡觉,睡醒了继续喝酒。一时之间多尔衮想找他的什么麻烦,还真找不到什么理由。

    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加号之后权势更加熏天,豪格却十分低落,两极格局从此拉开。豪格再也没有实力和多尔衮进行抗衡,而多尔衮的仪仗服饰从减天子一等,变成了几乎与天子等同。

    对此,愤怒的顺治小皇上,敢怒而不敢言。因为受了两宫皇太后的教导,他决定,一定要等到自己十四岁亲政以后再来扳回这一局,现在他只有隐忍,隐忍,继续隐忍。

    可是在他小小的心中,已经完全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颗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壮大成为了埋葬多尔衮的一颗定时导火索。

    此时此刻,志得意满的多尔衮对此却一无所知,他不会想到顺治小皇帝心里在想什么,甚至就算他知道这个福临心里在想什么,对他来说也是一件实在无所谓的事情,他不会考虑那么多。

    现在的多尔衮,一脑子英雄豪杰的念头,只想着为大清王朝开疆扩土,定鼎中原。因为这不是一个虚晃的念头,而是他觉得这天下不是一个儿皇帝就能够坐得住的。这天下本来就是他的,不定哪一天他就要拿回来的。

    所以这个时候打天下,实际上是在为自己打天下。他的劲头很足,不会有为人作嫁的念头。这就是多尔衮的如意算盘,现在顶着摄政王的名义东征西讨,将来就会顺理成章的以军功和威望接过皇位,坐上那至高无上的九五之尊。

    九月七日,他招来了众家谋臣商议下一步的军事行动计划。在他的所有谋臣里面,以何洛会最为心腹,所以大家都等何洛会先发言。

    何洛会也知道,如果他不发言,别人都不敢先说话。所以他对多尔衮说:“王爷,奴才认为如果我们不拔掉中前所这颗钉子,那我们和山海关之间,就必然隔着一道屏障。在这道屏障之下,我们无论是出兵还是运粮,都会有一道很难逾越屏障。因此我们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也无论花费多少兵力和时间。一定要把中前所或者占领,或者夷为平地,把中前所内的明军彻底消灭。否则我们就会永远被中前所绊住手脚!”。

    多尔衮也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他没有想过一个凌小云,怎么就会闹起如此滔天的阵势来,现在中前所内兵力到底如何存粮到底如何?都是一头雾水,虽然凌小云的军事情报做得很好,但他的保密工作一点都不亚于他的军事情报工作,所以多尔衮对中前所目前的实力并不了解。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所以对于多尔衮来说,他并不了解凌小云目前的实力,所以他却不敢轻易出兵。可是他不得不承认,何洛会的话是对的,如果不拔掉中前所这颗钉子,一切都将变成虚幻。

    因为有凌小云挡在前面,其他的就什么都不必说了。他不可能每一次出兵,都要先为凌小云准备一部分买路钱,大清的财政支出,并没有这一个预算。

    多尔衮也在问其他谋士的意见,既然何洛会定了一个调子,大家的意见也就相同了,所以这个事情最终定了下来。出兵中前所是迟早的事,主要是什么时候出兵,主将又是谁?不能每一次出兵都要王爷亲征。

    中前所内的凌小云现在并没有什么危机感觉,但是他也知道,他在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夹缝之中,实在是没有什么办法,想要安稳的生存下去,那么他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让自己不断的继续强大起来。

    足够的军械设施,坚固的城墙,强大的战斗力,稳定的后勤保障,以及牢不可摧的精神支撑。

    凌小云派往西北的史逸文,现在还没有传回任何的消息,但是南京方向却又来了一名使臣,此人是马士英的儿子马步余。

    这一次他还是代表着南明的朝廷来宣凌小云入朝,毕竟之前弘光皇帝也已经给了凌小云一个十分足够的面子,那就是把他的恩师李仲章放归。

    现在李仲章仍然在中前所休息,没有给他安排任何的职务,并不是担心他要插手军政事务,而是觉得先生实在是太过于劳累了,不能因为一些繁杂的琐事来让他劳心费神。

    而李仲章自己也是十分的欣慰的,他经历了亡国之痛以后,对于争名夺利的事早就已经很淡了。

    马步余来到中前所之后,和凌小云相见,展开弘光皇帝的圣旨正要捧读,凌小云忽然对他说:“打住吧,这位使臣,我不是你福王政权的臣子,你的圣旨在我这里读不着。我这里全城上下,军民百姓仍然奉行的是崇祯正朔。福王朝廷对我们来说现在还没有被认可,除非像我之前和高杰兄说的那样,只要是我确定三位皇子已经不幸遇难,到时候大明国作祚没有继承,我自然会像弘光臣服,可是现在我仍然不能接受。你老兄还是先自离去吧,免得到时候说起来,怪我凌小云不讲情面。”

    这番话,把马步余堵得死死的,他讪讪的收起来圣旨,对凌小云说:“老兄何必如此的固执,崇祯皇帝也好,弘光皇帝也罢,那不过是朱姓江山自家的事情,你我只不过是外臣罢了,为何如此较真呢?我此番受到皇上的差遣,前来招纳老兄,也是因为皇上信得过你。不然的话,怎么会三番两次只顾你而不顾他人呢。”

    凌小云呵呵一乐说道:“尊使,怕你说的不是实话吧,如果说我凌小云只是一名无名小军官,手底下不过二三百人,那个时候怕是皇帝对我没有兴趣,因为我没有利用价值嘛。现在之所以说皇帝对我有兴趣,只不过是因为我手底下现在有精兵两万之众。且我中前所是一座坚城,我的士兵有很强大的战斗力,他看中的不是我,而是我这支无坚不摧的部队罢了。如果我现在解散了我的部队,那么还需要我凌小云一人孤身入朝吗?”。

    这话可谓是诛心之言,而且句句锥心。事实上,这话却也没有一点毛病,有谁会注意到一个完全没有实力的人呢,之所以会被注意到,那是因为手里还有完全的利用价值,中前所是这样,江北四镇难道就不是这样吗。

    马步余收起了他的圣旨,也收起了他的说教,因为他终于知道,在凌小云的面前,他的说教一文不值,甚至很快就会被反驳的无地自容。

    他知道,这次前来的任务已经完全失败了,其实在他出发之前,他就已经对此有所准备,可是没有想到会是以这样的一种形式失败。

    很多人都说凌小云是茅坑里的砖头,又臭又硬。这一次,他终于见识到了这个茅坑里的砖头,到底是多臭多硬的。

    他在中前所的驿站住了五天,凌小云每天倒也像是没事一样,陪他喝酒吃饭,但是一旦说到什么正事,都顾左右而言他。

    到了第五天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了,主动去拜访了李仲章。希望他能够给自己多说几句,毕竟凌小云还是买他的面子的。

    但李忠章一句话,就把他堵得死死的,他告诉马步余说:“昔日我在南京被关到大狱里的时候,足下为什么不劝别人开解于我,这个时候我已经鱼脱钓钩,岂能再劝别人上钩?”。

    中前所的这座城真的是比较有毒的,跟凌小云混的这帮人也都是有毒的,不然的话,怎么会都和他一个腔调呢。马步余心想自己是时候应该离开了,不然的话和这群人真的呆久了,怕是也要变成一类人吧。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