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96章 儒生求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山海关内,在这段时间之内也已经筹措了不少的粮饷军需,现在

    一切很充足。为了让吴三桂能够顺利的拿下中前所,多尔衮这次也下了十足的血本,他命令何洛会带领运输部队,为山海关运去了相当一部分的物资。

    甚至专门派了一支部队来去帮助吴三桂进行协助,而吴三桂自己却知道,这只所谓协助自己的部队,实际上,只不过是用来监视的罢了。这话说起来十分的好听,但是吴三桂自己知道怎么回事,他对此说不上感激,反而有些战战兢兢。

    何洛会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谋士,为了给吴三桂运送这批资重和军需,他给凌小云来了一个虚虚实实,三次在小路上用大张旗鼓的方式运送东西,而凌小云派周笔耕劫持了两次。

    损失一些兵将之后,只不过得到了一些米粒和沙子。到了第三次之后,凌小云眼看着何洛会又来了,还是那招。他想了想告诉周笔耕说:“”这一次不要轻举妄动了,就算里面真的是一些重要的东西,咱们也不要再劫了,一次一次的尝试,咱们虽然占据地理优势,却也尝试不起”。

    从这一点也看出来,凌小云的做事方式谨慎有余,周密有余,但是魄力却乎有些不足,比起来从前的那些老将如祖天吉他们,实在是有些太过于稳当和保守了。

    可是凌小云也有凌小云自己的无奈,他也不想这样保守也不想这样,太过于周密,但是他现在已经是一个统帅了,他不能像之前做千户那样,什么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

    毕竟他现在担负着的是两万士兵和上万百姓的身家性命,从这一点来看他做任何的选择,任何的保守都是应该的,因为他的每一个指令牵扯的都是从全盘在考虑的。

    所以何洛会第三次运送的时候,已经是真金白银,粮草军需和一些简单的器械,但是凌小云并没有对他进行伏击,让他顺利的把这些东西运抵了山海关城内。

    当后来凌小云知道真相的时候,他也只不过轻轻地摇了摇头,很无奈的说:“我知道这是敌人在和我们玩虚虚实实的游戏,可是我们真的不能一次又一次的仅仅为了尝试而尝试,我们没有尝试的本钱了,我不能拿着我士兵的性命,一次一次的冒险。而且敌军已经被我们打了几次出其不意,所以防守会一次比一次严格。这条小路上,我们没有驻扎士兵,也没有对其进行怎么样的建设,所以敌军对这条小路的熟悉程度似乎不亚于我们。我们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守好城池,这比什么都重要。”

    得到了补充的吴三桂,迅速的恢复了自己的实力,然后他开始筹措着对中前所的进攻,哪怕他十分的不情愿,也没有任何的办法,而此时此刻,他的对面坐着的就是正白旗的统领何洛会。

    何洛会是多尔衮身边排行第一的智囊,他也是多尔衮唯一在敌人身边接收过来,还十分信得过的谋臣。所以多尔衮派出的这支军队,驻扎在山海关内,由何洛会在统领。换句话说,何洛会在山海关内担任的角色,实际上就相当于绿营兵的监军一般,所以吴三桂不得不对他巴结有加。

    何洛会并不算是一个贪财的人,但是他也接受了吴三桂送的,五千两两银子,因为银子这东西到什么地方都是硬通货,找不到第种家可以再比拟的东西。有了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所以何洛会觉得自己在这里做监军,吴三桂如果不送钱那才是不正常的,收点钱那是很正常的。

    对于这件事,他已经上报了多尔衮,多尔衮的意思是,如果吴三桂能够按期进攻中前所,他是送钱也好收钱也罢,没有和自己一毛钱的关系。

    眼见就进入冬天了。十一月二十日,吴三桂整顿兵马完毕,凌小云设置城防也已经达到了他满意的程度,双方都为战斗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吴三桂终于出发。

    他却没有忘记在自己的山海关留下一部分看守人员,现在的吴三桂有拥有四万精兵。他留了一半儿在山海关城内驻守。剩下的一半向中前所进军。何洛会带领着三千名正白旗士兵也在旁边助战。说是助战,其实不过是督战队的意思。

    对于这个,吴三桂自己很是清楚,可是他没有表现出任何一点的不满,还是那句话,他已经绑在大清的这架战车上,已经离不开了。他和大清的命运可谓是休戚与共。

    在中前所城外五里的地方,扎下了大营,同时他又一次做了最后的尝试,他派一名之前的中军参将前往中前所继续劝降,因为他实在是不希望和凌小云有这一次战斗,而何洛会也同意的这种想法。

    其实不只是何洛会,就连摄政王多尔衮也曾经承诺过,只要凌小云愿意投降大清,那么什么事都好商量,哪怕封个郡王也无可厚非。要知道这个时候,在清军的内部想要封王根本是不可企及,就算是宗室皇亲封贝勒贝子,也已经是很高的爵位了,很多皇室宗亲的皇子,根本就没有封爵。

    所以多尔衮的承诺如果能够达到的话,他下的本钱还是够大的,只不过这一次,凌小云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根本就没有给他们任何的辩解机会。无论是合作也好,劝降也罢,什么都根本就没商量。如果你们想打,那就放马过来,其他的没有什么话可说。

    因此吴三桂的最后一次尝试还是失败了,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并没抱希望这一次能够有什么成功,对于凌小云这个死心眼又缺心眼的人,他实在是太过于了解了。

    只不过有了这一次的尝试,他在自己的心里或多或少的能感觉到好受一些,这就是吴三桂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最终这次尝试失败了。

    凌小云说过,如果此后有人再说投降,那么就除以军法。吴三桂的人再次进城劝降,这一次不仅没有50两银子,还被凌小云一刀砍了,把首级扔到城外。

    吴三桂得知之后苦笑一声,对身边的何洛会说:“看来劝动此人是绝乎不可能了,既然如此的话,那么我们明日开始就攻城吧,让他知道知道大清的威名不是白来的。这区区一座小城,两万士兵,就敢如此猖狂,也太不不自量力了。”

    何洛会正在静静地端着一杯碧螺春品茶,他放下茶碗对吴三桂说:“吴将军,这是你昔日的袍泽,你真的就下得去手吗?”。

    吴三桂苦笑一生说,何大人,下不去手又怎么样?下得去手又怎么样?我之前就说过了,贤臣择主而是良,禽择木而栖。我吴三桂生于乱世之中,自己说自己也算是一位英雄,我之所以投靠大清,就是因为大清能给我施展用武之地。我不愿意为一个已经从骨子里烂掉的大明王朝殉葬,在外人来看我是没有气节,可是对我自己来说,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对于凌小云我已经三番五次的劝降,他自己要自寻死路,我又有什么办法?”。

    他这番话倒是心里话,说的也很实在,何洛会收起了戏谑之色,说道:“吴将军,我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也觉得你对于凌小云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你之前在给他送东西的时候,他没有接受,但是你追随摄政王攻击李自成的时候,他却在背后抄了你的老家。把你所囤备的粮草军需全部都给抄走了,像这样的一个人,他是不够兄弟的。你要是和他讲交情,那岂不是耽误自己吗?摄政王正是因为看中了他的实力,才屡屡下诏,甚至承诺如果他愿意归顺大清,封他为郡王,做你的副帅,这样的恩典他都不肯接受,那么他是自绝于大清,自绝于天下了。”

    吴三桂正要说话,外面进来了一个校尉,行了军礼之后,说道:“禀告二位大人,外面有一名儒生打扮的人想要见吴大人。”

    何洛会说道:“这个时候,正是两军交战的时候,哪里还要见得什么儒生。给他几个银子打发他走了就是了,我们没有时间和他闲扯淡。”

    吴三桂却问道:“这个儒生是什么模样?你且细细和我说来”。

    校尉说道:“此人大概50岁上下的年纪,看着也很有气质,卑职问他,他不多说。只说自己姓李,和您是旧日相识,再要问他其他的他就不多说了。”

    关于这一点,吴三桂在自己的脑海里细细的搜索,也找不到自己有什么姓李的故交好友,想来想去不得要领。于是说道:“那就请他进来相见吧,我反正也不差这一会儿的功夫,所谓儒生见一见也无什么要紧,最多就是做个笑谈嘛。”

    何洛会也不好多说什么,毕竟吴三桂现在是出兵的前敌统帅,自己虽然是大清将军,也不好不给吴三桂一个面子。所以吴三桂要这么说,他也就说顺水说道:“好吧,既然吴将军都这样说了,那就叫这个进来,我们看看他到底有什么样的话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