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阅读 > 大明辽东特战队 > 第125章 率军援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阅读] https://www.ledu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管怎么说,一支分崩离析的部队是说不上有什么强大的战斗力的,杭州的守军已经被逼到了死角,他们本来就已经开始士气底迷,但是并没有到最后的关头。

    可是马士英的出城投降,给本来就已经死气沉沉的杭州守军最后的一次打击,他们真的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就算是史可法拼命的维持,可他毕竟是一名书生,总是回天无力的,最后他们只能放弃杭州。准备突围而出,寻找新的落脚点。

    此时此刻城内士气低迷,城外大军压境,想要突围恐怕也不是一个多么容易的事情,杭州城内百姓已经心思散乱,士兵也已经分崩离析,官员们自寻生路。

    可以说,杭州城内的君臣上下几乎都已经到了无法自顾的阶段,所以他们是没有报团取暖的心思的,正是这样才给了城外的清军更大的心理战优势。

    吴三桂和多尔衮商议之后决定继续给予他们心理压力,继续进行劝降。还是一句话,除了朱明王朝的后裔,其他的人无论官职大小,职位高低,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官员士绅,一概不予追究。

    本来就已经人心尽失的南明朝廷,在这样的心理战之下,就更加的挺不住了。陆陆续续有很多的官员缒城而出,去向多尔衮投降。

    史可法召集官员们,开始了最后的军事会议。这时候他才知道他的部下们到底是有多么的不靠谱,因为看起来似乎还有很多兵将可用的南明朝廷,到了这个时候,花名册已经不足两万人。

    作为将官,很多人都有吃空饷的习惯,所谓的喝兵血就是从此而来。也就是说,在花名册上有很多都是伪造的名字,这些名字就是空额。冒充这些名字所领来的军饷和粮食,都被带兵的军官给私吞了。因此,史可法也知道在这个花名册上有两万个名字,实有人数恐怕连三分之二都达不到。

    但是不管怎么说,现在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所以现在史可法没有别的依靠。他只能靠着这些将官们,希望他们能够产出奇迹。

    毕竟在现在来说,城池已经岌岌可危,而救兵却无处可寻觅,恐怕此时此刻再也不会出现一个周笔耕前来解围了。

    但是史可法说错了,此时此刻不只是周笔耕,恐怕中前所最强大的阵容,已经出现在了杭州城外。

    中前所只有两万多名士兵,虽然说都算得上是明军中的精锐,但是相对于八旗兵来说,如果真的是面对面的互相正面打,还是差一截子的。

    但不管怎么说,凌小云对自己的部队有足够的自信,而且在接到杭州城岌岌可危的消息之后,凌小云决定放下自己的芥蒂。因为弘光朝廷虽然不靠谱,但毕竟是大明的最后一丝近支血脉。不管怎么说,这个时候,如果让人把弘光给灭了。

    那么,那么接下来天下将会更加的乱糟糟,这并不是凌小云想要看到的结果。

    所以,虽然对于弘光的许多做法几乎都是恨之入骨,可是凌小云还是出兵准备对他进行解救。

    而此时此刻和当初的不同,之前只不过是多铎进行了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围困,他带着只有是几万人被周笔耕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所以只能撤军。

    那个时候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现在多尔衮亲自在前线督战,兵马军械粮草一概无忧。八旗兵出动了四个旗,吴三桂又赶来助战,无论是军械粮草还有任何的东西,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所以清军有足够的自信把弘光一举荡平,这个时候谁来救援都是抱薪救火,几乎是如同自取灭亡。凌小云知道现在的形势,可是他别无选择,因此他留了祖天吉守城,亲自带领着一万兵前去救援。

    不管怎么说,凌小云这种做法,真的几乎如同是抱薪救火,一万士兵围攻战斗力略超过他们的几万人,就像是飞蛾扑火一般。凌小云也给自己的士兵们做了战前动员,告诉他们很可能就有去无回,有死无生。

    但是这一去也是值得的,在此之前,中前所并不承认福王朝廷,觉得他们是乱来。可是一旦他们被清军给灭了,那情况就发生了变化,至少大家都是明军,至少大家都有共同的敌人。所以这个时候援助他们,是作为明军的本分,如果他们被清军给吃掉,接下来被吃掉的只能是中前所守军。

    唇亡则齿寒,所以这一次,这一仗要拼命的打好,打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哪怕能够策应杭州守军突围,也算是完成了一部分的目标,保留了大明王朝最后的近支血脉。崇祯一脉已然断绝,这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因此能够保住福王一脉,就已经算是功德无量了。哪怕这个福王再不靠谱,他也是大明王朝最真的后裔,也是崇祯皇帝的亲堂弟。

    对于凌小云的这种说法没有人反对,毕竟大家聚在一起,就是为了做大明王朝最后的孤臣。祖天吉曾经想到这次的行动太过于危险,所以打算让凌小云守城,自己带人出战。可是凌小云断然拒绝了,和多尔衮的正面交锋,他不是没有做过,现在就算是多尔衮拥有数万大军,自己只有一万人,仍然不怵他。

    多尔衮也没有想到,在自己的侧翼忽然杀出了一万人马。而且一开始就打了他一个措手不及,多尔衮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就损失了将近两千人。明军一开始就把战争进行到了白热化,这真的是让清军意想不到的事情。

    清军的战斗力也不是闹着玩儿的,虽然说明军来了一次有效的偷袭,可是就是在这样的偷袭之下,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第一次交锋凌小云损失了九百多人。

    一场惨烈的战斗打下来之后,多尔衮忽然发现,这股突然冒出来的明军,竟然带队的是凌小云。

    对比弘光朝廷的吸引力来说,凌小云好像更是多尔衮心心心念念的一块肥肉,只不过是一直没有吃到嘴里罢了。

    所以,凌小云离开中前所这座坚城,来到了无所遮挡的平原地区和多尔衮进行作战,对于凌小云自己来说,这是弃长就短,实质上给了多尔衮一个消灭他的契机。

    凌小云不是不知道这一点,只是他告诉自己,道之所在,虽万千人吾往矣。

    他像是疯狂的猛兽一般向着清军发起了不止一次的猛烈冲击,而且就在清军的阵营之中横冲直撞,毫无章法的乱打。

    多尔衮已经愣了,他没有想到明军竟然敢派一支万人的部队冲击大清八旗精锐的数万大军。更想不到的是,他们来到此地并不曾顾得上安营扎寨,就一次一次的发动最为猛烈的冲击。

    更让人犯愁的事儿还在后面,凌小云似乎不知道什么是疲惫和劳累,而且他根本就不带睡觉的,除了自己的卫队之外,其他的部队,一股脑的全都扔到了清军的阵营边上,而且用到了最精良的武器。

    所有部队几乎全都佩戴着三眼神铳和两把火铳,无数的投掷手雷。对着清军阵营就是一通狂轰乱炸。愣的怕横的,横的也怕不要命的。明军这股不要命的打法,实在是让清军有些犯愁。

    可是不管怎么说,清军就算是再一脸懵逼,战斗力也是在那里摆着的。明军的冲击虽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并且给予了清军极大的杀伤,可是自身的损失也很严重。三天下来之后,凌小云带来的明军已经只剩了不足五千人,伤损过半其中四品游击以上的将官就阵亡了三人。

    但是他们仍然只是进行了轮番的休息,其余的部队还是在玩命的打。就像是一块牛皮糖一样,沾上了清军,毫不放松。

    多尔衮甚至有些觉得自己怵头了,虽然他一直觉得大清的八旗军队在平原地带作战,如果对方不依托城池的情况下,是不会输给任何部队的。

    可是凌小云的部队在和八旗部队正面硬刚的时候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战损比例远远低于清军。也就是说,凌小云每阵亡一名士兵,清军就要阵亡两人,这笔买卖太过于不上算了。

    多尔衮之所以能够坐稳摄政王这个位子,就是因为自己能够顺利的指挥作战,并且依托了强大的军功,才奠定了在亲贵和军旅之中的威望。如果屡败屡战,别说摄政王这个位子,恐怕之前的和硕亲王的爵位也绝对会保不住。

    因此,当凌小云损失了五千人,导致清军有万人以上的损失的时候,多尔衮决定暂时撤军避其锋芒,当然不是撤离杭州城外,而是后撤五十里进行休整,徐图再战。

    这个战斗的全过程,城内的守军已经完全看清楚了。弘光不明白为什么凌小云之前一直不接受自己的敕封,但是现在却为了自己这么拼命的来作战。并且很明显带来的万余名士兵此时已经伤损过半。仍然死战不退,他到底图的是什么。

    但是弘光也不是一个傻瓜,趁着多尔衮撤兵的功夫,他马上打开城门迎接凌小云入内,进行休整。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