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95章 同袍将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自成的铁甲军可谓是装备精良,也特别勇猛。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次对阵他们看不起南明朝廷的军队。

    上一次江北四镇的表现让人大跌眼镜,竟然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顺利溜走,也说明他们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力。对于这样的军队,他们看不起自然是正常的事情。

    其实史可法也真的是没有办法,如果有一分的可能,他也不可能向高杰借兵。他是个文官出身,正因为如此他手里没有自己独立的军队,他没有干过武职,却偏偏做了兵部尚书。

    劳师以远深入西北腹地,仅仅靠五千名士兵,实在是真的太少了。战斗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悬念,一仗下来,史可法知道了战斗的残酷。

    他没有想到,在别人眼里那么不禁打的李自成,对阵自己的时候,竟然如此的勇猛顽强,仅仅是一个照面儿下来,史阁部就损失了八百人。

    而李自成似乎也没有见好就收的意思,他追着史可法穷追猛打,似乎想着什么时候把史可法带来的这帮人全部消灭在咸宁城外,才肯罢休。

    史阁部终于明白了,李自成当年的成就和实力并非是没有道理的。李自成是有实力的,而对阵李自成,史可法本人却暂时没有这个实力。

    虽然他是后世尊重的民族英雄,虽然他是堂堂正正的读书人之首领标杆,可是这没有什么意义,在疆场之上他真的还是一个书生而已。

    更重要的是,江北四镇的兵,并不全是南京原来的守备部队,更多的是来源很杂。所以高杰借给他的士兵,有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原来李自成的旧部。

    换句话说,这五千兵以前很多人都是李自成的人,因此和李自成的闯军对抗的时候,如果使不出真正的力气,那么也算是题中应有之意了。

    而在李自成来看,这些兵临城下的士兵。全部都是南明的士兵,所以他没有任何的怜悯之心,上来就是狠招杀招。杀的史可法丢盔弃甲。

    其实在这个时候,就算李自成知道这些兵之前是跟随他的,也没有任何的好心情。不然的话,这些兵为何追随高杰背叛了他,如果李自成知道,这些兵是高杰带走的,原来属于自己的士兵,那么他的心里恐怕也只有仇恨,而没有一丝丝的同袍之情。

    总而言之,史可法折损了近两千的部队,但是最终还是站住了阵脚,可他已放弃了攻破咸宁城。因为就在咸宁城外,他就被人追着打了一个好痛好痛。他终于撤兵了,李自成兴致上来还追了好远。

    终于史阁部盯不住劲儿了,率部快马扬鞭的离开了西北。但是李自成的追击也并不是一番顺利的,因为被他攻克州县,其他的西北势力也很顺眼,所以在他追击史可法的过程中,一些西北部队也出来进行梯次伏击。这一番也让他损失颇多。

    李自成打史可法上了瘾,没有觉得附近还有什么兵力可以使用,因此他在追击的过程中也只是带了几千人,那么就不要怪别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了。

    被打了一个小小的伏击之后,李自成也觉得无趣,退回了咸宁城。局势最终又回到了最初始的一面。而史可法也明白了,书生意气可以指点江山,可以激扬文字,但是真的在战场上,一切靠的都是实力,他率领残部回到了南京。

    把剩余的士兵交还给了高杰,并且一个劲儿的向高杰道歉,但是同时他向高杰承诺,之前许诺给高杰的那些事情,以后找机会还可以兑现。

    高杰反过来把他安慰了一番,然后自己检验士兵,也没有留他吃饭,就让他回去了。这个时候恐怕就是云南白药,也无法弥补史大人的创伤,所以他肯定不愿意在高杰那里多待下去的。

    在他走了之后,高杰长叹一声,损兵折将如此,莫说封侯,就算是不被处分就皇恩浩荡了。

    回到朝廷之中,史可法亲自写了一份认罪的奏章,交给了皇帝。在这个奏折里,他把自己狠狠地批了一顿,说希望能够不再做这一个内阁大学士和兵部尚书了,怕如果再把这官职做下去,只能会误国,耽误了更多的军机大事。

    弘光对奏章留中不发,史可法又上了一封同样的奏折。弘光也是一声叹息:“何必如此执着呢”。对着史可法又是一番慰勉,这才把事情压了下去。

    而与此同时,马士英却是十分的高兴,他本来就看史可法一直都不顺眼。既然如此,那么他不妨顺势的再把这个敌人给贬下去。

    所以他找了许多的御史言官和詹科道官员。一起上奏弹劾史可法。皇帝也看得出来,这是马士英想要大权独揽,就算是他再不管事儿,这个时候也要跳出来,压制一番,不然的话,马士英真的要飞到天上去了。

    他把上奏的人全部都降一级、罚半年俸禄。马士英剥夺兵部尚书衔,只保留大学士。这样马士英十分的吃惊,因为这个一直以来都不管事儿的皇帝,在发起怒来的时候也是骇人的。

    这件事就这样平复下去了,因为弘光皇帝的压制没有产生任何的余波,这个也让应天府从此也陷入了真的平静之中。

    这对于南明朝廷来说,实际上真的是一件好事,这个时候他们要的,并不是什么恢复失地,他们更加需要的,只是不再内斗休养生息。只有自己不折腾自己才会变得更加强大,只有变得更加强大,才没有人敢于欺负你,这是一个十分朴实而有效的道理,只不过这些南明的官员们,真的想不清楚。

    而就在这个时候,凌小云去承受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因为多尔衮思虑再三之后,终于要对中前所下手了。可是他也很忌惮中前所的战斗力。并且出于想要把吴三桂拉下水的想法,他没有顾及到吴三桂之前的请求,准备让吴三桂作为先锋去剿灭凌小云。

    摄政王多尔衮给了凌小云一个十分优厚的条件,由吴三桂代为转达,甚至亲自拟了一道大清的圣旨。

    圣旨上写的很清楚,如果凌小云愿意投靠大清,那么之前的事情既往不咎,麾下的2万士兵仍然由他自己统领。而且仍然是改编为绿营之后,任绿营副帅,做吴三桂的二把手,同时也将其封为郡王。但是如果说五天之内,没有出城投降,那么,一切都没有余地,中前所这座小城终究会被十几万天兵夷为平地。

    凌小云告诉所有人,任何人都可能投降,但是中前所的士兵是不可能投降的,也不会为什么高官厚禄所摆布。所以他告诉自己城内的士兵官员和百姓们,谁想要归顺大清自己绝不阻拦。但是这里的一针一线,甚至是一件衣服,都不允许带走,只要想归顺的,今天走还没事儿,来日如果再有想要蛊惑军心的就没有那么客气了,直接处以军法。

    中前所城内所有的人都没有人愿意走,因为他们知道,去到青军那一边,只有可能成为两种人,一种是像吴三桂那样的人上之人,但是他会终究成为很多人唾骂的对象。而且想做那种人,也是靠着实力,实在是很难很难,另外一种人就是普通士兵或者中下级军官,最后终将成为炮灰罢了。

    没有任何人生来就愿意当炮灰,如果为自己的信仰而战,死去之后还有人立碑祭奠抚恤家属,死在敌方的阵营里,终究没有任何意义。反而还会被后人唾骂,这笔账所有人都算得出来,所以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傻事,冒这样的险。

    因此,凌小云根本就不需要动员许多,没有任何人想要出城投降,所以凌小云以自己的名义宣告全军,从明日起,如果再有人说一个“降”字,无论是谁,一定斩杀。

    但是出于对老长官的尊重,他并没有斩杀吴三桂派入城内的使者,只是把他安安稳稳的礼送出城,在他走之前还给了50两银子,作为这趟来的辛苦费。

    但是同时他对这位使者说:“请你转告吴将军,此前我们都是大明袍泽,而此时,我是大明的将领,他却是清军的绿营。我们已经不再是兄弟情分了,战场之上我不会手软留情,希望他也一样。”

    使者出城之后,找到吴三桂说了这些。吴三桂心中一沉。凌小云真的不是池中之物。如此之人,不能做兄弟,不能做同袍,真的是万分可惜。最为可惜的是,这样的一个人,竟然必须要做敌人。

    可是上了贼船容易,想下贼船就难了,吴三桂已经上了多尔衮的贼船,这是他自己的选择,一旦选择他没有别的道路可走,只能任由着大清摆布。不然你以为这个顺义王的名号是白给的,现在他背叛了大明,如果再背叛大清,他将无法在这个世上立足。因此他只能排兵布阵,对自己的老兄弟们进行攻击,无奈,却必须要做。

    世界上有很多无奈的却必须做的事情,因为这都是自己的选择,凌小云并不怪吴三桂,因为他无法替吴三桂作出选择。同样他也无法替自己作出选择。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魂。所以,既然吴三桂选择了一个相反的方向,他们就注定只能是敌人,而不是朋友。

    凌小云很快的完成了对战斗的动员,现在他正在等待,等待着和自己昔日的同袍开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