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91章 刺探西北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江北四镇之中,唯一不可能对李自成放手的就是高杰。但是经过邢氏的三言两语,高杰却放弃了对李自成的伏击,让李自成顺利的通过了江北四镇的防线,向西逃窜。

    英雄在妇人面前,也不必英雄,由此也可见,高杰虽然是一个叱咤风云的战将,也是一个性情中人。对于大明来说高杰是忠诚的,对于邢氏来说他也是靠谱的。只是高杰为此也犯了酸醋,毕竟离开李自成许久了,邢氏还在为李自成求情,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但是虽然不是滋味儿,他却也明白,邢氏能够顾念旧情就说明不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所以他也心中有所释然,毕竟自己有愧于李自成。

    不管怎么说,李自成带着大顺军的三万残兵最终逃出生天,向西北逃窜而去。此事让一直不问政事的朱由崧十分的恼火。

    他对李自成虽然并不感冒,却知道是这人是打破了大明江山的人。当时兵临京师的时候大家没有动作,那是因为李自成实力强盛。

    而和多尔衮对阵三个月之后,大顺军已经只剩三万余残兵,逃窜至此,却因为江北四镇无所作为,就让他在眼皮子底下溜走,这实在是让弘光皇帝十分的不能接受。

    岂止是朱由崧不能接受,就连三十里外扎营等候的多尔衮,都没有看到自己想看到的结果。江北四镇看似兵力雄厚,却如此的无所作为,竟然眼皮子底下就把李自成给放走了。可是他已经不能再向前追击了,清军士兵的疲惫已经到了一个度,再往下追下去,肯定会有所失误。

    更重要的是,大明一贯以来都是把清朝当做最主要的敌人,所以他们可能不会拦截李自成,却会拦截这位大清第一号人物摄政王多尔衮。

    出于各种考虑之下,多尔衮最终撤兵,李自成逃窜陕西,而江北四镇维护的南明小朝廷,继续偏安一隅,没有任何伤损。大家终于又到了一个平衡点,暂时稳固了下来。

    当一切都平衡下来的时候,之前一直被忽略的中前所,就比较凸显出来了。这个时候,难得的宁静,多尔衮撤兵回去之后,在山海关略作修整。他考虑到自己很可能要接下来对这个谁也不服,谁也不投奔了的凌小云有所军事动作了。

    在进攻李自成之前,他在中前所耽误了半个月,被凌小云给弄得也没了脾气。可是这一次,凌小云大概逃不脱如来佛的手掌心了。

    其实大明京师已经陷落,李自成已经逃窜,这个时候本应该进驻大明京师。可是多尔衮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现在城中并不安稳。

    城中还有很多不稳定因素,这个时候如果进军,很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危险,现在还是到山海关去修整比较稳妥。

    山海关内虽然已经无粮无饷,但清军的存粮却很充分。两个月间三次调粮,因为防守严密。凌小云的突袭并没有成功的,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在山海关休整了十天之后,清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已经都逐步恢复起来了。多尔衮也准备先打道回府回盛京了,而对于吴三桂的安排,暂时还没有确定,所以先让他按照旧部仍驻扎在山海关,以待后命。

    鉴于山海关内已经没有什么粮草军需,多尔衮也十分的实在,除了自己撤军路上所需的消耗用品之外,其余的全都留给了山海关。毕竟现在山海关的士兵已经成为清军的绿营兵,他们已经是一家人了。在清军大部队撤走之后,吴三桂正在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多尔衮没有给他安排任何的作战任务,只是让他的部队暂时在关内养精蓄锐厉兵秣马,等待下一步的指令。

    现在的吴三桂已经完全绑在了多尔衮的大清战车上,所以他完全没有了自己军事行动的自主权。因此多尔衮想要干什么,吴三桂就随他干什么。

    吴三桂现在已经不准备采取任何的军事行动,那就是消耗掉自己的力量。他很清醒,力量就是和多尔衮讨价还价的本钱,因此,如果有生力量被消耗的话,那么本钱也就消耗了,虽然说多尔衮承诺封他为顺义王,可是这只是看到了绿营士兵的战斗力。如果绿营士兵的战斗力受到挫败和削减的话,别说顺义王,就是个侯爵也未必能够保得住,所以吴三桂现在什么都不想做。只想休息休息再休息。

    中前所的凌小云也学得聪明了,在多尔衮撤军的道路上,虽然途经中前所,而凌小云没有设置任何的伏击来进行阻拦。

    因为多尔衮也并非是等闲之辈,他深通用兵之道,如果凌小云在这个时候对他设伏的话,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多尔衮的防备必然使得明军吃一个很大的亏,所以凌小云不想再冒这个险。

    凌小云的想法是正确的,在山海关休整过后,清军已经完全恢复了战斗力,而且多尔衮的防御如同铁桶一般,他再也不是那个几个月前上当的时候的多尔衮了。所以明军没有设伏,那是明军的福气,不然的话肯定会有所折损。

    多尔衮就这样太太平平地回到了盛京,同时他也对从征的将士进行了重赏。对阵亡将士给予了抚恤,朝野上下都对这位摄政王感恩戴德,十分的服气。唯一不服气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肃亲王豪格。

    但是因为豪格的阴谋行动,被礼亲王代善给压制住了,所以一直以来,豪格都没有能够得以什么作为。这次多尔衮回到盛京之后,召集王大臣们议论,豪格也不过是称病不出,而多尔衮暂时也顾不上他罢了。

    但是王者归来的多尔衮,却被顺治皇帝授予了一个真正的特权,那就是给予加分号为皇叔父摄政王。自古以来,摄政王就已经是一个特别尊崇而又无以复加的王号,前面要上加上如此三字,真的是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了,而这一人之下恐怕也只是表面上的。

    顺治皇帝又何尝不知道是这样,只不过对于多尔衮的势力,他不得不屈从。皇太后也一直对他给予教导,那就是这个时候一定要忍气吞声,对于多尔衮要完全的给予忍耐。

    直到亲政之后才能够有所作为,不然的话,一旦多尔衮翻脸,他能不能真正的等到亲政还是一个问题。现在多尔衮想做摄政王可以,想反过手来做皇上,怕也不是一个难事。

    就在多尔衮志得意满的时候,南明的弘光小朝廷,又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臣之中,马士英为内阁朝臣之首,但是其他的臣子却并不服气。他们认为每一个朝臣都有拥戴之功,难道只有你一个人能够站在这塔的顶尖上,我们别人都是吃干饭的不成?现在南明朝廷已经陷入了一片内斗之中。

    而南明朝的君主弘光帝,却每天昏天暗地喝酒吃肉。例如他当初的那个对联所写的那样: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件月当头。

    皇帝如此,那么朝臣们自然也就不必多说了。

    吴三桂无所动作,凌小云却收到了一个消息,这个消息虽然不知道真假,但是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据说李自成败退之日,已经把崇祯皇帝的三位皇子全都找到裹挟至军中带走,这个时候,三位皇子实际上已经在李自成的军中生死不明。

    皇子们都到了李自成的军中,哪里还落得什么样的好处?现在不知生死,但是如果李自成挟持他们以号令明军,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动作,只能干着急。

    据说,李自成虽然逃窜西北,但手中仍有三万之众,以他当年闯王的名气,想要再拉起一支队伍来也不是难事。三位皇子年轻,很容易会受到李自成的利用。

    如何能把这三位皇子救回,如何消灭李自成这帮丑类,难道真的放弃中前所,前往西北不成吗。

    思虑了再三之后,凌小云决定,不能放弃眼前的这座城池,因为这座城他已经经营了半年以上,无论是坚固程度,还是粮草军需后勤士兵,都没得说。如果离开这里的话,放弃了经营许久的根据地,以后就只剩下了被动挨打。

    三位皇子的消息,并不是确切的情报,所以凌小云在干着急之后也没有下一步的贸然举动。因为他必须对城中两万余士兵负责,现在凌小云手里的兵将多了,他再也不像当年那个为所欲为的迁户了,而在是一支强大军队的统帅?现在他必须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无论他是否愿意这样。

    有时候凌小云一直在想,自己如果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就不会卷入这些纷争之中,就不会背负这样大的压力,也就不会弄得现在这样每天处于焦灼的状态。可是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生活从来没有假设,没有如果。生活选择了你,你也选择了生活,日子就是问题叠问题,你毕竟还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即使是,前方可能根本就没有道路。

    这就是凌小云的命运,他既然选择了这个命运,就要对这个命运负责,就要对他手下的两万将士负责。

    但是,虽然对这个消息将信将疑,不能取信,可是他也并没有放弃。他派了史逸文带领着十五名心腹斥侯兵,潜入西北探查,约定以五个月为期,等他回复。

    史逸文知道这是一个很艰难的任务,但是出于对凌小云的信任以及对大明王朝的绝对忠诚,他还是很快就上路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